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患脑出血,独生女儿远嫁外地,他带着妻子“扎根”深山扶贫


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在各地的扶贫攻坚中涌现出众多楷模,他们扎根于最艰苦的贫困山区,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带领村民脱掉“贫困帽子”。在位于石家庄太行山深处,就有着一位这样尽心尽责的扶贫干部:妻子患脑出血,生活无法自理,而唯一的女儿远嫁外地。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同时兼顾照料患病妻子,他选择带着患病妻子一起进山驻村扶贫。夫妻俩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他就是石家新华区发改局的王全忠。

2016年3月,王全忠被自己所在的新华区发改局派驻到灵寿县南营乡黄土梁村开展扶贫工作。黄土梁村处在太行山脉中段,是灵寿县西北部深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全村由4个自然庄组成,共248户700人,其中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2户322人,是典型的贫困村。

2012年王全忠的妻子患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而唯一的女儿又远嫁到了外地。一边是组织安排,工作需要,另一边是家庭上的艰难。接到调令后,王全忠开始左右为难。“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贡献点力量,很自豪,也很光荣。组织上的安排也是对咱的一种信任。咱家里是有困难,可是谁家没有困难呢?”王全忠说,妻子和岳母还是比较支持我的工作。最终,王全忠决定到山区扶贫,而妻子由年迈的老岳母照顾。


下乡扶贫在村里一住就是一周,妻子只能托付给70多岁的老岳母照顾。周末回家,照顾妻子,尽可能的多做些家务,安排好妻子和岳母一周的生活,抽时间再去医院拿点药。但在今年春天,王全忠的岳母也生病住院了。“申请回单位,工作组都是新人,我驻村两年多,掌握的情况最全面,再一个是村里还未脱贫,最主要的是两年多和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王全忠再次左右为难。但经过深思熟虑后,王全忠决定带着患病妻子驻村扶贫。

王全忠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为妻子做全身按摩,疏通血脉,防止肌肉萎缩。然后抓紧为妻子擦洗、做饭、喂药,忙活完“家”里的事,自己匆忙吃几口,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绿。

“真的很感谢村里的乡亲们!听说我妻子来了,都过来陪她说话,我们工作忙时,还有乡亲来给她送饭。端午节,乡亲们送来的粽子,比自己做的还多。”提起村里的乡亲们,王全忠满是感谢。

黄土梁村曾是个脏乱差的村,工作组进村后,配合村双委班子,在熟悉情况,宣传政策基础上,帮助村里制定脱贫计划,发展特色产业猕猴桃。接下来,工作组将引导村民依托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建立采摘园、产业园等发展旅游产业,保障村民收入,让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黄土梁村受地理环境和地质灾害频发影响,村民居住条件差。为彻底改变村民的生活现状,工作组驻村后申请到了国家易地搬迁扶贫项目。

工作启动之初,就遇到了诸多难题:贫困户故土难离的思想如何被打破?搬迁的群众怎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为让贫困户愿意搬迁、接受搬迁,驻村工作组制作“明白纸”挨户宣传相关政策、补助标准、安置方式等,让村民真正理解易地扶贫搬迁给自己带来的利好改变。

据介绍,黄土梁村易地扶贫安置区位于黄土梁主村,紧邻通村主路,北边靠山,南邻沱河,依山傍水。截止目前,该安置区安置4个自然庄117户。

“村里易地搬迁扶贫的集中安置房,按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房子都是精装修的,我们等于是拎包入住!”说起易地搬迁扶贫,村民连手称赞。

在驻村扶贫过程中,王全忠和工作组其他成员还积极发动各方资源,邀请市里的医院进村为山区村民义诊,引来客商到村里收购农产品等,赢得村民们拍手称赞。“很感谢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各大单位企业的帮助。”图为王全忠正在忙着登记村里小学生们的衣服尺码,有一家爱心企业要为学生们捐赠校服。

王全忠患有高血压,每天靠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在照顾妻子的同时,王全忠还和工作组其他成员一起将黄土梁村的扶贫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得到乡亲们和上级领导的一致称赞和认可。如今的黄土梁村,不再是脏乱差的小山村。新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硬化了街道、铺设了饮水管道、实施了光伏项目……这一切,都离不开扶贫工作组的努力和默默的坚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