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真味

蒋勋: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真味

蒋勋: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真味

提到不同族群的不同食物,我们谈到了蒙古的羊肉、纽因特人的蛆、台湾的海鲜,都是从不同的生态发展出来一种对食物的特殊认知或看法。当然,食物里还有一部分和文化是相关的,因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料理风格。

譬如说,日本料理非常明显地跟很多国家都不一样。今天在台湾很容易有机会吃到日本料理,而在纽约、罗马、巴黎这些大城市,日本料理已经变成一种食物的风格。例如生鱼片,就是日本这种靠近海洋以鱼为主要食物的民族,才能够吃出其中的精彩。我想生鱼片绝对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这么简单,只是把鱼皮剥了、切开,然后一片一片蘸着芥末吃就好了。熟知日本料理、懂得吃生鱼片的朋友,常常会邀请我到一家不错的日本料理店,坐在吧台上用餐。

蒋勋: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真味

也许你觉得奇怪,为何不坐在一般客人的位置?因为我们坐在吧台上,料理的师傅方便和客人对话,通常吧台上的位子没有几个,一定是常客。师傅会告诉你今天有什么鱼,哪个部位最好吃……我们知道像鲔鱼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口感,师傅会指点你其实鱼腹的某一块肉最好吃,那个部位的肉质感、柔软度、口感可以如何去感觉。你在其中会发现这是与食物相关的文化,是从非常长久的料理经验里总结出来的文化。

我的意思是说,谈到跟生活有关的食物美学,有一部分是指不同地区有相异的食物材料。可是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材料”在文化的漫长历史当中,最后如何被“料理”出来。

用“料理”这个词,意思是需要人工去处理。我觉得日本的料理最接近自然,像处理鱼类的分工,鱼身哪一个部位应该怎么料理都很讲究,所以我们常常会觉得吃到最好的握寿司时,能享受到精致的口味,饭团跟上面一点点鱼肉之间的搭配,还有芥末分量的多寡,都是仔细考究过后的呈现。我们也知道,如果在一般超级市场买一种像牙膏般包装的芥末,大概品质不是很好。最好的芥末是用山葵的根现磨出来,店家会提供一把小锉刀让顾客自己磨泥,然后加一点点酱油就好,因为太多的酱油会干扰鱼的鲜味。很多人拿握寿司蘸酱油时是用饭团部分去蘸点酱油,其实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方式是以鱼片蘸食,如此握寿司入口时的口感才正确。

谈到这些细节我所要强调的是,在食物美学里的“料理”,“料”是材料,“理”是一个处理的方式。如果材料不好,当然食物不会好;可是如果材料很好,却不会处理,结果一样不好,所以在过程中必须有很多人工步骤。

在吃日本料理时,你坐在吧台边,师傅绝对不会一次送上一大堆生鱼片,他是一份一份地给,而且会解释说先要吃哪种鱼、第二吃哪种鱼、第三吃哪种鱼,因为口味是有一个过程的,师傅不会把次序弄乱。我因此而觉得日本料理里有非常多值得学习的部分,所以很喜欢跟几个讲究的朋友去吃日本料理。另外像泡在醋里切得很薄很薄的紫姜,透出淡淡的粉红色和紫色。

通常吃完一片生鱼片,可以用这姜去清洗口腔里的味觉,再吃下一片生鱼片,让不同生鱼片的味觉不会互相干扰。

我们注意一下,大吃大嚼的人速度太快,他的味觉其实十分混乱,所以给他再好的食物都没有用。有时候在一个宴席当中,你会看到大家在狼吞虎咽的状况,我们说狼“吞”虎“咽”,“吞”跟“咽”都没有咀嚼的过程,所以缺乏了品尝食物本身的一个美感。

希望大家可以慢慢把生活步调放慢下来。

我们一再强调,并不是大家在今天这么繁忙的工商业社会里每一餐都要这样吃,而是不要忘记你有周休二日,你可以有一餐和你的家人去了解比较精致的食物,找回你味觉的可能。我特别强调的是:找回你味觉的可能。因为当你的味觉越来越麻木之后,其他的感官可能也会流失,于是在创造力、竞争力等方面会缺乏超越别人的可能性,因为味觉是人类认识世界重要的窗口之一。

早期的神农氏遍尝百草,就是用味觉尝出各种感觉的,所以狩猎时代过了以后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大部分的亚洲地区,尤其是汉民族便以农立国。以农立国,食物里最重要的就是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就是米、麦等,如南方吃的稻米,北方吃的面条、馒头,或者是高粱、小米这类主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大概从我们的童年到现在,台湾米饭的消耗量大大地减少了。以前在发育年龄时,可能一点点的菜要配上三四碗饭;而现在大部分人其实常常吃菜不吃饭。这其实有点遗憾,因为五谷有五谷的香味可以品尝。如果是一碗品质非常好的米饭,每一粒米像珍珠一样,粒粒晶莹。在日本对米饭有特别烹调的方法,米特别精选过,上面洒一点点的芝麻,我常会觉得这样的米饭不用配任何菜,本身就够香的了。

在台湾过新年春节前后大家大吃大喝的时候,你会很奇怪忽然想喝一碗清粥,很想吃一碟小菜、青菜,因为油腻之后,忽然向往素净。用这样的观点去看食物,食物就不只满足肉体而已,恐怕也有心灵的满足在里面。同时在食物美学里,这也是一种“平衡”。可能在谈到衣、住、行时,我也会采用这样的观点切入。基本上,我们发现人世间的美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和谐。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总是在平衡当中有一种搭配。平衡部分多了以后,你会发觉生命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们一再希望大家能够在味觉上去品尝一些不同的滋味。

我们对味觉的感受,其实也会随着不同年龄、不同成长环境等而可能有所变迁。

有些地方的人特别喜欢吃甜食,在去过的地方中,我觉得最爱吃甜食的是美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年轻的民族,好像没有忧伤、没有太多沧桑,他们不太喜欢吃苦的东西,巧克力特别甜,冰淇淋特别甜,甜点蛋糕,常常甜腻到有点无法入口。

蒋勋: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真味

所以很有趣的,从夏烕夷一路到纽约,你会发现:“奇怪!美国这个国家的人体型特别大!”。这可能跟吸收太多糖分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吃甜真的是一种快乐,譬如说巧克力糖,就会使人心灵上怏乐起来。它就是很Sweet,让你有一种幸福感、甜蜜感。

可是很奇怪长到青少年的时候,可能开始想恋爱了,有一点失落忧伤情绪时,好像就不是那么怀念甜的味觉,可能开始觉得“酸”也蛮有味道的。

我记得好像在中学的年龄吧!同班一些女同学有时候比男孩子发育得早,大概“国中”一二年级,她们常常喜欢吃一种带酸味的蜜饯,像酸梅之类,整天嘴巴里就含一颗酸梅,好像对酸味有很多的喜爱和回味。

酸跟甜是不是代表心灵不同阶段的成长?

其实甜味久了慢慢会发酸,酸味其实好像是人生第二种不同味觉的品尝,就是你会知道生命并不像童年想到的都是甜味,生命里面也有一点点发酸的忧伤的感觉,慢慢从这些味觉里面冒出来了。

*作者:蒋勋,台湾作家、画家、诗人、美学家,本文由勋衣草美学社整理编辑,仅供交流学习所用,不作商用!版权归蒋勋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_^

蒋勋: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真味

蒋勋老师独家授权蜻蜓FM平台,为勋衣草朋友们特别推出“美学合辑”,包括《细说红楼梦》《中国文学之美》《孤独六讲》《生活之美》《身体之美》《美的觉醒》《细说王羲之》《说梵谷》等经典作品。购买成功后,大家可永久收听。

蒋勋老师用质感声音,带你一起发现文学之美,生活之美。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最纯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