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六)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六)

导语:

在鄂尔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它源于陕西西北定边县境内,流经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然后从巴图湾村东折流入陕北境内,与响水河汇合后向东南方向流入黄河的支流无定河。在地层松散的毛乌素沙漠上,冲刷出一条宽阔幽深的“U”字形河谷。这条河流就被称为萨拉乌苏河。

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就是在这条河流一带,曾经是古老而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

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至少有45种以上,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化石之乡”。这些萨拉乌苏文化遗物和共存的动物群表明,萨拉乌苏河一带,曾经有很多的淡水湖,那里水草和森林茂盛,成群的动物活跃其间。生活在河湖两岸的“河套人”就是在这样水草丰茂的地方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为人类的历史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土学者杨道尔吉长期致力于北方草原文化的研究及创作,他将通过系列文章来为我们释读关于萨拉乌苏河的科学研究史。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六)

作者/杨道尔吉

1998年6月26日,90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德日进神甫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之一。”贾兰坡受教于德日进,就是1929年德日进被聘为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顾问期间,他们共同参与了北京周口店地区的发掘工作。在贾兰坡先生的回忆中,德日进曾经认真地为他修改过英文写的论文,并且耐心而宽厚地指导过他。

20世纪50年代,已经彻底离开中国的德日进写信给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说他很想再来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德日进的第二精神故乡!正是与他保持较长时间友谊的杨钟健先生曾经说过:“德日进曾想把古哺乳动物所有门类都研究一番,并且为每一种都写一本古生物志”——这也代表那个时代古生物科学界的共同愿望。

在另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黄土研究的权威学者刘东升先生(杨钟健的学生)的笔下,“德日进是一位成绩卓著的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家。德日进在中国从事地质和古生物学工作近20年,对中国第四纪地质的新构造运动,对中国的花岗岩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古哺乳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提出过精辟的见解,作出过富有意义的贡献。他在古生物方面不愧是一位权威。”

1931年2月8日,德日进从北京出发,涉洋远赴美国纽约——这是他第一次到美国。在那里,他参观了美国博物馆和哥伦比亚大学,并且作了讲座,他讲到了萨拉乌苏河。

远赴美国,是为法国雪铁龙公司发起的穿越亚洲的“黄色远征行动”做准备,包括技术援助和学术力量的募化和邀请。所谓“黄色远征”,就是穿越古老的丝绸之路,全长12000公里。德日进因为以中国地质调查所成员来参加此次活动,所以他属于东方组。1931年4月4日从他们北京出发,穿越中亚的高原和沙漠,沿途进行了许多项地质与古生物调查,于1931年10月8日在新疆阿克苏与西方组会合,完成了此次行动,又返回北京。

1932年9月,德日进回到巴黎。尽管他再三恳请,教会方面坚持不同意出版他的两篇重要文章《神的氛围》(1927)和《地球精神》(1931)。德日进艰难地争取,最后得到的依然是“不”的答复。

1933年,罗马教会严厉警告德日进,不允许他在巴黎申请(或接受)任何职位。德日进默默地领受,没有申辩。

1933年7月20~30日,德日进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前往美国华盛顿参加第18界国际地质大会。他们选择坐船先到中国,再从中国出发抵达美国西海岸。在这次国际地质大会上,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学术报告震动了国际地质学界。

1933年10月8日,在美国待了三个月的德日进,再一次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中国。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六)

〖待续〗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六)

-第1049期-

栏目:绿色乌审

编辑 边步霞 主编 乌兰 审核 陈小龙

新闻·生活

·公告·文化·旅游·文明·学习

乌审旗发布 乌审新媒体引领者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六)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