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章法要领,何为章法?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

请及时关注哦,第一时间获取精选艺术资讯和深度艺术内容

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

概念

章法即“布局”,也称为“布白”。具体地说,就是字之点画,字与字、行与行按一定的书法艺术规律和法则合理分布、巧妙安排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点画之间,字行之间的黑白分布。清·刘照载《艺概》中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此说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

我们在观看书法作品时,首先欣赏的是作品的整体分间布白,而后才会细细品尝字法的美、章法的美。

书法的章法要领,何为章法?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

书法作品的章法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内在因素,即笔法、字法、款识。分间布白等;二是外在形式,即整体的幅式形制及装璜等。内在美体现书法艺术的本质,含丰富的艺术内涵。如气韵、情势、风骨、神采、意境、结构、节奏、笔致、疏密、收放、需实、避让等。外在美,则主要体现在各类幅式、形制之形式感及整体谋篇布局、装璜等。故内外在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形成书法章法的基本条件。

书法的章法要领,何为章法?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

基本分布局格式

书法作品的布局常用的有三种格式:

1、纵有行,横有列。这是一种平均占位、字行均距的布白形式。其特点是横竖成行,整齐匀称,于平正之中求变化。

2、纵有行,横无例。这是一种竖成行、横错落的布白形式。其特点是行距匀称、横向字不相对,行气贯通,左右呼应。

3、纵无行、横无列。这是一种纵横交错,乱石铺街的布白形式。其特点是大小相间,意在笔先,跌宕错落,就势布形,上下贯通,左右逢源,虚实相生,浑然天成。

书法的章法要领,何为章法?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

常见的谋篇形制

形制、即“幅式”,也称“款式”,是书法作品的外在幅面样式。在我国书法历史长河的发展与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多种传统书法样式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归结起来,其形制格局主要有横幅式,立幅式,方圆式和混合式等。

1、横幅式:包括横披、匾额、长卷等。

①横披:也称横幅,为横长条、横长方幅式,书字多少,大小皆宜。传统顺序格式自右向左,有时也有自左而右。左右留天地,上下为边距,横短列多。

②匾额:俗称“横匾”,也称“牌匾”或“榜书”。为横长方形幅式。字数少而大,多用于古寺庙宇,亭台楼阁,园林名胜,斋馆厅堂等。古人多自右向左书之,今人也有自左而右的。

③长卷:也称“手卷”,是一种以横式、可卷为特征的书法形制。可因内容之需而任意延伸,长的可达几米,几十米甚至更长。既可用纸、也可用绢。其功能不在于补壁,而在于展观收藏,可卷可展,携带方便,另有风雅和情致。传统格式是自右而左,书写长卷,笔势需始终如一,首尾气脉相通。


2、立幅式:包括中掌、立轴、屏条、对联等。

①中堂:也称“全轴”或“全幅”,为整张独幅式。因其是挂在厅堂中央而得名。书写字数多少皆可。以少字居多。如书一两个祥瑞的大字,可显厅堂恢宏之气势,两旁配一幅对称、相映生辉。

②立轴:也称“立幅”、“直幅”或“条幅”,又因过去人们多是挂于老式房屋两头之山墙上,还得名“条山”。此幅式为竖长方形独幅,内容多为绝句、律诗。

③屏条:为多个长方形条幅组合为一体的格式类型。屏条为偶数,少者一般为四个屏条,并在一起,称之为“四条屏”。多者可根据需要组合,如“六条屏”,“八条屏”、“十条屏”等等。内容可多幅独立成章,也可写成一个整篇。

④对联:又称“楹联”、“对子”,“对句”等。因其悬挂、镌刻的位子不同、名称亦不同。其传统构成形式为上、下两联相对,右为上联,左为下联。内容为文辞工整、字数均衡的诗词联语。联句有长有短,三言、五言、七言等等。字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楹联的样式,如“门对”、“琴对”。

书法的章法要领,何为章法?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


3、方圆式:包括斗方,圆扇、团扇、折扇、异型扇等。

4、混合式:包括册页、签条等。

书法的章法要领,何为章法?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

结束语

书法艺术外露形神,内含情韵。既具形象美,又有意象美。故翰墨之道,要心手合一,心手双畅。艺术之美,重在形神,神由形出,而形在章法。

“永字八法”既是笔法,也有字法。一字之布,点画为基础;一篇之谋,文、款、印为要素。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由这三个艺术要素完美组合之,方能体现出整体章法之美,也才能产生书法艺术之美也。因此,在学习前人,继承传统,吸取精华的基础上,还要勇于创新。

就章法形式而言,书法艺术是有其基本章法程式,但其艺术面貌及审美取向也因人因情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灵动的变化,丰富奇妙的线条,才情各异的书家笔下,各有其姿,各具风采。故规律是普遍的,形神风貌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掌握章法的基本规则的同时,也不要完全拘泥于传统。只要性情所至,勇于创新,才是我们学习章法,灵活运用章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书法创作之章法

定主、宾之序

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主位既定,宾从就可以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如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体形象愈见突出愈完美。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是书艺作品最重要的方面。但写什么内容需要作者认真选择,作品之内容有时能说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修养水平。内容佳就给作品增加了一层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

另外在文字内容的选择时,最好要与其书体风格相协调,水乳交融,体现意境。若“小数字”中的“虎”、“龙”为主者,宜将“虎”、“龙”之说明为宾。总之,一幅之中必须有主有宾,齿序分明,才能集中丰富,统一而有变化。


掌均变之衡

书法的章法要领,何为章法?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

端庄持重,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详稳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所以书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然寻常之平易得,艺术之衡难求。譬如一个在平地行走,是平衡的,但太一般了,几乎不构成什么美感。

如篆书--小篆一般均横竖成行,行距大于字距,也可以打成方格。其行气中线总是在一个垂直线上。

甲骨、金文不一定都要横竖成行,其行气可以错落自然,有欹斜,大小参差变化。隶书--在章法上特殊之处是,

隶书因字取横势,故字距大于行距,其行气似乎改为横向的了。若将隶书的章法改行距大于字距就零落不堪了。楷书一般横竖成行,行距大于字距,或距离相近,有时可打成方格。也有将行距加宽,各行字与字横向不对行,小楷中颇多。

楷书因字方形,不要写成字与字大小一样,否则就显得枯燥少味,要正而不呆。行书只要求竖成行,可用乌丝栏形式,写行书决不会打方格来写。不过其行气不是每个字的中心都呈垂直线,而是有波浪的变化,然上下贯气,左右顾盼呼应。

草书--小草章法与行书相近,大草的章法错落跌宕,疏密,大小,大起大落,其整篇与行是由气势贯之。其章法线条若“飞鸟入林,惊蛇入草”,其布白若飞花散雪,惊涛骇浪。就一字而言本来向左倾斜的,就要有返顾右边的势头,就是虽倾而稳。“正局须求奇,奇局终须正”,大局平正的,就要求得局部的奇险,才正而多变;立势奇险的局部形象就要端正,才险而复安。


征节奏之美

书法的章法要领,何为章法?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

艺术书法的节奏感,既存在于色彩(浓、淡、枯、润、焦即为五色)之中,也可见于章法之内。色彩之中,色度的明暗,色相的冷暖,色块的大小方圆等等,都是产生节奏的因素,章法之中,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圆缺参差等等,都是产生节奏的原因。这些方面配合得好,运用得成功,作品的节奏感就分明而优美,反之,作品就平淡而乏味。


懂疏密聚散

书法线条的聚密之处,也常常就是作品的主体所在。有疏有密,见聚见散,作品便主次分明,藏露互见。只是要把握分寸,顺理成章,不可十分悬殊,否则不是勉强拥挤,就是零落散漫,密处不可雍塞,要小有漏透,极密处隙光一线,便是灵穴来风,可著通体生凉,又如人在深潭,一管透气,则吸咏裕如。

所以“密叶间疏枝”,对书法一说,正是经验之谈。而疏散处亦不可全疏(对草书而言),“大疏间小密”,疏散之下,也要有某些比较集中的地方。这样就相互接引,彼此呼应。既有集中,又有变化。前人说“疏可跑马,密不容针”,那是极而言之,有点夸张,不可呆解。


知大小曲直

从书法章法的角度上看,可以说大是合,小是分;大是统一,小是变化。以大抱小,大整体中求变化,以小破大,于丰富中求得统一。一般地说,大而平直之笔画入书,当不难求得整体气象,但容易犯简单平浅的毛病,要适当分割之,或加强其本身的变化,或穿插其他变形的笔画,以化大为小;细碎的线条入书,当不难求变化之意,但容易犯琐碎零乱的毛病,要进行组合归纳,使某些部分集结起来,合零为整。也可用较大的粗线条衬托包裹的办法,来加强整体感。曲与直的情况,也是一样。

从书法的笔画角度看,曲是柔,直是刚,曲是圆,直是方,有典有直,则刚柔相济,方圆互映;曲是滞,直是畅,曲是变,直是正,畅滞相生,正变交出,则苍古俊逸,奇正兼容。


驭圆缺参差

这仍是对比之下生出的美感,一件作品,大而言之,在整体布置上应有圆有缺,有参差错落。似行草的乱石铺路,皆应避免出现整齐的平行线或机械圆弧状,当然也不要有物必求差缺,以免不是呆板便是零残。

参差之间,也要求变,大参小不能等同。有时要在整体中求参差,有时又当于参差中求整体。小而言之,在具体形象上,同样要得圆缺参差之致,才能耐玩耐品。


见开合呼应

书法章法如拳击,手足要放得开,收得拢,立得稳重,起得轻捷,往复连环,离合相扣,才横去竖来,应接自如,立于不败。

开合是作品的可视形象,呼应则是通过它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效果。所以也可以说,呼应来源于开合,体现在顾盼。而线条之间的顾盼呼应,也正是作品的情所从来,意所由此,是体现作品内含的窗户,因而开合呼应,不仅是构图形式上的需要,而且是作品精神的基石之一。把握了开合呼应之道,也就把握了通向作品神情意态之门的钥匙。


求从顺自然

作品的经营立意,由自己主见,不袭乎他人,不囿于自然。而其间具体形象,则尽量保留自然风貌,不多过雕琢,不勃生理。

凡此种种,一句话,一切布置都要见其天然本性,不可因奇求奇,强扭硬掐,繁雕缛琢。


识空白之义

章法布白之奥妙,就在于“计白当黑”,即书写点画线条时不单考虑线条的颜色,实际上黑线条在白纸上,就产生了黑白的分割,黑多则白少,黑少则白多,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另外就是要追求布白之变化:疏密、斜正、曲直、方圆。

如果空白的形状出现机械规整的情景,如整齐的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等等,那就证明物象的外沿集结线太过规范;如果发现空白的块面分布有等同的情况,就说明物象的疏密安排可能有分布平均的地方,这些都是章法布白所忌,应该进行调整,所以前人说“知白守黑”。

总的说来,一定要突破前人的章法布白的陈式,而根据现代人审美的要求,努力探索新的章法形式。

-END-

———— / 瀚墨云桥 / ————

专注传统文化艺术的互联网传播者

· 感 · 谢 · 阅 · 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