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该不该留在大城市?看看这部电影说的故事

大学毕业生该不该留在大城市?看看这部电影说的故事

《我要去远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影片讲述了大学生杨凯到深山里的地震监测台实习,他刚来这里就想赶紧回到大城市,他对这个地震监测台避之不及。地震监测台一直由台长安杰打理,但是年事已高,虽然有个女助手廖星帮忙,但安杰台长退休之后,需要有个人接班。显然,杨凯的到来给予了安杰希望,但杨凯显然没有留在这里的一点点意思。

看《我要去远方》这样的影片,不能简单就看表面的故事,而且可以深思一下影片背后的意义。影片说的虽然是通俗易懂的故事,就是一个大学生到边远山区实习,当地的机构需要他留下来工作,但是他完全无意在此,很多人可能想着:“还是大城市的生活吸引人,哪怕在大城市啃老都好啊。”

大学毕业生该不该留在大城市?看看这部电影说的故事

所以,《我要去远方》说的是当今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不是要求每个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都要去山区工作,但应该明白一点,工作和前途不一定只是在大城市的光鲜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的事业。

回到影片《我要去远方》本身,影片说的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故事,叙事的手法确实轻喜剧化的,这部影片好不沉闷,观影过程也能感受到影片带来的轻松幽默的氛围。这部影片几乎适合全年龄段的观众,因为片中不仅仅涉及年轻人对待前途的态度,也有父子情、大学恋人等等感情线,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感情线所打动。

影片的主线自然还是大学生杨凯在地震监测台实习中的认知升华,从最初的抗拒学习,到后来逐渐爱上了地震监测这份事业,杨凯也完成了从一个少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很多工作是必须要有人传承的,虽然这份不会带来名利,也没有舒适的环境,但是却能够给千千万万的民众带来安宁,这就是这份地震监测台工作意义。杨凯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需要一个过程,《我要去远方》也就是展现的这个过程。

大学毕业生该不该留在大城市?看看这部电影说的故事

《我要去远方》成功的地方在于角色塑造鲜活,杨凯是主角,这个角色一开始是一个浮躁的年轻人,只知道吃好的穿好的,很浮夸。但是杨凯这个角色是成长的,是有转变的,这个角色很鲜活。监测台台长安杰则是一个睿智幽默的形象,勤勤恳恳,但是不刻板,是一个有毅力且有责任心的汉子,这个角色也有脆弱之处,比如安杰和他儿子的隔阂,让他难以释怀,这个角色也极富魅力。

大学毕业生该不该留在大城市?看看这部电影说的故事

同在地震台工作的女生廖星,一开始是被杨凯鄙视的,认为她是村姑,太迂腐。实际上,廖星是一个海归,有这么高的学历还愿意在地震监测台工作,说明她热爱这份职业。所以,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还是有的,只是少而已。大多数年轻人可能都和杨凯一样,好高骛远,往往就容易耗费光阴,这部《我要去远方》就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启发。

崔汀/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