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之江淹,你们误解我千年!

1

许多人熟知“江郎才尽”这个成语,可很少人知道,成语所讲的主人翁,名字叫江淹。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许多人都误解了“江郎才尽”的意思,以为是说一个人本事用尽,从此再无才气、才华。

而事实上,“江郎才尽”,只是跟江淹的一个梦有关。

说一日,江淹被贬官,回家途中路过宣城,夜宿野寺。当天夜里,人困马乏,南柯一梦。梦见了前朝的郭璞,郭璞是晋朝的文学家,才华横溢。

郭璞对他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江淹便自怀中取出一支五彩笔还给了郭璞。

此后,江淹总觉才思枯竭,再无妙思佳作。

另有一个版本是这样记载的,说江淹从宣城太守任上还都建康(今南京),夜泊禅灵寺,梦见张协,自称曾把一匹织锦寄存江淹处,今欲索回。江淹从怀中拿出几尺锦,张协不乐,指责他将文锦割裁无几。江淹大梦醒来,惶惑不安,自此再没有好文章出手了。

初读“江郎才尽”,以为荒诞野史,搏君一笑而已。

其后细细想来,“江郎才尽”之事,作者之本意,是说搞文学艺术创作的,如果不能坚持阅读、思考,只懂得“拿来主义”,则必然会才思枯竭。而远非传说中的荒唐怪异。

“江郎才尽”之江淹,你们误解我千年!

江淹像

2

公元444年,河南商丘。南沙县令江康之喜得一子,取名江淹,取这个名字,大概是江康之算到儿子五行缺水吧。

江淹,字文通。13岁丧父,家境日益贫苦。其母亲是梁代学者刘昭的姑母,颇通文史,故江淹的早慧能诗,与母亲良好的家教有关。

史载:江淹少时在砍柴割草处拾到侍中“貂蝉”服饰,欲出卖之。他母亲劝阻说,这是“吉兆”,留待日后儿子显贵时佩戴。果然,江淹20岁时做了始安王刘子真的幕僚兼“教师”。

江淹一生历宋、齐、梁三朝。从20岁到31岁,这11年间,他主要在刘宋王朝的几个藩王身边充任幕僚,其中在建平王刘景素幕下时间最长。但因他当时年少气盛,为同僚所忌,而被诬下狱。在狱中江淹写下名篇《诣建平王上书》,陈述冤屈而不失悲慨:“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何以见齐鲁奇节之人,燕赵悲歌之士乎!”

大意是说,我就算死了也不要紧,可我担心污了建平王你的名声呀?刘景素深受感动,把江淹从大牢里放了出来,并充任他的主簿之职。

不久,刘宋皇室之间为争夺皇位互相残杀。刘景素竟跃跃欲试,密谋夺权。江淹却竭力劝阻之,景素因此不快,贬江淹为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令。福建在当时天荒地远,这对江淹是一个沉重打击。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贬黜,江淹避免了后来景素政变未遂遭捕杀的牵连,而在偏安的福建,仕途失意和生活困顿却使他写出了不朽之作。在这人生芳华的岁月中,写下了《恨赋》、《别赋》和五言诗《赤亭渚》、《游黄蘖山》等名篇。

3

有人说历史总是在按她的规律重复往返,我是相信的。江淹的上司们个个觊觎皇位宝座,这一点在江淹身上发生了3次。

公元477年,江淹33岁,经历了牢狱之灾及贬官之难后,江淹来到了萧道成的身边 。

萧道成跟刘景素一样,策划着干大事——谋反。这一回,江淹已经磨去了年少气盛的棱角,不再写诗疼谝顶头上司,当然,他也不直接参与谋反的事,毕竟,刘景素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江淹学会的忍耐,学会了观察。

最终萧道成赢了,自立为帝。江淹也赢了,时来运转,官运亨通。先后担承南齐的国子博士、中书郎、骁骑将军、尚书左丞等官爵。

可叹齐朝命短,只23年而亡。

梁武帝萧衍起兵,江淹遂微服归降。在梁代,江淹的官又做到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直到62岁那年,病死建康。

“用半生磨炼出盖世才华,江淹有了“梦笔生花”的美名;再用幸福美满的半生将才华敛去,江淹受到“江郎才尽”的毁誉。”

4

年轻时的江淹,确实才华横溢,所作《别赋》、《恨赋》、《诣建平王上书》、《游黄蘖山》等千古名篇。

待他中年以后的诗词文章,却始终没有新的突破和超越。或因入仕为官,政务繁忙,无暇赋诗;又或因高官厚禄已无忧。

细读江淹,颇有趣。不知江淹知否,后世人以其“江郎才尽”为戒;又或者,历经宋、齐、梁三朝政权更迭,政治凶险,与其率已之性抵抗,还不如信手涂写来得痛快。

毕竟,这时候还属于魏晋末期那一个风云的大时代。

或许江淹,才未尽,心已死。与其说后世人误解了江淹千百年,不如说江淹欺骗了后世人千百年。

“江郎才尽”之江淹,你们误解我千年!

江淹墓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