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经济:人的商业

社群经济

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信任连接加价值反哺所共同形成的自组织、自运转、自循环的经济形态称为社群经济。

其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与消费者不再是功能上的连接。消费者开始在意附着在产品上的文化、口碑、逼格、魅力人格等灵魂性的东西,从而建立起情感上的无缝信任和连接。再基于此呢,和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产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交流、协作、感染、对铲平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一个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信任连接加价值反哺所共同形成的自组织、自运转、自循环的经济形态称为社群经济。


社群经济:人的商业


那么了解了社群经济的基本概念,要如何更加深刻的理解社群经济呢?

帮助深刻理解的三大点:

1. 内容

一切产品皆媒体。

能够将人们从碎片化的时间沉淀到社群里的只有靠内容。也因此使得社群的红利应该属于内容者而非连接者。这也是为什么老路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内容生产者。你有没有发现,在人人都是媒体的社会化网络中,优质的内容本身就是自带传播属性的。这里的内容,我们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是产品。比如对于小米来说,手机等硬件产品本身就是内容,而老路的每个人知识点也是内容。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再到终端渠道的销售和陈列,每一个环节都在给消费者讲述品牌的故事。企业自媒体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乔布斯曾经说过好的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

2. 社群

一切连接皆渠道。

连接者和内容者是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连接者来看世界是平的,因为互联网的价值本身就是打破信息不对称的;而内容者来看世界本身就是圈层的,唯有不平才能创造差异。连接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优质的内容永远都是稀缺的。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玩法呢?老路建议你专注于内容的核心建立,并利用社群,将连接的成本趋近0。因为渠道永远不可能将成本趋于0,所以老路认为未来的商业是基于社群而非渠道的。

3. 商业

一切参与皆体验。

社群经济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用户不同维度的身份认同。在社群经济形态之下,内容是逢山开路的急先锋,它能够吸引、研究、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但它不能沉淀用户。社群就形成了沉淀用户的必然存在。商业化变现就是引伸到赢利点的具体方法。连接者、内容者和社群三者看上去是三台不同的大戏,但贯穿起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完整自恰的。

社群经济的商业环节就是在兜售参与感。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写过一本书叫《参与感》。其中就提出了参与感的三三法则,分别是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那么到此,今天的社群经济就讲到这了,那为什么老路要讲的那么难懂呢?他认为社群商业,是人的商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