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聯儲祭出這樣的操作,下一輪股市崩塌就近了……

股市崩塌是怎樣形成的?股市崩塌出現的時間,是不是跟利率變化息息相關?這兩點知識,股票市場及匯市的投資者應該及早認識。

當一國央行決定加息,結果到底是好還是壞?投資者往往會對這點感到非常困惑。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加息是否合適。

當美聯儲祭出這樣的操作,下一輪股市崩塌就近了……

首先,

我們先來了解一國央行加息的基本原因:

當美聯儲祭出這樣的操作,下一輪股市崩塌就近了……

一、通脹水平超過當前利率水平;

二、經濟過熱,造成貨幣貶值。一般而言,國家央行為防止物價過熱,破壞國家經濟,資本市場失去優勢,資金流失等等,國家央行會使用利率政策調節,利用收緊貨幣政策——加息,以保護貨幣價值,並防止經濟繼續惡化。

理性地說,當一國經濟發展良好,就業人口增長、人均收入增加的時候,物價進行自然提高,造成適度通貨澎脹,實屬好事,央行只要選擇合理幅度和步伐加息,已經足夠。但如果出現另一種情況,由於國家經濟不景氣,造成貨幣過度貶值,物價上升,繼而導致滯脹,央行則會選擇激進加息,擾亂正常的加息步伐和幅度。這是不理性的加息行為,但情有可原。

當美聯儲祭出這樣的操作,下一輪股市崩塌就近了……

有效觀察利率政策變化,

有助掌握實際貨幣正常走勢。

當美聯儲祭出這樣的操作,下一輪股市崩塌就近了……

首先,我們必須掌握宏觀經濟。自西方19世紀以來,大部分時間裡,利率政策是調節經濟的主要槓桿。19世紀後期,以邊際效用學說為基礎的純經濟學派財政學家魏克塞爾,在他1898年出版的《利息與物價》一書中,提出了有力的證據, 指出了利率政策是有效調節經濟的方法。

魏克塞爾關於利率政策的效果提出三個命題:

一、中央銀行變更利率,商業銀行將隨之作出相應利率變更;

二、整個長短期利率體系將全面並同時跟隨中央銀行利率的變動而變動;

三、借款人和儲蓄人對利率變動的反應均具有彈性而且對立。

當美聯儲祭出這樣的操作,下一輪股市崩塌就近了……

鷹派利率和特朗普,

是破壞美元資產的催化劑。

近年美聯儲局時常放鷹,多次表明利率目標距離中性利率還有“很長的加息時間”。聯儲局央行行長解釋,正常中性利率水平目標是指央行利率在3至3.5釐利率水平範圍並且可以控制通脹。目前美聯儲局利率水平僅是2.25釐,還有一段時間和距離到達目標水平。但與此同時,美國10年期國債債息首先突破3.25釐水平。如果美聯儲保持漸進加息步伐,國債收益率將正指向5釐目標。

而美國債息上揚,首先出現最關鍵性的問題,就是全球資金迴流至美國債券市場。近期新興市場國家資金迴流情況明顯,資金流出後轉投美債。但中長線而言,對全球經濟、企業營運及生產構成重大壓力。

剛好10月初至今,美國股票市場出現一次大幅度急挫,美國道指從接近28,000高點,下挫至25,000點附近,為2017年7月起步點,跌幅超過10%,蒸發股票市場資產,投資者損失,這些資金最後大部份都是停靠在債券市場。

另一方面,股票市場受創,最大原兇可能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自從特朗普上任以來,動輒以經濟制裁、徵收關稅加諸別國,身受其害的國家不僅經濟受損,貨幣大幅貶值。脆弱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為了捍衛自身貨幣、穩住經濟,不得不大幅度加息,為了挽留資金回國。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更是不斷拋售美國國債及美元資產,抵禦風險,使正常資金鍊失衡,資本市場失去動力。

例如,俄羅斯、土耳其原屬美債主要持有國,今年以來,已先後退出美國國債主要持有國排名之列排名,連中國、日本也在加快拋售美債。美國財政部9月中公佈,位居美國第一大債權的中國,手持美國國債已經連續減少兩個月,繼6月減持44億美債後,7月再沽出77億美元,至1.17萬億美元,創6個月新低。第二債權國日本,在6月更大手沽出184億美元國債,持有量降至近7年新低。最終受害者,相信正是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

目前多國不約而同減持美債,本就已經大大增添美債價格壓力,恰恰聯儲局由今年9月開始加快縮表步伐,每月削減500億美元美債。這些舉措已然對資本市場不利,偏偏美國華府繼續大手大腳地花錢,截至今年8月的11個月,財赤已達8980億美元,美債供應勢必大增。美國政府早已國庫空虛,借貸渡日,維持不斷龐大的政府財政開支,和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風險巨大。

若以上提到的兩大因素,包括美聯儲對利率的鷹派立場,以及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強硬持續發酵下去,定會成為美國債市、股市及美元資產最大破壞性的催化劑,最終損害全球資金和經濟。

當美聯儲祭出這樣的操作,下一輪股市崩塌就近了……

美聯儲頻繁加息,

是“金融海嘯”的前兆。

2018年,美國聯儲局曾宣佈今年將會加息四次,共計1%;又計劃在今年12月再加息一次,央行指標利率將到達2.5%。估計明年,美聯儲會再繼續收緊貨幣政策,流動性資金將會越發緊張,可能最終成為破壞全球經濟的致命傷。

記得2000到2001年,美聯儲為防止經濟過熱,在1999至2000年連續6次提高利率,利率推升至6.5釐,最後導致美國經濟發生經濟暴跌。2001年1-6月,美聯儲連續降息共6次,在隨後的3年內,下調利率共5次,最後聯邦基金利率跌至1釐。回看1999-2001年的中國股市,同樣也是大牛市,上證指數從1000點升至最高2200點。而隨著美國利率水平高企,2001年美國股市下挫,中國股票市場在2002-2005年跟隨步入大熊市,期間上證指數從2000點跌至起步點1000點。直至2004年,美國經濟再次由低谷復甦,股市再次進入大牛市,但到2008年美國牛市結束,美國再次陷入另一次金融危機,美國房地產爆破及金融企業倒閉——俗稱“金融海嘯”。

在金融海嘯發生前,美國在2004年5次提高利率至2.25釐,也經歷大幅調整。隨後2005至2006年經濟再度復甦,美聯儲再次加息,合計9次,2006年利率高達5.2釐。利率高企維持一年多,直至2008年初,最終美國資產泡沫在利率推至頂峰後,就發生金融市場爆破。

中國股票市場在2008年前,經歷一段大牛市,但最終受美國金融市場影響,整個中國股票市場也難逃一刧,一起再次陷入底谷。

綜合多次利率變化起跌:

一、本世紀初的2001年,美國第一次金融市場爆破前,聯儲局利率最高推升至6.5釐後回落,最後利率調低只有1釐;

二、2008年第二次金融市場爆破前,聯儲利率漲至5.25釐,最後再度爆破,最後利率調低至0及負利率時代。

假如日後,第三次金融爆破再次重演,或者可能就是在美聯儲利率於4.25%的時候發生。目前美聯儲利率2.25釐,還相差2釐目標。但從以上利率水平計算和時間分析,未來金融市場爆破,也應該是另一次利率到達某一頂峰有關。當下,大多數人認為,金融市場危機可能由債務問題或者債務違約問題引起。而歷史告訴大家,金融危機最大誘因是“利率高企、利率過高”。

當高風險回報不及傳統回報,最終投資者和金融市場承受不了,產生破壞性影響。而這種破壞性,最大受害者不只是國家經濟。當經濟下滑,導致股票市場暴跌,貨幣大幅貶值,投資者損失,最後大家不得不一起面對寒冬!

如以上文所言,下一次導致金融市場泡沫爆破的兇手,最大可能將是利率,而不是債務問題。利率一旦超過合理水平,最終會拖垮整個資金鍊和資產市場;當投資者大舉釋放資金和資產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骨牌效應”崩盤亂象。

雖然,以上分析沒有時間點,但希望投資者牢記,投資市場風險是有時效性的。最大因素影響市場的,就是利率和利息。當投資者享受高息或高回報的時候,必須注意,風險也同時在那裡。

當美聯儲祭出這樣的操作,下一輪股市崩塌就近了……

內容由ATFX亞太區首席分析師 林銘添提供

*有關任何投資建議或市場預測,ATFX,代理機構,董事,管理人士或職員不保證任何信息或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