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考生備考方法!這麼短的時間也能考上公務員?


上岸考生備考方法!這麼短的時間也能考上公務員?

筆者:公務員考試怎麼複習?偶爾會被人問到這個問題。工作之餘將我這些年的公務員備考經驗總結出來,其中有些是我自己總結的經驗,有些是我在網上看到的高手總結,希望能對還在奮戰中的你帶來一些啟發。

關於行測

上岸考生備考方法!這麼短的時間也能考上公務員?

行測需要練習,但是不提倡疲勞戰。我在備考時因為是銀行在職,可以用來複習的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只買了兩本行測參考書——模塊專項訓練和歷年真題。我一般安排晚上下班回家做專項訓練,根據自己的狀態調整做題時間。專項訓練做起來其實速度可以很快,一個星期看完一種題型基本上問題不大,週末的時間用來做真題,最好按照考試標準時間全真模擬,練習填寫答題卡然後核對答案尋找自己的問題。

常識判斷。專項訓練裡常識判斷題複習不建議花太多時間,一來因為它題量少分值低,二來涉及面實在太廣,很難有針對性的複習。常識之所以謂之常識,是因為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平常的積累,考試時你也許不能確定答案但是可以明確排除其中一兩個答案,如果實在是碰到毫無頭緒的題目,就迅速選擇一個順眼的答案,總之不可在這一題型上花費太多時間。

數量關係。其實我身邊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數學都屬於相對弱項,所以複習的時候我在數量關係上花的時間相對多一些。數量關係的特點是題量也不多,但是分值比較重。數學不好不要怕,如果是15道題的話裡面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比較容易的。

練習時釐清常見的一些類型、溫習常用公式,解決這一半問題不大。而剩下稍微難一點點的那些,充分利用“代入法”“排除法”常常能夠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言語理解。這個很大程度上靠語感和日常對詞語的積累。“排除法”同樣很好用,尤其是對於那些選詞填空題型,如果你能夠明確排除其中某一個詞語,那麼就能迅速縮小答案範圍。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不是特別肯定,這一類題目不要輕易更改答案。因為二十多年來形成的語感往往能讓你第一眼選擇正確的答案,但越是多看多想越會模糊語感的力量,適得其反。還要注意的是當題目中問到“屬於”或者“不屬於”、“符合”或者“不符合”、“包括”或者“不包括”這類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有沒有那個“不”字,因為我本人有時候比較粗心,就會漏看題目導致回答錯誤,這一點同樣適用於邏輯推理中的邏輯判斷。

判斷推理。其實這是很有意思的一類題型。首先,說說圖形推理,其實參考書上都有很多歸納總結,例如“看見單字就要想到筆畫”“看見有角就要想到鈍角銳角個數”等等,這些歸納肯定是有用的,它們至少代表了過去幾年裡常見的一些考題切入點,所以我認為可以進行了解,同時通過練習培養自己的敏感度。當然,每年都會有新的題型出現,這就需要我們平時注意總結規律,觸類旁通,根據實際在考場上隨機應變了。其次,說說定義判斷,在讀定義的時候一定要把關鍵詞一個個圈出來,再和選項一個一個對比,確保選項符合所有關鍵詞,這種題型相對死板一些,屬於有框架的題型,找準關鍵可以很快解答。第三,再說說邏輯判斷,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倒推法”和“代入法”,對於列出一堆人一堆條件的題目可以列表對應,這樣會簡潔明瞭很多。

資料分析。把這一題型放在最後,是為了提醒大家,它真的很重要!行測要拿高分,你一定要好好對待它!因為它的位置總是排在試卷最後,而我們在考場上因為緊張或其他原因常常在前面耗費太多時間導致最後沒有時間做這一部分題。可是我想說的是,這一個題型才是最容易拿分的!它看起來複雜但其實最簡單,題量多、分值高,所以無論如何,你一定要留出時間做這個題型。平時可以練習如何簡化運算,因為這一題型往往有數字大到幾十萬上百萬的除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不重要的位數全部換成“0”,或者是取近似值。在答題時同樣要看清提問,有沒有“不”,問的是“全國”還是“本省”,“增長了多少”還是“翻了多少倍”,是選擇“正確的選項”還是“錯誤的選項”。

申論考試中,給定資料多且複雜,尤其是近年來,案例型材料越來越多。有些材料間表面看似毫無關聯,實則內在聯繫萬千。這就要求大家要學會理順各個材料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準確把握材料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領會出題人的意圖。只有對材料有全面、深刻、理性的認識,才能在作答時迅速、準確寫出答案。

申論的小題

上岸考生備考方法!這麼短的時間也能考上公務員?

我感覺申論再怎麼考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小題四個,讓你根據不同問題回答“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可能這三個方面不成體系,但我們只要抓住回答的竅門,回答出閱卷者想讓我們回答的句子,那我們就沒問題。

我的方法是:概括、甄別、選擇、組合、演繹。

一般是他給出不同的材料,第一題,讓你概括事情是什麼,那這樣我們就從文章本身出發,找出關鍵詞,甄別出文章中和題目最有關係、分量最重並且能用到你的答案裡的詞語。我們從這些詞語中選擇並和一些關聯詞語組合,組成大體的答案,最後再用自己的話演繹,得出確切完整的答案。

第二題和第三題,為什麼。會讓你說說材料中出現問題的原因。這一類題一般還是要想閱卷者想讓你答什麼。你就記住一點,答案肯定在閱讀材料裡就行。為什麼,肯定是材料裡事件主角做的不對的地方,或者是某地政府,或者是某地某區域,或者是行事方法,或者是政策等等。

第四題,怎麼辦。一般以讓你給某部門謀劃策或者寫什麼報告的形式出現。這個和我們平時閱讀和腦子裡的東西有更大的關係。一般是國家政策、新聞熱點,這些我們要多收集,根據題目要求和材料先列舉出大的方向政策或者慣性固定的句子。比如說“加強法律規劃,加速法制建設進程”“引導宣傳群眾怎麼樣怎樣”,再將材料出現的政策性句子歸類寫在後面。這些勢必會在材料中提及,你去找那些引起危害引起事件不良後果的人和事,就是你要回的“為什麼”。將那些人和事概括、選擇、組合、演繹出來,就是你的答案。

大作文

上岸考生備考方法!這麼短的時間也能考上公務員?

第五題,一般是大文章。我把他看成是“政策性的建議性的大作文”。

這個題一般從前三個題出發,又高於前三個題。就是在這篇文章,你必須要包括“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全部三個部分。

我習慣,開頭開門見山,直接說出題目重心思想和自己的觀點。一般由材料現象入手,指出材料中心和題目重點,再表述出自己的觀點指向。【解決辦法:申論開頭一目瞭然即可,用盡量簡潔卻精闢的語言,讓考官看出你寫作的中心意圖。適當引用或者套用國家領導人講話之類的句子,若沒有或想不起來,不引用也沒關係,但一定要把握好第一段立論的高度。】

中間一般我會用三段,採用排比形式。這應該是大部分考生選用的寫作方式比較討好,但是在大家都運用這種方式的情況下,如何出彩?要看自己的語言功底和平日積累的知識。

一般這三段我都會這樣寫,開頭用比較文學化的語言造成三段的類比。中間將材料中提煉出的有用的句子劃分,歸結到不同的段落中。穿插著自己的些許語言和背下的經典句型。

你看,這樣有什麼好處呢?首先,你用文學化的語言排比開頭,說明你這個人文筆好。你運用了材料中的句子,說明你仔細讀了材料而且還巧妙運用了。你有自己的語言和經典政策性語言,說明你不缺乏時政知識,而且有自己的頭腦。有文采、讀懂材料、有頭腦、追隨國家政策,你說閱卷者能不讓你得高分麼?

後記

最後寫幾句話與大家共勉: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每個人都沿著自己的方向不斷前行,只要有了目標,堅持下去肯定會迎來曙光,在這個過程中學到和得到的可能比最後的結果還重要,就算不成公你也會取得另一個成功。

實用經驗!趕緊收藏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