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探討集成電路產業未來發展走勢,搭建業內各方交流平臺……昨日,以“產學融‘核’,‘芯’創天府”為主題的2016年中國•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菁蓉港•核芯空間啟動儀式在雙流舉行。本次峰會旨在進一步探討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和未來,交流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加工,封裝測試等走向,致力於為集成電路製造封裝企業搭建起良好的溝通合作平臺。

會上,雙流區和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集成電路和信息安全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了《天府芯谷科技金融平臺戰略合作協議》,加速打造8.4平方公里“天府芯谷”;與電子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團隊、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研究院合作及孵化企業、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成都安全可靠信息技術聯合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並舉行了國家西南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西南平臺(核芯空間)啟動儀式。

據介紹,作為國民經濟發展基礎性、先導性產業,集成電路發展是推動信息化、物業化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我市已先後引進中電子、中電科等集成電路研發設計製造龍頭企業,並先後與知名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產業園,2015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總收入達到了5000多億。雙流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速打造雙流新興電子信息千億級產業集群,隨著國際筆電巨頭仁寶瑋創入駐,海威華芯、偉創力等龍頭企業相繼投產,中電子、中電科兩大百億級項目落戶,新興電子信息產業在雙流全區工業經濟中的核心支撐作用不斷凸顯,正助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項目點擊

中科院微電所牽手雙流打造“兩平臺、三中心、三站點”

昨日,在2016中國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菁蓉港•核芯空間啟動儀式上,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領軍科研團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微電所)與雙流區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致力於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功能於一體的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地。

根據協議,中科院微電所將與雙流區合作成立中科院微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產業技術研究院),攜手共建中科院微電子產業西南基地,設立10億元微電子產業創業投資基金,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信息共享、誠實守信、互利共贏”的原則,全力打造西南地區乃至國內軟硬件設施最優、服務帶動能力最強、最具示範效應的集成電路行業標杆。

據悉,依託共同成立的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微電所與成都將重點打造“兩個公共研發平臺”——中科院EDA中心成都分中心、智能硬件開發平臺,“三個技術研發中心”——智能汽車電子研發中心、健康電子研發中心、智能感知與通信技術研發中心,“三個人才站點”——院士(專家)工作站、留學生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通過“兩平臺、三中心、三站”建設,雙方將打通政產學研用合作通道,實現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成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助推成都集成電路產業快速騰飛。同時,通過創設西南基地和投資基金,雙方還將搭建集成電路產業在西南地區的創新創業平臺,讓更多創業者享受到政策、技術、資金等資源要素的全方位支持,深度投入到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之中,成為我國集成電路領域技術水平高、競爭能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中堅力量。

大咖論道

樹立國際視野 注重創新驅動

——國家集成電路專項技術總師、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

“不要簡單地把國外的落後產能引進來,佔領我們的市場份額。”國家集成電路專項技術總師、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表示,通過這幾年發展,中國整個集成電路的技術水平和世界差距非常小,產業技術發展已經從引進、消化、吸收開始轉向自主研發加國際合作,要更多結合中國的特色,結合中國市場特點推動創新。

他同時建議要樹立國際視野,通過錯位發展和特色發展開拓市場。“轉變發展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創新驅動發展,民生,城市管理都會需要大量的芯片。”他建議要立足全球,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板塊,做大做強產業支撐。

做好發展規劃和戰略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文武

“四川的集成電路產業主要在成都,成都發展芯片有基礎,同時還有人才優勢。”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文武對四川和成都發展集成電路提出建議。

他認為,下一步,成都應做好發展規劃和戰略,明確發展集成電路的目標和規劃;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同時要制定政策去落實和發展集成電路發展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