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打開理想教育的門戶

《窗邊的小豆豆》作者簡介:黑柳徹子,女,日本著名作家、NHK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暢銷書作家,最受歡迎的電視人物之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社會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長、“社會福利法人小步的箱子”理事、“日本文學俱樂部”會員、“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日本理事、“巖崎畫冊美術館”館長。1984年2月,她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代表作品有《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打開理想教育的門戶

本書主要就是小主人公“小豆豆”在巴學園接受幼兒教育的一段歷程,包含著一種理想的教育觀,這種教育教育觀如何要說和誰的思想比較貼近的話,無疑只能是盧梭的自然教育觀,巴學園中的教育更多的貫插著人對孩子的教育因素,表達的是讓孩子自然的成長,呵護他們的天性,做一個身心健康成長的人。這本書寫於上個世紀80年代,作者黑柳徹子為日本人,書中大的背景也是放在二戰這段時期,從懷著理想開辦的學校到被戰爭的損毀,其實也是對當時日本80年代教育的一種反思,理想的教育已經逐漸的消逝,更加功利的教育成為了人們的選擇。

窗邊的小豆豆,打開理想教育的門戶

接下來,談一談書中主要的內容和思想。

一、從“異類”到巴學園

小豆豆在最初的學校是老師眼中的異類,經常在窗邊觀察或者呼喊窗外的一切,在小豆豆眼中,窗外的世界比教師的世界著實有趣得多,這樣也會導致更多的孩子講注意力轉移,在這種傳統的學校,異類永遠不受到教師的歡飲,所以小豆豆只有離開這些學校,最終來到了巴學園這所學校,開始一段巴學園的生活,也是變現作者教育理想的學校。

二、母親的容忍與保護

在任何的教育中,家長的教育態度往往對孩子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決定著孩子的教育未來。小豆豆的母親是寬容而保護孩子一切的,從小豆豆被認為是學校的“異類”而進行轉學,她也沒有責罵孩子或者其他的對孩子生氣的舉動,又把小豆豆送到了巴學園學習,在巴學園的過程之中,由於學校獨特的教育方法,有許多的方面都需要家長的配合,比如準備帳篷,玩遊戲等等,作為小豆豆母親,也表達出了她對小豆豆的支持,與其說是對孩子的支持,不如說也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由和天性。當然,我們今天的許多父母可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就禁錮孩子的諸多自由,也扼殺這孩子的天性。文中小豆豆母親的做法也體現著作者的自然教育的理想,讓孩子自由的成長。

三、最核心的人物——巴學園校長小林先生

作為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可以說是教育理想的踐行者,彷彿校長就是作者本人一般,從小林先生和小豆豆第一次見面就不厭其煩的聽了小豆豆說了4個小時的話,並且欣然接受小豆豆入學到後面的鍛鍊孩子獨立的教育行為,注重保護有殘缺孩子的自尊心的運動會、游泳方式等等。我們可以找一些來看,對於身體有殘疾的高橋同學的照顧,文中提到高橋同學獲得運動會(校長設置的特殊運動會)的冠軍,是為了讓他“受到這種快樂”,並希望在他幼小的心靈裡還沒有因為身體不再長高而形成自卑感之前,“永遠不要忘記奪取冠軍的信心”,最主要的就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保持一種自信心。在文中還有一句比較鮮明的話直指這種理想教育的本質:“周圍的大人們怎樣才能不損害孩子們天生的素質,並使這種素質成長起來”。對於孩子自然天性的保護是校長進行教育的核心,當然,文中也認為這種教育方法實際上是收到西方的影響:“巴學園小林校長的教育方法雖然獨特,但大部分也是受了歐洲以及其他國家影響的結果”,實際就包含著盧梭的自然教育,順應兒童的天性;還有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比如福祿培爾就認為遊戲是兒童的內在本能,尤其是活動本能因而對兒童的教育,不應加以束縛、壓制,也不應拔苗助長,而是應當順應其本性,滿足其本能的需要,他還重視恩物、學校環境的設置,在書中都有著濃濃的體現;當然,也有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比如個別教學,讓兒童得到個性發展,以及蒙氏著名的感官教育,書中的“校長仍常常感慨地說:“現代教育太依靠文字和語言了,這恐怕會使兒童們的官能衰退的吧?這些官能包括用心靈去觀賞自然界,諦聽神的細語和觸發靈感。”就是感官教育的生動寫照。

小林校長除了保護孩子天性,尊重孩子差別,培養孩子自尊等之外,還有一個點應該也是比較值得肯定的,就是努力培養一個好孩子。就像校長經常對小豆豆說的“小豆豆真是一個好孩子啊”,這句話體現出了三個方面,第一是肯定孩子的行為,保護孩子的自尊,讓孩子認識到自身是一個好人;第二是給孩子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在不斷的肯定與和重複之中,孩子深受這句話的影響,慢慢就會認為自己的確是一個好好子,重要的是也會以一個好好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第三我認為是對處於困難中的孩子的激勵作用,當一個孩子可能會被別人說不是一個好孩子的時候,內心會不自覺的想起這句話,給與一種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校長小林先生充當的角色就是這本書教育者的化身,我們就會不禁想沒有小林先生當校長的巴學園還是巴學園嗎?

窗邊的小豆豆,打開理想教育的門戶

四、教育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巴學園更多的像一道光

這本書主要的還是透露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教育理想,通過塑造小豆豆的成長環境和過程,母親的呵護,同學的交流與活動,校長的教育方法和理想等人物和過程來表達出來。但是這實際上只能算是一種美好的教育追求,當然,對於從事教育的人來說,永遠都不要忘記了為什麼出發,在我看來,這本書無疑就是答案。這種美好的教育追求能夠實現嗎?是難以實現的。更何況,這種教育方式我們作為一個旁邊者,站在無關自己的立場上,可能是回去稱讚,回去思考。但是一旦我們真正的將孩子送入到這種教育環境之中,有多少的家長會願意。特別是當競爭成為主導一切的時候,教育的競爭化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停下來去嘗試另一種可能嗎?成功了皆大歡喜,如果失敗了呢?任何的教育都必須承受失敗的後果,至少我們無法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去接受一個可能讓自己的孩子變得獨特的卻又可能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的教師方式。在教育的結果中,我不禁也要問,究竟什麼才是成功,什麼才是失敗?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一把秤,衡量什麼才是成功的教育?我相信這把秤對於每一個人是不一樣的。

“巴學園,好學校!進去一看,還是個好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