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慣用這十種教育方法,很遺憾!你擁有了一個不幸福的孩子

現在的小學生,大部分心理壓力都很大,失去了該有的快樂。而這一普遍現象,大部分原因都是來自於家庭,來自於父母的教育方式所致。在那些稚嫩的臉上看不到笑容的孩子,他們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幾乎都離不開以下幾種。

1,過分苛責

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從小就被母親苛責“不讓跟同齡的孩子玩,還怕學壞,希望她考高分、考名校,哪項要求沒做到就大吼大罵,甚至動手……”對她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留下了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小時候,都會因為做夢,夢到母親責罵的情景,而哭著醒來。可見父母對孩子的苛責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有多麼的嚴重。

如果你慣用這十種教育方法,很遺憾!你擁有了一個不幸福的孩子

一個人總是被父母苛責,而他為了讓父母滿意而丟失了自我。這樣的孩子會幸福嗎?

2,處處干涉

有的爸爸媽媽生活當中事無鉅細,事事幹涉。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起床、穿什麼衣服、剪什麼髮型、強迫孩子吃這個菜、那個水果,零錢都用在哪裡了,更瘋狂的是有的父母,竟然在孩子還沒上幼兒園就選擇了今後應該進哪所大學了!孩子這樣沒了自我會快樂幸福嗎?

3,追求完美

有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要求特別高,語文,數學,英語的成績要前三名,美術、舞蹈競賽也要有好名次,別人會的,他們的孩子都要會,別人不會的他們到孩子也要會。

如果你慣用這十種教育方法,很遺憾!你擁有了一個不幸福的孩子

他們這樣對孩子期望這麼高,當然往往失望也很大,為了不讓他們自己失望,他們會不斷地給孩子施加壓力。人的心理壓力大了,足以把一個人壓垮。

孩子也一樣,壓力多了就會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最後傷害的不是自己,就是父母,不然就是其他人。孩子需要學習沒錯,但是學習是他自己的任務,只有當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的時候,孩子才能真正的學到他需要的知識。

4,父母不和

父母不和會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而且很難糾正,內心脆弱,敏感多疑。不然就是性格消極,行為暴擊,武斷專橫。尤其是會容易造成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我們既然生了他,就要對他負責任。否則性格一旦養成,後悔也來不及了。

如果你慣用這十種教育方法,很遺憾!你擁有了一個不幸福的孩子

5,不準發問

面對孩子的提問,你是否會經常對孩子說:“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問這個做什麼,等你長大就明白了;哪來那麼多好奇心,小孩子不該知道的就不要問;別問這問那,快去做作業。”

你可知道,當你對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他的內心有多鬱悶嗎?你剝奪了他的求知慾,打壓了他的好奇心。也許他就會在一次次的被你們拒絕回答他的問題當中,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了,對任何事也沒有好奇心了。他還會快樂嗎?

我們可以,以他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他。如果真的是他不適合知道的,你也可以委婉的告訴他為什麼不該知道。不能無情的一口回絕。

如果你慣用這十種教育方法,很遺憾!你擁有了一個不幸福的孩子

6,限制愛好

孩子是獨立於父母之外的個體,有著對自己興趣愛好的決定權利。孩子不是我們人生的附屬。我們限制孩子的愛好,才會使孩子直接輸在起跑線上,因為孩子們需要消耗額外的精力去抗衡,才有可能爭取到相似條件的同齡人早已享受的自由。

7,鼓勵聽話

大多數家長把“聽話”做為判斷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所以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不調皮搗蛋,不犯錯闖禍,學習自覺努力,成績名列前茅,這樣讓人“省心”的孩子。他們自認為這樣,才是成功的教育。

如果你慣用這十種教育方法,很遺憾!你擁有了一個不幸福的孩子

但是,他們卻沒有認識到,“沒有問題”就是問題。

你會發現,這樣“聽話”的孩子,不愛講話,臉上的表情也不多,行動也少,總是很安靜,很少看到笑容,他們不快樂。

因為他們作業多,各種興趣班多。他們沒有時間享受該有的,玩耍休閒時光。

程然,我們也絕非提倡“放養”,但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各個方面,一定要練習、調整、掌握好“度”。

一定要適當的調整一下,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心態。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學生時代,和幸福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