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盟盟員:將深圳南山區建設成爲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

深圳市民盟盟員:將深圳南山區建設成為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

近日,深圳市民盟南山區第十二支部副主委,深圳元德澤益智能科技集團董事局主席吳清雲(文禧)提出建議,在深圳南山區成立以生物智能科學主導的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通過聚集、整合全球人工智能、信息、生物、醫學、材料、智能製造等領域的頂端資源和人才,使南山區成為全球生物智能科技的產業中心和創新驅動引擎。

該建議指出,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作為改革開放的標誌性城市,深圳正朝著世界創新之都的方向大步前進。

2018年2月24日,國務院發文同意深圳市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深圳成為第一個以城市為基本單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該批覆對深圳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探索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提供了機遇。

2018年5月2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深圳要全面推進體制機制、科技、產業、商業模式等方面創新,著力構建多要素聯動、多主體協同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形成“

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金融支持”的創新全鏈條,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活力之都。

而南山區是全國自主創新的示範區,是深圳創新資源最集中,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業氛圍最濃郁的城區。據統計,2014年發佈的我國首個《中國區域孵化能力評價報告》中,南山區以94.72分的綜合得分被評為中國孵化能力最強的創新區域。

2015年南山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5.8%,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80件,居全國區(縣)首位。2017年,以創新型知識為驅動的新經濟已經成為南山發展的主動力,新興產業佔GDP比重達64%。到2020年,南山區將建設成為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區,成為世界級創新中心,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聖地。

一、奇點臨近,人工智能AI到生物智能HI

據《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指出,目前專業領域的人工智能已經在很多方面完全超過人類。例如,在圍棋上,谷歌的AlphaGO實現60連勝;藝術上,人工智能可以繪畫製作;製造業上,工業機器人使生產效率提升3倍。在語音、圖像識別等方面,在特定領域、特定類別下,計算機的水平已經類似甚至超過人類。感知計算的視覺識別、語音識別識別率超過96%以上。

按照現有的人工智能水平、自我學習能力和進化速度,可以推測出,在不久的將來,融合人機智能和機機智能、人機智能的融合性全球超腦的智能將比人類更聰明。當自主進化編程(暨自我繁衍)的人工智能自主開發更優秀、更智能的系統,而這些反過來又可以用來創建更聰明的系統,從而導致將出現一個“智力爆炸”或“奇點”,屆時全球超腦的智力將會遠遠超過人類。

瑞·庫茨維爾在《奇點臨近—當計算機智能超越人類》一書中預言,2045年計算機智能將超越人類,人類文明將進入奇點,產生意想不到的飛躍。

面對超級人工智能秒殺人類智能,甚至可能滅世的恐懼,人類需要用高科技武裝自己,改造自身,強化自我,重新發現並拓展人體科學的潛能,重新挖掘生命內在的無限可能,重現“人神合一”的黃金時代,重新認識生命的內在價值,最終揭示宇宙生命出現並存在的終極目的。

通過人工智能AI,發展生物智能HI,可以拓展和增強人腦智能,強化人類的身體,延長人類的壽命,實現意識和記憶的上傳、保存和優化,誕生超級人類。

例如通過仿生機器人、外骨骼機具、神經義肢、生物工程、醫學3D打印、組織工程、神經重組、記憶修復與移植、可植入生物芯片等,實現人體的再造、重塑、強化,實現人工體能、人工身體、人工組織、人工器官等發展。

通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合成藥學、生物計算機、量子生物腦、大腦芯片、腦機接口、腦科學認知機理、意識上傳、經絡能量微滴注技術、生物形態場發生器、人體宇宙學、基因工程、幹細胞再生醫學、組織修復等各學科融合,研發超級生物智能創新科技,實現人類自主進化、自主修煉、自主改造、自主設計、自主重構、自主可控的新生命創世紀計劃。

通過人工智能、生物智能、人工生命的研究,可以幫助人類更好的認知自我,瞭解生命的奧秘,挖掘生命的潛能,發現人類的使命和價值,從而更好的建設地球文明和人類社會,促進整個星球和諧共生。

二、深圳市具備生物智能領域的優良基礎和創新載體

深圳是國家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已被納入國家總體發展佈局,國家基因庫(一期、二期)都落戶在深圳。深圳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顯著的比較優勢和日益完善的產業發展環境,在生物領域擁有300家各級各類創新載體,其中國家級21家。主要產業園區包括國際生物谷、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等。

深圳還積極和國際先進科技合作,引進了一批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如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科比爾卡創新藥物與轉化醫學研究院、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等。

因此,在深圳市成立“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不僅可以更好地統籌資源、政策扶持、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形成創新協同區域效應,形成集成創新聚合效應,形成全球生物智能品牌效應,而且能吸引全球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機構,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產業經濟"雙輪驅動戰略,引領世界最前沿的潮流。

深圳市民盟盟員:將深圳南山區建設成為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

三、 成立“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

建議指出,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將匯聚全球最頂尖的科學家和研究機構,以信息、生命、納米、材料等交叉科技為基礎進行系統集成創新,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提升核心技術研發與基礎科技創新能力,努力在生物智能的基礎研究和科技領域做出重大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佔據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具體來說,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將圍繞生物智能、人工生命、未來科技,成立或合作若干研究中心,立項若干重大研究專項或產業工程,成立若干生物智能共性公共平臺,舉辦若干項國際生物智能大賽(或論壇),打造綜合創新生態體系

擬成立的研究中心包括:國際諾貝爾獎實驗室集群、國家生物智能重點實驗室、國際類腦研究中心、國際生物芯片研究中心、國際生物智能機器人研究中心、國際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國際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國際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國際人工生命研究中心、國際人體科學研究中心、國際意識研究中心、國際經絡研究中心、國際藥物製備研究中心、國際生物納米材料研究中心。

擬成立的共性服務平臺包括:國際生物智能雲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國際生物智能公共實驗室、國家人體網絡工程、國家大腦仿真工程、國際生物醫學基礎大數據中心、國際基因圖譜大數據中心、國際仿真大腦大數據中心、國際人體網絡大數據中心、國際藥物研製大數據中心、人造生命設計合成測試實驗室、國際生物智能機器人檢測中心。

擬舉辦的國際大賽(或論壇)有:全球生物智能大賽、全球人造生命大賽、全球類人機器人大賽、全球基因工程機器設計競賽、全球類腦智能算法大賽、全球大腦與意識科學論壇、全球再生醫學論壇、全球基因組學論壇、全球合成生物學論壇。

擬成立的合作中心有:國際諾貝爾合作中心、國際生物智能合作中心、國際大學合作中心。

擬提供的產業配套服務包括:國際生物智能產業園區、國際生物智能創投孵化器、國際生物智能創投基金、生物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際生物智能人才引智基金、國際生物智能創新獎項與獎金。

四、成立“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任務

該建議提出,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主要有四大任務:

  1. 完善產業創新體系、完善產業配套生態圈:在深圳市和南山區現有生物科技、醫藥技術、健康產業、生物智能和人工智能等企業、科研、產業的基礎上,以全球生物智能科技創新中心為紐帶,凝聚、整合和完善生物智能產學研的上下游、配套產業,發展以生物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包括生產性服務業在內的梯次型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加速產業融合發展和服務創新。
  2. 加快創新資源集聚,多層次引進、培養創新人才:積極引進各類創新人才,加快推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政府協同創新和人才培養力度,構建多層次創新人才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科技產業新跨越。
  3.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成立生物智能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組建生物智能知識產權聯盟,提供生物智能共性技術的IP和知識產權服務,發展技術交易市場和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加強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儲備,鼓勵本中心、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參與生物智能領域的國際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認證工作,提升我國在標準國際化進程中的地位。
  4. 完善金融服務,成立生物智能金融和資本服務中心:加快推動資本鏈、金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協同創新。圍繞創新鏈完善資本鏈,實現資本鏈對創新鏈的支撐,推動創新要素融合發展。通過金融和資本,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加強上下游技術的關聯與融合,實現技術的群體突破,提升產業鏈創新能力。

(安學在線 刊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