「掃黑除惡」「打黑除惡」與「掃黑除惡」,一字之差,差在哪兒?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其中不難發現,已經開展了10多年的

“打黑除惡”專項鬥爭,現在變成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雖然只是一字之變,但涉黑涉惡問題出現了新情況新動向,專項鬥爭的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

這“一字之差”到底“差”在哪兒?

「扫黑除恶」“打黑除恶”与“扫黑除恶”,一字之差,差在哪儿?

“黑惡勢力”發生了哪些改變?

1

黑惡勢力更隱蔽

消除黑惡勢力對人民群眾的威脅和滋擾是當前的緊迫任務。從有關部門瞭解到,黑惡勢力近年來得到遏制,但是還大量存在,隨著打擊力度加大,黑惡勢力活動逐漸趨於隱蔽,遊走於犯罪與違法之間,同時其組織形態、攫取利益的方式也在發生改變。

2

採用“軟暴力”、非暴力手段脅迫

為了規避打擊,黑惡勢力公開打鬥等“硬暴力”方式明顯減少,暴力化特徵弱化,多使用“軟暴力”和非暴力,採取“能嚇不罵、能罵不打、能打不傷”的招數,用言語恐嚇、跟蹤滋擾等手段逃避打擊。

3

黑惡勢力通常披著合法外衣

黑惡勢力大多以“公司”形式、依託經濟實體存在,一些“轉型”“漂白”的黑惡勢力,組織形式“合法化”、組織頭目“幕後化”、打手馬仔“市場化”。

4

滲透的重點領域發生變化

黑惡勢力從過去的採砂、建築等行業,轉為向物流、交通等領域滲透。還有構建非法高利放貸平臺,成立所謂貸款公司,延伸黑惡勢力犯罪,然後進行“軟暴力”催債,對群眾人身財產安全形成威脅。如“校園貸”等,有的也由黑惡勢力操控。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介於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和普通犯罪之間,形成惡勢力的團伙。對於這些發展變化,政法機關將加大打擊力度,對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拳出擊,絕不手軟。

“掃黑”比“打黑”更加全面深入

這次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與以往的打黑除惡雖然只有“掃”和“打”的一字之差,卻區別很大。

這次“掃黑”,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黨中央、國務院專門印發通知,整合多部門力量,集黨和國家之力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

過去“打黑”,是從社會治安角度出發

這次“掃黑”,是從夯實黨的執政根基、鞏固執政基礎、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在更大範圍內,更全面、更深入的掃除黑惡勢力,不但要打擊犯罪,還要打擊違法行為。

過去“打黑”打的多,防的少

這次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各行業的主管部門明確了掃黑責任,加大了防範力度。這次共同參與的部門從過去的10多個部門,增加到了近30個。

掃黑必須打“黑傘” 基層“拍蠅”是關鍵

掃黑就要剷除黑惡勢力生存土壤,這個土壤就是基層腐敗這個“保護傘”。凡是黑惡勢力能夠長期稱霸一方、為非作惡,根本原因在於有一頂或多頂“保護傘”,一般的惡勢力後面也有人支持、縱容。

黑惡勢力往往通過拉幫結派、行賄送禮、請客吃飯等方式,與公職人員勾結在一起,而一些抵抗力弱的官員為得到“好處”,充當其“保護傘”,甚至通風報信或包庇、縱容違法犯罪分子,使黑惡勢力有恃無恐。

還有一些領導幹部,擔心打黑除惡影響當地形象和投資環境,影響個人政績和仕途,不同程度存在不願打、不敢打、不真打、不深打等問題,助長了黑惡勢力囂張氣焰。

這次掃黑除惡的著力點,除了打擊黑惡勢力本身,還要打擊基層的腐敗,查處“微腐敗”,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組織建設。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黨員幹部涉黑涉惡問題作為執紀審查重點,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發現的“保護傘”問題線索優先處置,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管涉及誰,都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