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脖子「咔咔」響:4個從基礎到進階的脊柱穩定性訓練!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實際上,無論是脖子彈響,還是經常性落枕,都是頸椎病的症狀。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脖子彈響的2種原因,以及4項從基礎到進階的脊柱穩定性訓練。

1、如何理解脊柱穩定性?

2、彈響頸的2種原因分析

3、從基礎到進階的4個穩定性訓練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如何理解脊柱穩定性?

解剖

脊柱的肌肉,分為淺層肌肉和深層肌肉。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淺層肌肉是運動肌,以快肌、白肌為主,爆發性活動時激活。優先募集,縮短和緊張時會發生大的運動。

深層肌是多位穩定肌,位於脊柱深層,以慢肌、紅肌為主。耐力活動時激活,選擇性弱化。由於募集較差,可以被抑制。

脊柱穩定性

我們都知道,在完成許多動作時,脊柱都需要穩定性作為基礎。因此,脊柱的穩定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謂的脊柱穩定性,也被稱為“臨床穩定”,指的就是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脊柱各結構能夠維持其與椎體之間正常的位置關係,這不會引起脊髓或脊神經根的壓迫和損害。而當脊柱喪失這一功能時,就被稱為“臨床不穩定”。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醫學上對脊柱穩定性的理解,目前是從兩個角度出發的:

1) 從力學角度上,特指運動節段剛度下降,活動度增加。與穩定的脊柱相比,在同樣負荷作用下,容易發生更大的位移。

2) 從醫學角度上,特指脊柱過度活動會導致疼痛、潛在的脊柱變形和神經組織受壓損傷。

就這兩部分的關係來說,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反映。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兩種彈響頸的原因分析

從醫學的角度上來說,脖子響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頸椎關節之間碰撞發生的響聲,頸部軟組織或韌帶相互摩擦發聲。接下來,我們來逐一分析這兩種原因。

頸椎關節間的摩擦

▼正常的彈響

正常的關節活動,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當頸椎關節間的軟骨組織,形成的關節接觸面不再滑潤的時候,關節就會發生響聲。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

頸椎深層穩定肌肌力不足

當脊柱深層肌肉無法發力或無力時,脊柱穩定性就會變弱,脊柱之間的椎體就會發生碰撞,從而產生彈響。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們對這個問題已經作出瞭解釋。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頸部軟組織或韌帶相互摩擦發聲

嚴格來講,我們頸部的肌肉分好多好多層。我們在活動的時候,各層之間是相互滑動的,當我們有肌肉勞損的時候,局部就有一些炎症的反應,炎症反應就會使肌肉之間的滑動不是那麼光滑,因此在活動的時候就會出現響聲。

響聲發生以後,會使原來出現勞損部位得到放鬆了,我們有時候感覺到響兩聲以後覺得特舒服,但是好景不長,舒服一段時間後,症狀還是會出現,主要的原因還是軟組織勞損。

總結

脊柱穩定性的逐漸喪失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我們應提前給予干預,不讓其發展到椎管狹窄、脊柱滑脫。解決這些問題的 方法,主要是對頸部深層穩定肌肉進行訓練以及激活,可採取等長抗阻運動來練習其深層肌肉。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從基礎到進階的4個穩定性訓練

等長訓練之自我抗阻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具體步驟

1) 患者的姿勢:坐位

2) 屈:患者將雙手置於前額,手掌施力,阻抗向前點頭的動作,頭不移動,保持平衡

3) 側彎:患者的手置於另一隻手上,抵抗頭部側彎,患者努力把耳朵貼在肩上,由於力量的對抗,卻貼不上

4) 伸:患者雙手置於頭的後部,接近頭的上部。對抗軸向伸展的力量,頭不移動,達到平衡

5)旋轉:患者的手在眼睛的上外側施加阻力,阻抗患者轉動頭部看肩膀的力量

要點:阻力由小到大,取決於患者的症狀及忍受程度

等長抗阻方法

▼具體步驟A

1) 患者站立位,將一個籃球大小的充氣球置於前額及牆中間,患者收縮下巴。

2) 患者上肢開始活動,上肢逐漸進行負重活動,患者要頭頸部要保持以上姿勢。

▼具體步驟B

1) 患者仰臥位,頭部處於墊子的邊緣;頸部無支持,保持中立位。

2)逐漸增加上肢的活動,在忍受的範圍內,上肢進行負重活動。患者要保持頭頸部處於以上安全的功能位。

動態的頸部屈曲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具體步驟

1) 患者仰臥位

2) 如果患者不能收縮下巴、屈曲頸部使頭部離開墊子,可在患者的胸背部及頭下墊一個楔形墊子或斜板,來減少頭頸部重力的影響

3) 患者收縮下巴,屈曲頸部使頭抬起

4) 治療師糾正患者使用胸鎖乳突肌的錯誤運動模式

5) 當患者的運動模式正確時,減小楔形墊或斜板的傾斜角度,對患者頭頸部的屈曲進行阻力對抗

▼注意事項

1) 阻力施加在頭部來對抗運動。阻力不能施加在下頜骨,否則會引起顳下頜關節的移動

2) 逐漸增加阻力的大小,避免頸部肌肉的痙攣

3) 家庭訓練中,強調頭頸的屈曲,而不是把頭抬起來

進階訓練

進一步訓練頭頸部肌肉的穩定和控制能力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具體步驟A

1) 患者站立位,在患者的頭部和牆之間放一個籃球大小的充氣球

2) 患者在走動的過程中用頭在牆上滾動此球

▼具體步驟B

1) 患者坐在一個大型號的健身球上,滾動健身球,使胸背部平放在健身球上,頸部和頭保持中立位,此時強調頸部屈肌的活動。

2) 患者用胸背滾動此球,使球的中心到達頭部,此時,強調頸部伸肌的活動

3) 患者要將運動球來回在胸背部和頭部滾動,來訓練頸部伸肌和屈肌的穩定性

4) 運動中,上肢可以活動,逐漸增加上肢的負重,不斷提升難度

Ⅴ 訓練時的注意事項

等長抗阻訓練是一種穩定性訓練。在訓練中,椎體僅有微小移動或無移動,可有效達到訓練頸部肌肉的效果。當患者的肌肉耐力恢復到一定程度時,可以進行動態的訓練,來增強患者頸部核心肌群的穩定及頸部整體的穩定。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動態訓練不能替代穩定性訓練,如果患者頸部未實現有效的穩定及控制,動態訓練反而會加重患者的症狀。

专治脖子“咔咔”响:4个从基础到进阶的脊柱稳定性训练!

合作/投稿 手機/微信/QQ/支付寶號:15313343001(←長按複製)

關注 康復醫學網微信號:cnkfyx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搶報康復認證課程http://t.cn/RnXXma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