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美|中华文化决定了我们永远是中国人!

诗词之美|中华文化决定了我们永远是中国人!

我们爱国,不是因为今天国的强大,而是因为我们是流淌着中国血、会说中国话的中国人!

中华文化,让我们在国家强大的时候彬彬有礼,在弱小的时候坚韧不拔!

正是因为有了中华文化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使得我们的民族气势磅礴,我们的生活诗意盎然!

它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与底气,它也是我们文化自信源源不绝的动力!

最近一期的《演说家》节目中,清华学霸杨奇函演讲《中国诗词之美》,引全场嘉宾共鸣。

有嘉宾现场飙古诗词,十种方式描述花之美;鲁豫称“今晚就回去背诗去”;还有嘉宾反思现实:

“大部分人都为自己英文词汇量不够而焦虑,天天刷朋友圈打卡背单词,中文词汇量才是真的不够”!

一起来领略一下杨同学的精彩演说!

(向上滑动启阅)

诗词之美:

(有删减) 杨奇函

我刚才坐着的时候,我就想到两句诗: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当时想到上战场的感觉,然后就想到咱们说的古诗词。其实我以前很多版的演讲稿有大量的古诗词,每次导演都说,你这古诗词太多,影响表达,我就都给删了。

大家最近应该看了很多关于古诗词的节目,我自己也是一档古诗词的策划,做了策划之后,我在选题、设置题型、设置题目的时候,发现中国诗词真的是浩如烟海,实在是太美了。中国诗词我们平时学用它来干吗,高考考试对不对?但是其实我们忽略了它最美的部分。

诗词之美第一美在什么,它能够给我们所有人,专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一种表达体系。

外国人不会的,只有我们中国人能够通过中国的古诗词含蓄而优雅地表达丰富的情感。

举个例子,有姑娘分手了,跟一渣男分手了,她会发微博一般这么说“人的一生总要遇到几个人渣”对吧?如果懂古诗词的姑娘会怎么说呢,“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你看这么有文化的,前男友肯定很后悔了,对吧?

再比如说,我们经常会网上聊说“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用古诗词怎么讲?“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妥妥的,没毛病,对吧,老铁666。

再比如我们的赞助商广告,夏普美人尖AQUOS S2,如果我们直接夸它“AQUOS S2,有美人尖一样的摄像头”,没啥意思,如果我们用诗歌来歌颂它,“六宫粉黛应如是,婀娜无过美人尖,夏普AQUOS S2,再大的脸都能遮得住”。你看,你看,是不是好很多!

网上经常有些小伙撩美女,上来直接问人家约吗?你看这多么粗鲁,肯定没人理他。如果你用古诗词说:不知入夜能来否,先教红烛刻五分?你成功率就大多了。

诗歌之美第二点,在于它能够给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份诗意的生活。

人不能活得太物质了,我们每天生活在特别讲求效率讲求速度的环境下,每天GPA,KPI完成怎么样,房价怎么波动,股票涨跌,都是这些。有人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但是注意,诗就能给你带来远方。

你不用出屋,你就在宿舍就在办公室,你就能通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感受那波光粼粼皓月千里的豪迈。通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你就能感受那银装素裹下一叶扁舟的潇洒。

诗歌给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小生活中的大格局。

阿尔法狗和柯杰对阵,揪心吧,觉得人类悲剧了。但是想想古人那句,闲敲棋子落灯花,嫣然一笑无所谓的,输赢那么回事吧,对吧。

诗词之美第三,它培养了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

我们中国人对于贫穷,对于被压迫,有一种天然的悲悯和同情。

面对差距造成的不公平,杜甫会怒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争给社会生产造成的破坏,家破人亡,曹操会感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再比如,这个空空世界是很无聊的,李商隐怎么宽慰过我们: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所以中国古诗词告诉我们每个人要关注民生,关注实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古诗词构筑起了我们所有人最牢靠的集体意识,中国古诗词也让我们所有的中华儿女的精神空间取了最大的公约数。

我之前在英国的时候,跟老外聊天,我们可以聊希腊神话,可以聊美国宪法,我们可以聊柏拉图,我们可以聊大数据,我们可以聊拉格朗日定理,什么都能聊,我们唯一聊不了的,就是中国古诗词。

他们都是哈佛、耶鲁、牛津、剑桥,世界顶级名校毕业生,但是他们就不能够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采根菊花,就恬淡的追求生活了?老外不理解,但是哪怕是我小学毕业的外婆,年年春节都可以跟我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华诗词给我们每个人的最原始记忆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共通的文化载体。

全世界不管我们走到哪儿,只要你是中国人,当你发现你浪费粮食的时候,你肯定会想起那句长辈的责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只要你是漂泊远方的游子,你想念家乡的妈妈了,你肯定能理解那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只要你背井离乡到他乡求学和打拼,当你累了想家了,望着天上的明月,你肯定会想起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你垂垂老矣,三十年后万里归来,你已不是那翩翩少年,只是垂垂老矣的一位老先生的时候,站在你家的门口,迎接你的肯定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而你心里想的肯定是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所以面对今天这个时代我想说,传统文化需要回归。

我们可以说中国今天很强大,中国的经济体量世界第二,我们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的军事实力可以散放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但是一千年前没有这些的时候,我们还是不是中国人?我们是。

一千年后,这些都不重要了,我们还是不是中国人?还是。什么决定我们永远都是中国人?是中华文化,是我们这些中国古诗词。只要你会背“锄禾日当午”,走到哪都不输谁,中国人不输谁。

儿不嫌母丑,不是说今天中国强大了我们爱国,当年中国弱小,我们就不爱国?中国的文化,让我们在中国强大的时候彬彬有礼,在弱小的时候坚韧不拔。因为我们都是流淌着中国血、会说中国话的中国人。

正是因为有了中华文化,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东西,才使得我们的民族大气磅礴,我们的生活诗意盎然,它是我们每个人的骨气和底气,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文化自信源源不绝的动力。

中华诗词辉煌千年,九州同济万古流传,壮哉我中华诗词绵延不断,雄哉我中华诗词洋洋大观,奇哉我中华诗词星移斗转,美哉我中华诗词春色满园!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构筑起了我们所有中国人最牢靠的集体意识,传统文化也正是凝聚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

近年来的诗词热,传统文化热,正是中国人激活民族文化基因、寻求集体文化根本的表现。

从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汲取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诗词就是审美情趣之一);中国人的价值模式以及中国人的传统智慧。在今天来讲,最重要的应该就是道德上的约束。

中国文化是一个道德优先的文化,比如儒学就是圣人之学,学圣人。个人道德上,我们讲“仁义礼智信”;家庭道德上,我们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社会道德上,我们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天地道德上,我们讲“化育万物,天人合一”。

这些对于个人圆满、社会和谐、我们建立文化大国、文化强国,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甚至于国家之间的新型外交关系都有正面而积极的意义。

祖气为上道,礼德永传心。

教育,生活的慢功夫,

新的时代,现代教育的祖气生发,

托于古,应于今,吾辈力行!

诗词之美|中华文化决定了我们永远是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