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脉值多少钱?

人与人之间,能过事儿的叫人脉,不能过事儿的只能叫认识。

关于人脉这个话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体而言,人脉圈子就好比耍太极,内功深厚的人方能发挥其威力,如果没有内功,任凭你招式再花哨,最终也不过是一场自嗨的表演。

可是,话虽这么说,但你我生而为人,总归还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自然与人际往来脱不了干系。

正如很多人说的那样,人脉即财脉,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可倘若你冷静地想想,即便是你亲生父母,也不可能无缘无故不停地给你钱花,更何况是那些狭路相逢的陌生人。

既然如此,那么人脉的真正作用又是什么呢?

你的人脉值多少钱?

01

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本质是由他所处的信息层决定的。

用斯坦福大学教授Granovetter的话说,那些强者的人脉逻辑,不在于他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从多少不同圈子中获得有效信息。

正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那些强者之所以拥有丰富的资源,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节点。

比如曾经有一则关于李嘉诚司机的小故事:

李嘉诚的司机给他开车30多年,准备离职退休。

老板李嘉诚看他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为了表示感激并让他能安度晚年,叫秘书拿了200万的支票给他。

没想到,司机竟委婉拒绝:“谢谢老板,不用了,我一两千万还是拿得出来的。”

李嘉诚很诧异,问:“你每个月也就五六千收入,怎么能存下这么多钱?”

司机笑了笑,回答说:“我在开车的时候,您在后面打电话时说买哪个地方的地皮,我也会跟着买一点;您说要买哪支股票的时候,我也会去买一点股票,所以现在赚了一两千万资产。”

你的人脉值多少钱?

这个故事虽然是杜撰,但却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道理:

很多时候,人脉的真正作用,并不是让你直接得到金钱的帮助,而是让你能获取一种上升通道中的稀缺信息。

这种信息上的互补,往往不是来自于你身边最熟悉的人,而是那些若近若远的“弱关系”。

比如生你养你的父母、朝夕相处的爱人、成天黏在一起的哥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这些人虽然是离你最近的“人脉”,但看到的问题、掌握的信息却与你并无太大差别。

反之,你的“贵人”更可能出现在与你不同的圈子里,在只有一面之缘、点头之交的陌生人当中,甚至是从未谋面的熟悉人之中。

你的人脉值多少钱?

02

在很多人看来,人脉是精心钻营来的。这一点,我持反对意见。

不信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多数成功者的人脉,是先从“价值共识”开始的。

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比如很多牛人的亲密关系,都是从一次“机缘巧合”地邂逅而成为“死党”的。

在这其中,“利益交换”的本质并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

好比15岁的沈南鹏和17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是在1982年的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

这两个懵懂少年哪会意识到17年后,二人能携手创造出一个中国互联网的产业奇迹——携程网。

你的人脉值多少钱?

由此可见,很多人谈及人脉的利益互换时,往往忽略了一个大前提,就是对人际关系的价值共识。

要知道,缺少了价值共识的利益索取,就好比无本之木,即便巴菲特是你的好友,他推荐你一支赚钱的股票你依然不会买。

所以,结交人脉的逻辑,首要前提并不应该是别人比你强多少,而应该是基于一种多元化的价值共识。

03

人脉,是特定人群之间的暗号,潜台词是:“我只跟听得懂我话的人玩。”

很多人在寻求人脉时,经常会抱怨,那些层次高的人好像“不平易近人”、“有距离感”、“有些强势”......

事实上,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不同层次人之间的关系,最大的成本不是财富,而是沟通成本。

比如,同样一条信息,聪明的人秒懂,有些人需要理解好半天;

又如,两个不同层次的人之间交流,想问题的层面不同,沟通成本太高;

再如,有的人找别人帮忙,感觉对方唾手可得,但其实远没想象的简单......

换句话说,凡是那些你生命中的贵人,都不是靠索求换来的,而是对方知道,你和他拥有同一种价值共识,你们是在用同一种语义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