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票據網以金融科技+專業服務,打破企業票據融資固有模式

以“搭建更智能的供應鏈支付體系融資平臺”為主題的2018金融科技與風投資本峰會於8月11日在中國南京成功舉行。會議主辦方同城票據網在本次峰會上,為參會企業展示了企企流轉、銀行快貼及業務管理系統等產品,解決了企業票據融資難和供應鏈支付失衡等問題,推動普惠金融在省內乃至全國的縱深發展。

同城票據網以金融科技+專業服務,打破企業票據融資固有模式

互聯網上一個關於“資金流動性”的故事

炎熱小鎮太陽高掛,街道無人,人人債臺高築,靠舉債度日。一遊人到小鎮某旅館,拿1000元給店主想挑個房間。他上樓時,店主拿1000元給屠戶支付所欠肉錢,屠夫給豬農還了豬錢,豬農還了飼料款,飼料商付清農民的玉米錢,農民去旅館還了房錢,1000元又回到了店主手裡。遊客下樓說房間不合適,拿錢走了……這一天,沒有人生產任何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什麼,可全鎮的債務都清了,大家很開心,鎮上消費水平也提高了,整個經濟一片繁榮……

這一則故事生動描述了當前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困局,同城票據網CEO曹石金在會上說:“其實很多中小企業並不缺乏資產,有些企業手中握有大量的票據資產,只是缺乏把票據資產變成資金的方法。同城票據網開創了國內首個供應鏈支付體系融資平臺,幫助企業建立起了順暢的融資渠道,避免了因融資不暢而造成的資金鍊斷裂,影響企業發展。同城票據網成立至今,累計為中小微企業實現三十多萬次、一千多億元承兌匯票撮合融資量、節約財務成本五十億元,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同城票據網以金融科技+專業服務,打破企業票據融資固有模式

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是票據支付,電票撮合平臺化大趨所勢

2018年作為科技金融元年,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貫穿始終,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不僅為金融業帶來深遠的影響,更助推一波數字普惠金融浪潮。正是由於一大批像同城票據網這樣的企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嘗試與創新,才造就瞭如今行業花團錦簇的發展姿態。同城票據網自成立以來以踐行普惠金融為己任,將自身定位為專注供應鏈支付體系融資,幫助中小微企業承兌匯票實現安全、高效、普惠、綠色融資,併為數百家中小型金融機構提供了智能、全面的金融科技服務。

同城票據網創始人曹石金先生表示:“我們深諳中小微企業融資痛點,同城票據網於2012年進入供應鏈支付體系融資服務領域,2015年當電子承兌匯票佔比才10%左右時,我們已開始佈局承兌匯票融資線上閉環,而目前這一佔比已經提升到了90%以上。多年來我們致力於提高供應鏈支付安全與流通效率,利用科技手段服務中小微企業承兌匯票對接銀行、企業等安全、低成本資金。一張小額承兌匯票在同城票據網掛單後,系統智能匹配全國兩千多家銀行、企業最優資金,五分鐘就可以完成在線融資,這背後則是平臺金融科技技術的支撐。”

同城票據網以金融科技+專業服務,打破企業票據融資固有模式

破局傳統融資模式,普惠金融行業生態

國家鼓勵供應鏈金融創新,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有利於加速產業融合,拓寬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供應鏈的核心在於支付,承兌匯票是企業間最主要的結算工具,承兌匯票融資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是剛性、高頻、多粘的需求。小額承兌匯票因分散、金額及到期日多樣化、信息不對稱等特性導致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窄、風險大、利率高,承兌匯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致困擾著廣大中小微企業。

成立於2012年7月的同城票據網,主要服務產品包含銀行承兌匯票、財務公司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融資等,通過大數據、智能風控、區塊鏈、機器人等科技技術,服務中小微持票企業對接安全、低成本的銀行、用票企業資金,致力於成為票據行業的“阿里巴巴”。平臺前期以電子匯票資產撮合融資為基礎入口產品,後期依託供應鏈大數據重點發展如核心企業商票融資、應收賬款融資、資金拆借、企業理財、企業信用貸等綜合性金融服務。截止目前,平臺已佈局線下代理商網點超過一百個地級市,日均撮合企業電子匯票在線融資量5-6億元,平均單筆金額30-40萬,據第三方金融機構數據統計,同城票據網市場份額佔到線上同類型平臺總量的70%以上,預計平臺全年撮合總量1000億元。

同城票據網以金融科技+專業服務,打破企業票據融資固有模式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金融科技企業響應號召,不斷創新、推動全產業大數據智能化發展,使人民逐漸享受到數字化創新生活所帶來的便利與福祉。同城票據網作為供應鏈金融支付體系融資的領導者和匠心企業,致力於推動金融科技智能化轉型,落實普惠金融,促進金融科技服務生態鏈的完善建設,使小微企業能夠體驗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曹石金在會上表示:“金融科技對解決中小企業‘最後一公里融資’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是我們為何要堅持不懈的嘗試和創新,因此我們期待廣大業內外人士聯合起來,共譜金融科技發展新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