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有些诗,光看名字你绝不会有兴趣去看。但标题之下,却蕴含着流传千古的名句。

《代出自蓟北门行》就是这样的诗。

《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 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公元450年12月,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亲统兵马攻宋,宋文帝刘义隆坚决应敌抗战,本诗就写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中。

诗开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敌方入侵的信息接连传入京城,汉军征集马队,屯驻广武,分遣精兵,出救朔方。前两句“羽檄”、“烽火”用互文见义法,强化了军情的危急。后两句为一触即发的生死搏斗埋下了伏笔。

接着说胡方利用深秋弓坚矢劲,大举入犯,汉方天子震怒,使者促战,相望于道。暗示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唤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用两联工整对句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前两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跋涉辛苦,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后两句则突出将士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缘、度、流、被四字,分别起了传神点睛作用。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这四句把边塞风光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很自然地为英勇顽强的壮士安排好一个典型环境,使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表现的可贵战斗精神有效地得到显示。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精华。诗人用《九歌·国殇》礼赞勇武刚强、死于国事的“鬼雄”的辞语,颂扬为国捐躯的壮士,寄托了他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情。“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两联流传万口,几乎成了封建时代衡量忠良行为准则的诗句,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此诗将紧凑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鲜明突出的形象在诗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暗含着对文帝及主战大臣的称赞和褒扬,以及对主和派的轻蔑,流露出强敌面前宁死不妥协的忠良气节。

《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我叫鲍照,喜欢写诗,没爆过照

一笑为了找鲍照的资料,上了百度一搜,发现排第一的鲍照吧居然成了一帮小孩子爆照片的吧了——可怜我国南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诗人的鲍照,在如今却如此不为人知,实在令人感慨。因此一笑觉得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鲍照兄了!

鲍照,字明远,东海郡人。他属于那种家世贫贱,但有才华的人。正因为有才,他不甘默默无闻,所以20多岁时,他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

那时候要当官,非得出身名门不可。因此有人就阻止鲍照说:“你出身贫贱,不要轻易惹怒了大王。”鲍照一听十分不服,说:“史上英才异士埋没而不被人知的,不可计数!大丈夫岂能韬光隐晦,使兰艾不分,终日碌碌无为,与燕雀为伍吗?“于是就把自己写的文章和诗歌献给刘义庆。刘义庆看到后也很欣赏他,赐给鲍照帛二十匹,任命他为国侍郎。

当时在刘义庆的幕府,能人挺多。《宋书•宗室传》曾记载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谘议参军,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可鲍照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刘义庆就病逝了。恩主一死,鲍照就失业了。

当然,鲍照并不甘就此沉沦,他接下来先后做过始兴王刘浚侍郎、海虞令,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秣陵令、永嘉令等——跳槽也是很频繁的——没办法,根基不稳啊!

461年,鲍照终于遇上了他命中的终极BOSS——临海王刘子顼。刘子顼任荆州刺史后,鲍照被任命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这也是别人称他“鲍参军”的来源。为什么说是“终极BOSS”呢?因为后来刘子顼起兵反抗宋明帝,在两军交战中,鲍照为乱兵所害。

纵观鲍照这一生,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县令,他的才华更多地是体现在文学上。他的文学成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等都各有众多名篇。特别是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他诗歌的巅峰之作。表现了他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他只不过是低贱的寒士,只能够在诗歌中抒发不满,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敢怒不敢言。

鲍照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沈德潜说:“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把李白比作鲍照,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除此之外,鲍照还有2点值得一提的地方:一是他有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二是在散文上,他同样拥有一定建树。鲍照散文其主要的作品是《登大雷岸与妹书》。这封信其实是一封优美的骈文。他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以及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他所见的大好河山,以及自己奔波在外的劳碌——这种将情感抒发与山水描写相糅合的写法,在鲍照之前是找不到的。这种模式,在他死后一二十年,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等。

《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