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拍!毀約!降價!香港的樓市要涼涼?

半個月前,香港港島山頂文輝道一塊豪宅地皮流拍。

市場預計樓面價約合人民幣57.16-114.31萬元/平方米。

這塊至少60萬/平方米的頂級地皮,因出價未達港府底價而流拍。

毀約退房事件不斷增多。

據香港房地產信息網站Dataelements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香港已經出現36起購房違約案例。

而去年全年僅出現9起。這些業主,寧可損失數十萬港元的定金,也要毅然退房。

中秋節後,香港新界許多“上車盤”已經出現10%左右的減價潮。

而近期嘉湖山莊更有實用面積為442平方英尺的兩房單位以456萬港元成交,相比同類型單位的最高成交價大幅下挫近22%。

流拍!毀約!降價!香港的樓市要涼涼?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香港樓市成交量大幅腰斬。

據美聯物業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香港新屋交易數量為1130宗,僅佔9月份總交易量的一半左右。

地王流拍、買房毀約、大幅降價、成交量腰斬之後,香港房價開始高位走低。

根據中原領先指數,香港二手房指數從8月最高的188.64下滑到184.77,跌幅超過2%。

雖然2%的跌幅不大,但下跌趨勢一旦開啟,情況可能超出預計。

流拍!毀約!降價!香港的樓市要涼涼?

【背景資料】1998年,香港樓市崩盤

1998年對於香港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記憶,那一年股市暴跌、樓市崩盤、匯率也差點玩完,許多奮鬥了幾十年終於買到房子的中產階層家庭一夜之間淪為千萬負翁。

當年香港房價腰斬7成之後,600多萬人口中有超過10萬名負資產者,考慮到債務人背後的家庭,如果按照當時香港240萬套房產來計算的話,大約有5%的家庭資不抵債。

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麼破產,要麼自殺!

由於香港當時買房可以按揭9成,許多害怕趕不上車的普通家庭也加足了十倍槓桿在97年殺入了樓市。

房價暴跌7成之後,1000萬的房子只剩下300萬的價值,銀行就會要求借款人追加抵押物,沒有的話房子就會被銀行拿去拍賣。

假如當初是按揭9成買的房子,那麼就欠下銀行900萬元,用拍賣房子所得的300萬元抵消掉部分債務之後仍然欠了銀行600萬元,需要連帶利息慢慢償還。

試想一下,一大家子人苦苦打拼了幾十年之後,換來的結果竟然是足夠再打拼幾十年的債務,又有幾個人能夠承受得住呢?

香港知名企業東方海外的貨櫃車司機黎生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案例。

1997年他掏空了積蓄拿出了80萬元作為首付,再向銀行按揭了600多萬元之後,買下了深水灣一套700多萬的房子。

正當黎生在慶幸自己終於擁有自己的物業時,香港樓市崩盤了,黎生的房子市值跌到了只剩下200萬元。

原本他還想努力工作慢慢還債,可卻偏偏禍不單行。

由於經濟不景氣,東方海外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黎生成為了不幸的一員。

在失業之後,沒有收入來源的黎生每月卻仍需要繳納2萬多元的月供。

這時候黎生又接到了銀行的通知,由於他抵押給銀行的房產價值只剩下200萬元,不足以覆蓋600多萬元的債務。

所以銀行要求他追加抵押物或者提前償還300多萬的貸款,否則就要收走他的房子拿去拍賣。

走投無路的黎生在跟妻子離婚,一個人承攬債務之後,獨自一人在他的新家之中點燃火盆,選擇用燒炭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而像黎生這樣的悲劇人物,在香港樓市崩盤後,最高峰時每天竟然達到了32人。

風險提示:本文觀點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