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眼科专家李建军:孕妈得了青光眼,怎么治疗?

同仁眼科专家李建军:孕妈得了青光眼,怎么治疗?

尽管老年人青光眼患病率较高,在临床上也常遇到育龄妇女患有青光眼,包括计划怀孕的妇女、已怀孕的妇女、正在哺乳的妇女等几种情况,对这些人的青光眼治疗存在着较大的挑战,既要考虑青光眼对母体视功能的影响,也要考虑治疗青光眼对胎儿或新生儿的可能不良作用,即母体与孩子的安全性均应顾及。

迄今为止,许多眼科医师对此问题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眼科医生调查显示,26%的医生曾处理过患青光眼的妊娠妇女,31%的医生不知如何治疗这样的患者。

妊娠期间的眼压变化

眼压在分娩过程中约平均升高1.4mmHg,分娩后则立即下降3mmHg,分娩后72小时恢复至分娩前水平。许多研究证实,妊娠期间眼压降低。有研究称在整个妊娠期间眼压均下降;也有研究称非青光眼者眼压下降发生在妊娠的第12~18周,高眼压症患者发生在妊娠的第24~30周;还有报告认为仅在妊娠期后半段眼压下降,且可持续到产后数个月。妊娠期后半段的这种眼压降低效应在有高血压者与无高血压者之间并无差别。

研究显示,正常人妊娠可使眼压降低约10%。妊娠后3个月眼压下降2.7mmHg,日间眼压波动减少,仅为1.1mmHg(正常人约2.3mmHg)。

同仁眼科专家李建军:孕妈得了青光眼,怎么治疗?

妊娠期间眼压降低的可能机制推测是:

1.激素介导的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增加而使房水流出易度增加;

2.身体上半段静脉压总体降低导致的表层巩膜静脉压下降;

3.妊娠导致的机体水与电解质改变尤其是轻度酸中毒间接导致眼压降低。

尽管这种眼压降低效应对妊娠的青光眼患者具有保护作用,曾有报告妊娠后既往存在的青光眼改善,许多人因病情较重仍需降眼压治疗。也有报告称,尽管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患青光眼的妊娠妇女眼压并不稳定。

同仁眼科专家李建军:孕妈得了青光眼,怎么治疗?

妊娠与哺乳期间任何形式的青光眼治疗均应考虑益处与风险。对此应准确判断患者青光眼视神经、视野损害程度以及眼压升高对病情进展的危险性大小,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较平常更长时间、更详细的沟通交流及讨论,获得知情同意。

进展危险较小者可考虑短期密切观察随访而不用药物治疗。多数抗青光眼药物属于脂溶性低分子量药物,动物研究显示它们易通过胎盘(或进入母乳),并有可能进入胎儿血液循环。

在药物研究中限于伦理学考虑,没有设计纳入妊娠妇女及新生儿。为数不少的妊娠是非计划性的,因此在知道妊娠之前接触到药物的可能性较大。

同仁眼科专家李建军:孕妈得了青光眼,怎么治疗?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妊娠期间药物的安全性分为5类:

A类:通过在人类进行的研究已证明其安全性。

B类:只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明了其安全性。

C类:安全性不确定,未进行过人类研究,动物进行的研究显示有不良反应,多数抗青光眼药物属于此类。

D类:不安全的,在某些临床情况下的危险性证据存在。

X类:高度不安全。

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抗青光眼药物符合A类标准。

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可首选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或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激光能量直接作用于小梁网,无全身副作用,有多篇报告妊娠妇女应用而无并发症,可减少降眼压药物的种类,且对患者及胎儿的影响极小。

但如患者视神经损害严重,激光治疗前后仍需要辅助应用降眼压药物。计划妊娠的开角性青光眼患者如能停药而采用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尤其是对色素性青光眼患者比一些较顽固的青光眼如先天性、青少年型、炎性青光眼可能更有效。

同仁眼科专家李建军:孕妈得了青光眼,怎么治疗?

当药物或激光疗法不能接受或效果欠佳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妊娠妇女行青光眼手术的顾虑及风险增加,体现在麻醉、体位、术后用药等多方面。事实上,对妊娠妇女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时的麻醉通常是安全的。

尽管滤过性手术时间较短,但术中采用的仰卧位对晚期青光眼可能有影响,因为妊娠的子宫可压迫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鉴于妊娠期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人建议仰卧位手术时间过长时可考虑对患者使用压迫性丝袜等。

恰当地实施妊娠和哺乳期青光眼治疗对眼科医师而言系一种挑战。对于视神经、视野损害较重,眼压较高的青光眼患者为了防治其视野进一步丢失,常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疗,尽管有时难以做出合适的决定,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处理。但目前尚缺少对妊娠和哺乳期青光眼处理的专家共识。适时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专家介绍

同仁眼科专家李建军:孕妈得了青光眼,怎么治疗?

李建军

李建军,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青光眼、白内障诊治及手术治疗。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委员员兼秘书。目前兼任卫生部眼科职称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觉生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防治视觉损伤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视觉生理专委会委员,《眼科》杂志常务副主编,《国际眼科纵览》、《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编委,《中华眼科杂志》通讯编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