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大型情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已经上线三期了,豆瓣评分9.3,口碑持续发酵。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节目由实力文化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总导演关正文曾执导过《见字如面》、《中国成语大会》等诸多文化综艺。

这回他选择对经典书籍浓缩还原,邀请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等戏骨担任荐书人,在环状的沉浸式舞台上以演替读,进行近一小时的舞台剧演绎。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同时第二现场设计品书人视角,由陈晓楠控场,邀请朱大可、吴伯凡、蒋方舟等作家学者探讨书中场景,提供多元解读。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应该说,节目强调书籍推介,旨在实现文化导读功能。在制作理念上,究竟较过往读书类节目有哪些独特设计与创意编排?在表达内核上,有哪些思维进阶与情感落点?今天冷眼君就来说说这档节目。

读书类节目由来已久

1996年,央视率先创办读书类谈话节目《读书时间》,随后各地方台相继效仿,如上海台推出《阅读长廊》,湖南台推出《爱晚书亭》等。2001年央视播出《百家讲坛》,引进高校和教育机构专家学者,对传统书籍《论语》等重新解读。

2005年朗读类节目《子午书简》播出,每期仅十余分钟,前期邀请任志宏等主持人朗读推介,后续改版邀请明星朗读,如《士兵突击》热播期间,邀请主演张译朗读原著段落。2007年凤凰卫视推出《开卷八分钟》,在一周五个工作日每天用8分钟介绍一本书。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目前电视台尚存的读书节目有央视科教频道的《读书》、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的《书香北京》、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的《今晚我们读书》等,应该说这类读书节目普遍以传统荐书形式为主。

但是,读书节目也曾有过一些创新表达。比如2012年罗振宇推出《罗辑思维》,是将读书读报的知识点进行信息串讲,是泛读书类节目的创新演绎,强调个人视角。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再比如梁文道在2015年推出的《一千零一夜》,打破读书类节目的演播室模式,在夜间实景拍摄,穿梭于街头巷尾,用个人视角讲读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江苏卫视《阅读·阅美》以网络美文入手,通过“美文推荐+朗读+人物访谈”的结构节目逻辑。还有搜狐视频推出《神奇图书馆在哪里》,马伯庸搭档赵子琪作为图书馆探访人,寻找12座图书馆,有美学文化和城市新生活方式的讨论,节目最后也有书籍推荐。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总体来看,读书类节目由来已久,受众的窄化以及推介内容与形式的刻板是不可回避的创作问题,但从学术鉴赏到文艺朗诵,再到如今的舞台演绎,读书节目一直都在尝试多样化表达。

逻辑内核:将“一本好书”排演成“一出好戏”

冷眼君认为,针对读书节目的表达形式,目前《一本好书》的呈现是具有创新性的,节目的逻辑内核是强调将“一本好书”排演成“一出好戏”。

在内容创意上,第一现场演员采用夹叙夹议方式呈现一本书的局部魅力,编导根据原著重新结构内容,呈现关键冲突,当期主演用讲述铺垫情节,串联故事段落。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比如首期《月亮与六便士》中赵立新扮演毛姆,在故事讲述者与故事当事人两个身份间来回切换。第二期推荐历史学者黄仁宇的成名作《万历十五年》,王劲松饰演故去的老年万历,以上帝视角串讲了老中青三代万历的心路历程。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第三期推荐图书《三体》,舞台以社会学博士罗辑为主线,串联起以光年为单位的不同文明间冲突与共存的故事。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应该说,节目采用了影视剧的拍摄和调度方式,有分镜还有现场观众的反应记录,在第一现场,当期演员不止是戏剧人物的表演者,还是故事情节的串讲者,起到推进节奏、补充细节、解析表演片段上下关系的作用。而在第二现场,节目以翻书画面进行内容切割,实时补充作家学者的文艺视角与情节解读,全篇最后还有主演嘉宾的简短采访,整个结构是十分完整的。

在舞美视效上,节目启用环形结构,四周搭建多层舞台,通过灯光与置景变化,将舞台切割成不同时空与场景,转场率更高效。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一档读书综艺如果可以完成文学语言到舞台语言的转化,在增加故事浓度的同时又留给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而不是试图强加价值、左右判断,那么这档文化综艺在逻辑内核上真的值得敬佩。

一档导演有着明确创作动机的文化类节目

《一本好书》由打造过《见字如面》的实力文化团队制作,被网友戏言是《见字如面》升级版。但实际上,导演关正文称节目筹备了两年多,创意编排与舞台呈现难度较大才推迟上线,《见字如面》其实是它的副产品。

可两者也有相同点,都是内容价值类节目,能看到创作者背后的精神坚持。冷眼君认为,《一本好书》最难得的地方在于留白。

《月亮与六便士》里斯特里的命运走向何方观众不得而知,《万历十五年》里王劲松饰演的万历在结尾说“我要走了,黄仁宇写我的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希望常来看看我。”

节目没有对故事内容一字不差地和盘脱出,而是抛砖引玉,在适时的位置戛然而止,让观众产生意犹未尽的思考愉悦,调动阅读欲望,实现创作者荐书导读的文化愿景。

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现在的问题是真正读过的人太少,所以要做1向999的传播,这是这档节目的终极诉求。

声音丨既是“一本好书”,又是“一出好戏”,读书类节目也可以这么高级

冷眼君认为,艺术就是要探讨情感的多样性、人性的弱点等一系列似是而非的问题。做这样的产品内容,创作者必须砸下足够的本钱,你要调动心底的认知、全部的真诚以及足够的情感,才可以投注出一份有价值的文化表达。娱乐快消时代,人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发言权,《一本好书》是一档导演有着明确创作意图的文化新品类,真的让人心生敬意。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冷眼看电视(微信ID:lengyankandianshi)

想先睹为快?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在节目官方“C1区商城”购买。

方法一:关注“C1区”公众号,在左下角菜单栏找到“C1商城”,选购节目同款图书和《一本好书》衍生产品。

方法二: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选购节目同款图书和《一本好书》衍生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