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工」名校入駐煙臺開發區八角灣國際人才港

魯網煙臺11月6日訊“大海工”名校開建,3所院校已籤協議,9大科研院校洽談中,全國三十多個大型投資商前來探索合作開發意向,海濱路等基礎設施同步進行……八角灣國際人才港目前進展如何?新的定位將描繪怎樣的藍圖?記者赴開發區進行了深入瞭解。

依海而生,向灣而行——

煙臺崛起城市“副中心”

盛唐,八角是一個只有八戶人家的小村,故名“八家”,因方言“家”與“角”音近,官文稱之“八角”。八角灣臨近的八角口漁業發達,四方漁船往來貿易頻繁,八角碼頭頗有小城風範。

在1994版的《煙臺總體規劃中》,八角,如北斗七星一般與其他六子共構煙臺市區七大組團;最新版《煙臺市城市總體規劃》八角又將“鄰居”大季家納入圈層,統稱為“八角組團”。在新版規劃中,地處蓬萊閣和養馬島中心點的位置、共承海港、空港優勢的八角組團,此時的定位一躍而成“煙臺城市副中心” 。

依海而生,向灣而行,2018年,開發區管委再謀八角灣新使命,這一美麗的“留白”將傾力打造人才發展高地、人才集聚窪地、創新開放載體、新舊動能轉換先導基地。按照計劃,一年完成規劃、三年拉開框架、五年基本成型。

海工重地,匠人聚攏——

哈工程煙臺院區預計後年投用

“向東看,是規劃中的產業文化中心區域,向北就是科教園區,將來,就在這地方成為人才平臺的孵化器,那個豎著塔吊、覆蓋著綠色防塵網的就是已開工的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院區的一期工程。”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研究院建設管理辦公室項目主管張浩剛介紹,項目先期規劃630畝用地,一期預計2020年8月投用,屆時教師隊伍達到200人,研究生600人,到2027年在校教職工達到600人,各類在讀研究生達到3000人左右。

提起哈工程,這個“海中蛟龍”在“大海工”中技壓一籌:他們用3D打印技術造出數噸重幾米長的部件,海水提鈾、透明海洋技術以及先進光纖技術一直領跑國內海工領域。

“校址建在這邊,肯定我們要招老師在這邊工作。我們能帶研究生、博士生的老師,必須是在相關領域有‘話語權’,並在我們校現有的人才隊伍中有所互補的人才。”張浩剛說,煙臺院區將充分依託哈爾濱工程大學優勢領域基礎和品牌效應,引進和聚集“大海工”領域的國內外高端人才,建設“研究院+研究生院+軍民融合產業園”三位一體的煙臺院區。

英才薈萃,末來已來——

3所院校已籤協議,9大科研院校洽談中

毋庸置疑,哈工程煙臺院區將是開發區向灣而行城市戰略中那顆閃耀的“明珠”。

這個人才聚集平臺建成後,將成為在八角灣人才港的首個“著陸點”,將通過5—10年的發展培養一批“大海工”領域的高水平創新型精英人才。

“人才的去向有一個規律,就是在哪兒上學,大多數在哪兒工作。”煙臺八角灣國際人才港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劍飛強調,與以往“大學城”概念不同的是,人才港科研環境將產出大量的科研成果,能解決本地相關企業的技術瓶頸,八角灣創新創業園的建設,將匯聚國內外先進領域技術成果和優勢產業,推動煙臺相關產業的發展。

“八角灣國際人才港既吸收專業領域的研究型院校,也吸引各類人才培育平臺。像哈工程這類研究生院吸引的是教授、博導高端人才,培養的是研究生人才,同時,在人才港的北側規劃建職業中專,預計明年動工建設,還有一個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正在規劃建設中。”八角灣國際人才港建設管理辦公室綜合協調部朱先俊介紹,目前,人才港已開工一家院校、3家科研院校已簽訂協議,9所院校在談。

擁海築城,水城融合——

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國內一流標準建設

人才來了,人才能不能留住,環境的打造也是重中之重。記者採訪中得知,人才港將高標準打造交通路網、公共廣場、城市公園及綠地、水系景觀,科學佈局教育、醫療、商業、政務服務等設施。

一條八角河蜿蜒曲行,這周邊綠意融融。將來,圍繞這條河將建設八角河公園。“沿灣,建有旅遊會展區、遊艇碼頭,向南還有幾個酒店在談,沿河,建有科教園區、人才大社區、科研院校。”朱先俊介紹,目前全國已有三十多個大型投資商前來探索合作開發意向。

“路網方面,海濱路工程正加快建設;河濱南路、河濱北路、長春大街東延、八角中心大街東延,計劃逐步動工建設,推進旅遊集散中心、會展中心等項目正在前期籌備中。”劉劍飛介紹,目前整體規劃已初步敲定,正在完善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