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中医经常强调,湿气重是百病滋生的源头。

一旦湿气从体内产生,身体抵抗力也会受到影响,大大降低,而且还会阻碍身体内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转,引发百病。

那么,湿气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湿气是从人们的体内产生的,主要和日常的饮食有关,饮食上的各种恶习,伤到了脾胃,自然就导致了湿气内生。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吃饭时的四个坏习惯,容易引起湿气:

习惯一:以米饭为主食

米饭是大多数家庭中的主食,尤其是南方家庭,长期吃米饭,一天至少要吃两顿。

水稻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打成米饭之后,经过蒸煮,也会携带大量的湿气。

摄入米饭的同时,大量的湿气也被带入了体内,长久下来,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湿气滞留在体内,会引发各种小毛病。

南方人多湿气病,除了雨水多、气候潮湿的原因外,还和经常食用米饭这一习惯有关。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习惯二:热菜放久了变凉菜

家庭主妇做好饭菜,有时不能及时吃,放久了,因为没有做好保暖措施,饭菜就会变凉了。

虽然避免了过烫不能食用的弊端,但是,经常这样吃放凉的饭菜,容易出现拉肚子、肠胃不适等问题。

更有甚者,会加重体内的湿气,导致湿气难以排出体外,对身体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现在天气比较寒凉,这样的吃饭习惯,容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习惯三:一天三顿精细食物

过去,一家几口人吃粗茶淡饭,简简单单,甚至都吃不太饱,身体也健健康康的。

而现在,人们的饮食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主食以精细食物为主,而且每顿饭都会吃到很撑。

精细食物不如粗粮代谢快,会导致每天排出体外的毒素大量减少。

每天吃的过多,又会增加肠胃消化的负担,如此一来,体内的湿气就会严重多了。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习惯四:吃饱后,继续吃凉性水果

每天吃饱了饭还不够,总有些人能找到借口,吃点水果、喝点酸奶,以求促进肠胃消化加快。

实际上,很多人吃饭后还食用大量的凉性水果,结果会对脾胃造成不利的影响,导致无法正常代谢水湿。

于是身体中的大量湿气,就会直接诱发大便糖稀、皮肤粗糙、身体水肿等问题。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抓住五个重点,湿气会越来越少:

第一点,解决排便问题

湿气重的人,上厕所时,经常会出现粪便粘马桶、排便不成型等问题。

有这方面困扰的人,自然要从饮食上率先入手了,多吃高纤维的水果蔬菜。

比如白菜、西兰花、火龙果、百香果、蜂蜜等,避免吃油炸、辛辣的食物,反而会加重排便异常的。

排便问题解决了,自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体内湿气的正常排泄。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第二点,喝水,以祛湿为目的

很多时候,我们喝进身体里的水,也会慢慢的变成身体里的湿气,成为湿气滋生的源头。

所以,日常饮水,我们一定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用合理的方式,喝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水。

比如早上起床喝一杯蜂蜜水,白天多喝温开水或者茶水即可。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有助于养脾、祛湿的茶水,最适合的是乌草根砂仁茶,成分非常多,有20种:

乌草根、火麻仁、栀子、砂仁、白扁豆、莱菔子、紫苏、佛手、葛根、桔梗、淡竹叶、红豆、枸杞、甘草、陈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参。

最好选择在两餐之间,进行适当饮用,一天喝两杯,就能起到排毒、利尿、除湿的功效了。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第三点,做些流汗运动

根据目前的多种研究数据表明,出汗是最好的祛湿方式。

想要出汗,就需要长期处于炎热的生活环境中,可是夏天过去了,现在的季节,人们很少会出汗了。

那么,想要出汗,我们只能选择运动了。

可是,纵观现在的人,时间多半被学习、工作、娱乐瓜分完全了,只剩下一小部分时间,很少人会愿意主动运动了。

其实,运动并不像大家想像中的那么累,我们所要求的运动,只需要你“流点汗、有点喘”就行。

类似于平时拖地、打扫房间、散散步、做瑜伽一类的,就足够了。

不想出门做运动的人,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只要保证有一定的出汗量,就能加快湿气从体内排出。

长期坚持做适量运动的人,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也会变的越来越好。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第四点,刺激脚底,排湿气

除了运动能促进流汗以外,热水泡脚也能起到相似的功效。

因为热水泡脚时,能够使得阳气通到足底,加速身体排汗,进而达到祛湿的功效。

要想祛湿效果更好一些,可以在热水中加入生姜、艾草进行泡脚,这样一来,只需泡脚20分钟,就足矣。

另外,也能够尝试按摩足底的涌泉穴,通过刺激此处穴位,帮助排湿气。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提醒:吃饭时,少做4事,做好5点!

第五点,护住人体中的阳气

《黄帝内经》中有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所谓的“正气”,其实指的就是人体中的阳气。

只要我们身体中的阳气充足,那么自我进行代谢、排湿的能力就会得到增强。

就算身体中湿气再多,也不容易滞留在体内,排不出去。

因此,排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护住人体中的阳气,经常晒太阳、做运动、吃养阳气的食物,就能轻松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