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骨科機器人做手術!73歲老伯被精準植入18枚螺釘,脊柱“拉直”了!

嚴重腰椎間盤突出和脊柱側彎的病人做手術,將由骨科機器人醫生做導航!

4月12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透露,

國產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已經走進手術室。

骨科手術機器人根據事先錄入的每個病人的數據進行手術路徑規劃,成為醫生無法達到的高穩定性的“手”和高精準度的“眼”,幫助醫生更精確引導椎弓根螺釘的植入。

骨科機器人和醫生接力手術後,高難度的脊柱矯形更穩更準,病人恢復更快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脊柱外科沈洪興透露,目前還在規劃將骨科機器人升級,讓骨科機器人能夠更多的參與到手術中。

骨科機器人導航放入18枚釘子

73歲嚴老伯(化名)是骨科機器人做手術的第100個病人。

3年前,嚴老伯胸部和腰背部痠痛劇烈到醫院看病。醫生診斷,嚴老伯得了退變性脊柱側彎。在嘗試了藥物和中醫理療等保守治療方法後,嚴老伯的腰痛症狀絲毫未緩解。

不僅如此,嚴老伯兩條腿開始不聽話了,開始麻木,走路也慢慢困難了。

到仁濟醫院就診後,醫生髮現嚴老伯已經是重度退變性胸腰椎側後凸畸形:胸椎側彎34度、腰椎側彎56度、身體向右傾斜13釐米。

必須進行手術!沈洪興告訴記者,由於脊柱被神經壓迫導致病人慢慢不能走路,要把嚴重脊柱側彎的病人脊柱拉直風險很高。骨科機器人被邀請到了手術室一起參與。

骨科機器人怎麼做手術?

一場由醫生和機器人接力六個小時的手術開始了!

手術前,專家們先對手術整個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計劃,通過機器人規劃精準的手術路徑,確定進針位置和角度及椎弓根螺釘的通道。

手術採用3D透視採集圖像數據及精準規劃導航後,一次性精準地從第8胸椎到第1骶椎為患者置入18枚椎弓根螺釘,配合椎板減壓、鬆解神經根、截骨、撐開、旋轉後,將脊柱慢慢“板”正。

被植入18枚椎弓根螺釘,嚴老伯奇蹟般地將原來胸椎側彎34度、腰椎側彎56度的脊柱“拉直”了,嚴老伯手術後第3天就可下床行走。

国产骨科机器人做手术!73岁老伯被精准植入18枚螺钉,脊柱“拉直”了!

成為醫生的“第三隻眼睛”和“第三條手臂”

脊柱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高,患者常有頸部、腰部疼痛、雙腿麻木、行走困難等症狀,老年手術病人中50%伴有椎管狹窄或脊柱側彎畸形,手術難度與手術風險都比較高。

去年,“天璣”骨科機器人走進了仁濟醫院手術室,和醫生們一同打起了配合戰。

“骨科手術有著看不見、打不準、拿不穩這三大難題。” 仁濟醫院副院長張繼東告訴記者,脊柱側彎手術的關鍵是需要行椎弓根螺釘來固定,神經減壓後進行三維矯形。目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雖然已經很成熟,但對精準性有很高的要求。以往醫生是徒手置釘,培養這樣的一個骨科醫生需要四五年,而且稍有不慎椎弓根釘進入椎管便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風險較大。

現在,骨科機器人成為了醫生的“第三隻眼睛”和“第三條手臂”。

在仁濟醫院,已經有100個病人在機器人導航輔助下進行了脊柱手術100例,患者從22歲到73歲。

除了嚴重脊柱側彎手術的病人,目前骨科手術機器人還可以參與到包括極重度頸椎病、胸椎韌帶骨化、多節段腰突症、重度腰椎滑脫、脊柱複雜骨折、側彎後凸畸形、脊柱腫瘤結核等手術中。

在機器人的輔助下,這類脊柱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更重要的是風險最高的骨科手術更加安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