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次面试换来一个工作机会,这代价大吗?

我清楚记得2007年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了一些。

那天下午1点多,我走进了外滩一栋浓厚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家国有粮油公司会把办公室设在这个金融集聚区,但好在它离我居住的地方不太远。

我上到3楼,见到了一位楚楚动人的前台小姐。直到她问我找谁时,我才想起来,我是来参加面试的。

“请填一下应聘登记表。”她略显客气地递给我一张表格和一支笔。

我在旁边坐了下来,娴熟地写了起来。之所以说娴熟,是因为这是我近4个月来参加的第52场面试。

那天的面试时间很短暂,前后不到20分钟,那位负责人就例行公事地打发我走了。

下楼时,我心情极度失落,感觉前途渺茫。

推开一楼大厅的玻璃门,我发现阴沉沉的天空中已经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路面上竟也堆积了一层薄薄的白雪,显现着一只只浅浅的脚印。

就在那一瞬间,我脑海中情不自禁地响起那首薛之谦的《认真的雪》:

雪下得那么深,

下得那么认真,

倒映出我躺在雪中的伤痕……

本来是一首描述爱情的歌曲,对那天的我来说,却恰如其分地唱到了我的内心最深处。本科毕业快3年了,断断续续在两家公司做过,如今又在四处跑着面试,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外面的风呼呼刮着,雪花越来越密集,我裹紧了大衣,去寻找外滩开往浦东昌里路的576路公交车。

在寒冷的公交车站,只有我一个人在等车,往日熙熙攘攘的马路这时候显得异常冷清。仿佛这场不期而来的大雪让人们一下子适应不了,宁愿躲在家里的窗户前看漫天飞雪在城市上空迎风舞蹈。

那一天,是我在2007年春节前的最后一次面试,以失败而告终。

命运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偏爱我,所以我求职日记上的页码春节后依然在增加,因面试去过的地方也在不停扩充。

金山石化有个金属工业园,奉贤南桥有个化工园区,松江有个科技园,青浦有个物流园,嘉定有个汽车城,闵行有个紫竹科技园……这一个个陌生的地方,都曾记录在我的求职日记中。

没有底薪的外汇投资和股票交易员,沿街设摊的信用卡推广,一天打300个电话的保健品营销,虹桥宾馆客房里某泰国老板招聘的私人助理,东昌路某居民房自称前南德高管招聘的项目专员……这一个个千奇百怪的岗位,都曾出现在我的面试名单上。

2007年4月的一天,一家小型外贸公司给我打电话说我被录用了。我查了一下,这是我求职日记上第91家面试的公司。

虽然这不是我理想中的岗位,甚至还不如之前要给我offer的一些公司,但当时已经面试到心灰意冷的我,想都没想就接受了。

至此,我来沪后的第一份工作算是落定了,尽管我只做了2个月就离职。

而我最终加入一家理想中的公司,已经是2008年3月份的时候了。这期间,求职日记已经换了第二本,面试名单也已累计到了第228家。

不止一个人见到我的两本求职日记时,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而我也只好一次次讲述自己那段悲惨历史。

那时,作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我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拒绝将就。我并非名校MBA出身,能做的就只有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投递简历。我更不想错过每一个机会,所以必须早出晚归去参加每一场面试。

我要用几倍的付出才能收获一个结果,但那是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有很多时候,我们普通人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当我们到达了一个更高的段位后,才会有机会去分辨什么是捷径,什么是陷阱。

228次面试换来一个工作机会,这代价大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