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环球如何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11月2日到4日,苏宁环球将亮相2018中国(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并于本届融交会现场正式启动南京苏宁博物馆建设项目,举行“苏宁博物馆南京新馆”发布仪式,现场阐述苏宁博物馆(集群)的设计理念,发布苏宁博物馆诸如多媒体展示科技创新、文创IP开发、以及在文物保护与环境控制、展览展示、藏品管理等方面的文物保护标准和管理规范建制,配合AR、VR、APP定位自动语音导览等新技术来实现智慧展陈效果。

苏宁环球如何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而立之年,转型大文体创新发展

苏宁环球创立于1987年,从最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家喻户晓,苏宁环球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在2005年旗下的“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股票代码深A:000718)。在地产方面,迄今为止,苏宁环球已开发了近百个地产项目,打造了“苏宁•天润城”“苏宁•威尼斯水城”“苏宁•城市之光”等多个经典之作。

据全国工商联合会编写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披露,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85%的在10年内死亡,走过30年的已属难得的长寿。长寿企业虽然在各自领域内如明星般闪耀,但依然如履薄冰,对此,任正非曾说“想不死,就得新生”,柳传志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苏宁环球如何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而立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谨遵“以变应万变”的苏宁环球开启了谋求新发展之路。2015年,苏宁环球的转型元年,在集团董事长张桂平的带领之下,苏宁环球确立了大文体、大健康、大金融三大战略方向,并相应地设立了文体产业集团、健康产业集团、金融产业集团三大产业平台。

确定了战略方向,便大踏步往前走。苏宁环球通过强强合作、投资参股等一套组合拳,在艺术品运营、动漫、影视、VR科技、演艺等领域实现多点开花,文化创意业营收稳步上升。由下表可看出,从2015年进军文化创意业至今,该业务在苏宁环球营收占比由2015年的1.07%提升到2017年的4.39%,三年营收平均增长率高达24.9%,靓丽的业绩说明了苏宁环球转型文化创意业的成功。

苏宁环球如何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作为苏宁环球推进文化产业战略的标志性项目,苏宁博物馆项目已在上海、南京两地同步启动。其中,上海苏宁艺术馆经过三年的积累与筹建于2017年11月25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座纯法式建筑,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米,展厅内部布局尽显中国山水园林韵味,三千余件历代名家作品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这些藏中不乏国宝级珍品。张桂平董事长曾表示,打造苏宁艺术馆,网罗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苏宁环球“做百年苏宁”的根基。“苏宁艺术馆立志以打造中国文博体系标杆为目标,成为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品牌标杆。”

苏宁环球如何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由外到内,苏宁艺术馆处处显露着创新因子,苏宁环球南京文化公司副总经理、苏宁艺术馆负责人张中伟在接受文化产业评论的专访中详细阐述了苏宁艺术馆在软硬件及机制上的创新。

据介绍,目前国内博物馆、美术馆虽多,但是大多数的展陈内容或收藏、展览体系都不完善,苏宁艺术馆的一大亮点就是其馆藏体系,如按照整个美术史的顺序来做馆藏的收藏梳理,已收藏了包括唐宋元明清等古代书画,还包括历史上各个流派的代表艺术家,比如明四家、扬州八怪、金陵八家、金陵画派等。

在硬件上,苏宁艺术馆参考国际一流标准,选择了博物馆的最高陈列配置,打造智慧展陈。目前,很多国有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恒温恒湿环境控制、高清无反玻璃、专业灯光配置、自动导览漫游等方面都达不到苏宁艺术馆的水平。

“没有完整的盈利体系来保障整个博物馆运营”,是很多博物馆正面临着的难题,鉴于此,苏宁艺术馆借鉴了先进的国际博物馆理事会的运营方式,由理事会来负责相关的决策、赞助、基金事宜,这有效解决了运营资金上的缺口,进而保证整个艺术馆得以长期持续性运营。

苏宁艺术馆打造国内顶级民间博物馆

张中伟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苏宁环球关注的重点,苏宁博物馆历来主张“讲好中国故事,让历史文物说话”。作为本届南京融交会的重点参展企业,苏宁环球以博物馆为主打方向,重点突出“智慧展陈助力文物保护”和“文化科技融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两大内容,这与本届融交会“新时代新业态新生活”的主题遥相呼应,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

据悉,本届南京融交会上,在苏宁博物馆南京新馆的发布仪式之后,还会重磅推出两件新作品,其中之一就是苏宁艺术馆馆藏的镇馆之宝——明代郑重《江山胜览图》的AR大作。苏宁艺术馆通过AR技术把古代的平面绘画古金陵山水图卷完整地复活出来,让观众一看就能看得懂,还能够体验山水园林的真实感觉,切实感受画中人是如何生活、如何读书的,而且这比之前清明上河图的复活更接近真实。此外,针对南京新馆,还有虚拟现实的3D体验,届时只要戴上3D眼镜就可以漫游整个南京新馆。

苏宁环球如何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在此之前,苏宁博物馆还将元代著名画家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与现代多媒体艺术结合,通过AR技术把画中人物复活,置于动态场景中,观众只需要用手机扫描展品旁的二维码,即可跟随五王一起领略醉归途中的繁花美景与大好河山。科技的融入,更能体现出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和技艺;以动画演绎展出的新颖形式,让观众可切身感受中国古典艺术美学与科学技术融合所产生的神奇效果,充分展示了文化科技融合为日常生活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极大提升了大众的文化消费体验。

苏宁环球如何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作为苏宁环球的后花园与精神家园,苏宁博物馆集群体系地位崇高,目前已构建起了艺术衍生品、艺术品培训、艺术品金融、艺术品拍卖等全产业链。同时,不断拓展与集团其他板块的跨界合作,如把博物馆里的一些IP作品与集团的影视、明星资源结合起来,打造文创IP和明星IP,实现双IP联动。

苏宁博物馆(集群)的发展,彰显了苏宁环球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珍视与致敬。作为民营企业的翘楚,苏宁环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继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实属难能可贵。

在当初确定集团转型方向之时,苏宁环球曾表示,希望三年内会有一个不输于甚至超过地产主业板块业务的崛起。如今,三年即将过去,苏宁环球的文化创意业发展势头有增无减,转型未来绚丽可期!

苏宁环球如何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附:文化产业评论对苏宁环球南京文化公司副总经理、苏宁艺术馆负责人张中伟的采访实录

  • 文化产业评论:张馆长您好,您作为国内顶级的民营博物馆——苏宁艺术馆的操盘手,请问您觉得中国民营博物馆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张中伟:不管是民营美术馆还是博物馆,目前最大的困境肯定是在长期的展览展陈、环境维护、保护文物等方面上。因为文物对湿度、对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大多数的博物馆在保护手段上可能跟不上,比如说恒温恒湿系统等,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博物馆,目前是非常少的。

  • 文化产业评论:现在民营博物馆越来越多,您觉得未来民营博物馆发展趋势如何?


张中伟:根据趋势来讲的话,第一个就是多样化,民营博物馆越来越多的同时,其品味也会越来越多,比如说有以收藏古代文物作品为主的博物馆,有以收藏当代艺术作品为主的博物馆,有以收藏国外艺术家作品为主的美术馆博物馆等等,博物馆会有更多的细分方向。

第二个趋势就是,所有的博物馆或者美术馆都会向着专业化的角度来做。以前可能大家会把一个画廊当成是一个美术馆,但是现在要成为一个美术馆、博物馆,会有很多的要求,国家针对美术馆和博物馆制定了定级标准,只有符合国家博物馆或民营博物馆条例的机构,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博物馆。我觉得这应该是两个比较重要的趋势。

  • 文化产业评论:目前,苏宁艺术馆可以说是民营博物馆中的引领者,您觉得苏宁艺术馆的运营模式有什么特色?


张中伟:首先,从馆藏来讲,目前国内博物馆、美术馆虽多,但是从展陈内容或收藏、展览体系来讲,大多数的博物馆都不完善。苏宁艺术馆的一大亮点就是其馆藏体系,如按照整个美术史的顺序来做馆藏收藏梳理,苏宁艺术馆收藏了包括唐宋元明清古代的书画,包括各个流派的代表艺术家,比如明四家、扬州八怪、金陵八家、金陵画派等,都是按照美术史的顺序来做陈列,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亮点。

第二个亮点就是智慧展陈,在整个建馆过程当中,苏宁艺术馆参考了国际上一流的运营体系和标准,比如说建立了完整的恒温恒湿系统、全馆使用低反玻璃(这种玻璃拍照不会反光),运用自动导览、自动漫游等科技,可以说很多国有博物馆都达不到我们的这种展陈水平。

第三点就是我们的博物馆还解决了一个目前很多博物馆都存在的运营障碍——没有完整的盈利体系来保障整个艺术馆的运营。苏宁艺术馆采取了艺术馆理事会这一国际通行的运营模式,由理事会来负责相关的赞助、基金、决策,从而保证了整个艺术馆的长期运营,至少是没有资金上的缺口。

  • 文化产业评论:苏宁环球一贯比较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主张“讲好中国故事,让历史文物说话”,就如您刚才第二点讲到的智慧展陈,那么如何通过智慧展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您能结合一些具体例子来说说文化+科技是如何在文物上实现,并且帮助苏宁艺术馆实现可持续发展吗?


张中伟:先说一下今年的南京融交会,我们会举办苏宁博物馆南京新馆的发布仪式,新馆发布仪式之后,还会有两件东西要发布,就是我们把苏宁艺术馆馆藏的镇馆之宝——明代郑重的《江山胜览图》,做成了一个大AR作品,把古代的古金陵山水图卷完整地通过AR的形式复活出来,这个片子可以说是非常震撼,其实就是把古代的平面绘画通过AR的形式让它活起来,让小朋友一看就能够看得懂,能够体验山水园林的这种感觉,感受画里面的人如何生活、如何读书,这比此前清明上河图的复活更接近真实,这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另外还有针对南京新馆的虚拟现实的3D体验,例如你戴上3D眼镜就可以漫游整个南京新馆。

还有一个就是智慧展陈方面,通过智慧展陈把文物保护结合起来,并做长期的推广,此外就是通过自动漫游、智慧导览,把文化和科技融合起来,复兴整个民族传统文化。

  • 文化产业评论:请问苏宁环球参加本届南京融交会的主打就是博物馆方向吗?


张中伟:对,这是主打的方向,不过可以说是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智慧展陈助力文物保护,第二个是文化科技融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 文化产业评论:请问融交会上将正式发布的苏宁博物馆南京新馆,在定位上有什么方向吗?


张中伟:南京新馆更倾向于直观的陈列,因为我们的收藏体系是非常全的,馆藏有3000多件作品,除了书画,还有很多的器物,比如说从西周到商的青铜器、明清的犀牛角杯、历代文人印章等等。既然是一个博物馆,肯定是综合性的,书画是我们的核心,但是其他的器物类展陈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体系。

  • 文化产业评论:和上海苏宁艺术馆相比,南京新馆将来会突出哪些特色呢?


张中伟:具体的展陈方案,我们现在还在做,这次融交会或多或少会发布一些藏品、设计上的亮点,但是特别的亮点,现在还没有办法告诉大家,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展陈的都是顶级文物。

  • 文化产业评论:南京新馆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和观众见面,让大家一睹风采呢?


张中伟:应该是明年的这个时候吧。

  • 文化产业评论:还想问一下,苏宁博物馆集群体系在苏宁环球大文体版图当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与其他板块联动呢?


张中伟:苏宁博物馆是我们整个文体产业,包括在传统产业转型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苏宁博物馆被为我们苏宁环球集团的后花园,是我们的一个精神家园,又叫憩园。至于联动方面,整个博物馆已经是艺术品行业的一个标杆,在这个艺术品行业里面,延伸出来的有艺术品金融、艺术品培训、艺术衍生品体系、艺术拍卖公司等,已形成一条艺术品全产业链,但博物馆本身是一个非盈利性的项目,它就是一个精神家园的概念。

  • 文化产业评论:苏宁环球从2015年开始转型,也有提及要打造一个纵向的IP产业链,请问有没有计划把博物馆里的一些IP作品与影视等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联动呢?


张中伟:其实从大文创的角度上来讲,我们一直在做跨界联动,明星IP和文创IP,并称双IP计划。我们也一直在做推广,比如说现在文产集团有《偶像练习生》这个项目,我们文创跟他们也有相关的合作,而且也做了不少非常好的互动。

今年我们推的就是郑重的《江山胜览图》,实际上就是针对《江山胜览图》这一IP作品做的影视、动漫及实物类衍生品。

  • 文化产业评论:请问博物馆近期有没有什么展览可以预告给大家的?


张中伟:目前还没有安排新的展览,因为我们的开馆展陈“博古观今·翰墨承绪”,是一个按照美术史脉络来做的相对完整的展览,非常值得一看。一般来说,我们在故宫或者在上博、南博,都只能看到一个朝代的几个代表艺术家,但是在我们馆里可以看到整部美术史,暂时我们还没有想到有比这更好的展览推荐给大家,还是想先以这个基于美术史陈列的展览为主。

————————

转自:文化产业评论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