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万世纪念的屈原居然是假的?

震惊!万世纪念的屈原居然是假的?

来源|喜马拉雅FM 百家讲坛的课程《端午时节话屈原》

唐代大诗人元稹曾经写过《表夏十首》,其中最后一首,与端午节有关。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灵均是屈原的字,浴兰节指的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这一天,人们要准备粽子,庆祝节日的同时祭奠屈原。可是,逝者的心苦绝望,却成了人们欢庆的节日。元稹深为屈原抱冤,他一生上下求索,却不想几千年后竟只剩下能给人留下三天假期的命。

震惊!万世纪念的屈原居然是假的?

委屈的屈大夫

屈原的大名,想必无人不知。中国第一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在文学史上,屈原绝对是不可替代的人物。但是作为一个士大夫,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官员,屈原在政治史上却没有这么大的光圈。我们从小学《离骚》学楚辞,分析他的文字、用典、比喻,却很少分析他的政治思想。

震惊!万世纪念的屈原居然是假的?

作为一个因为政治不得意而绝望自尽的士大夫,屈原可以说是非常委屈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美其名曰纪念屈原,却早已经忘了他当初为何而死。

在政治上,屈原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苏洵在《六国论》中曾提出著名论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春秋时期,楚国曾问鼎中原,进入战国,因吴起变法也呈称霸之势。

国力强盛的楚国在楚怀王时期因用人不当才逐渐衰落。就是这位楚怀王,开始时赏识屈原,后来因为小人谗言而疏远他,也导致了屈原投江、楚国灭亡。

政治不得志的屈原,只能将各种惆怅的情绪付诸诗歌,其中蕴含对宇宙万物、人间万象的思考,铸就了楚辞不灭的光辉。屈原的不如意,其实也是历史上很多著名文人士大夫的不如意。也许是屈原太烈,所以选择了决绝的方式走向了死亡。想同样被政敌迫害、流放荒蛮之地的苏轼,就没有这般激烈。

端午节是怎么和屈原联系上的?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而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端午节一般有吃粽子、赛龙舟、登高踏青等习俗。

赛龙舟的习俗据说源于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会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而吃粽子,民间传说是因为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怕水中的英灵饥饿,向水中投一些糯米、枣子之类,久而久之,演变为粽子。除了恰巧在五月初五这天投了江,这可能是端午节与屈原唯一的联系了。

震惊!万世纪念的屈原居然是假的?

但是据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中提出: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从近年来出土文物和史籍的记载来看,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应该是比较科学的。民国学者胡适甚至质疑过屈原是否真实存在,原因是《史记·屈原列传》之前,竟全无关于屈原的其他记载。

那么,为什么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起呢?

这恐怕与现代的劳动模范类似,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我们回想一下,脑海中的屈原是什么样子的?爱国主义、大义凛然、上下求索……几乎全是正面的评价,而真实的屈原是什么样子,也许因为历史太过久远的原因,早已无从得知。

将屈原与端午联系起来,一般认为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可能因为南北朝基本上都政局混乱,缺乏精忠报国的良才。这样一来,君王为了稳定朝局和自己的地位,就需要给民众设立榜样。

震惊!万世纪念的屈原居然是假的?

屈原是个很好的选择。他宁折不弯、刚正不阿,同时还能“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样的宣传标杆可谓可遇而不可求了。所以从南北朝开始,由于政府力量的介入,屈原成为了人人称颂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事迹广为流传,连端午节也与他紧密联系起来了。

虽然胡适先生的合理猜测也有一定依据,但是《史记》终究是史学界承认的信史。而且,以《离骚》在文学上的地位,屈原仍旧是不灭的偶像。又到端午节,让我们一起重温屈原的失败与伟大。

关于主播:

百家讲坛,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带你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

关于喜马拉雅:

中国第一音频平台。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5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震惊!万世纪念的屈原居然是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