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畢業後四處闖蕩 爲上心儀專業她又三次參加高考

名校畢業後四處“闖蕩”,為上心儀專業

她12年來三次參加高考

臺海網6月12日訊 據泉州晚報報道,上週五,2018年高考結束,30歲的小妍(化名)走出泉州九中考場,這是她人生中第三次參加高考。

2006年,她第一次高考,讀完4年大學之後,因為找不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又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她開始“走天涯”的生活,全國各地走走停停,以打零工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到2014年,她再次高考,但沒考上理想的專業,索性不去讀。今年,她依舊在為追求自己理想的專業而努力。■記者 許奕梅 吳嘉曉 文/圖

名校畢業後四處闖蕩 為上心儀專業她又三次參加高考

大學畢業8年,小妍今年第三次參加高考。

大二想回爐高考 遭家人老師反對

小妍祖籍惠安,但出生在南平,5歲以後才隨父母來到晉江。上小學時,小妍學了舞蹈和唱歌,五年級那年,還跟著泉州僑鄉少兒合唱團到青島演出。“那時父母沒陪著過來,第一次感覺到自由。”

上初中後,小妍都是在外住宿,沒有父母的看管,她覺得挺好,直到高三年時,父母為了讓她有更好的狀態投入高考,特意從晉江來到泉州市區買房照顧她。

2006年的第一次高考,小妍考了595分,那時的她還不知自己想學什麼,只是剛好在學校裡遇到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招生老師,她就報了,經過考慮,選擇了英語專業。

讀到大二時,小妍覺得只學英語知識面太窄,學差不多了就可以換其他專業學習,因此萌生了回爐參加高考的想法,但遭到學校輔導員和父母的反對。之後她努力輔修經濟學,但沒有考過。

畢業後北上“闖蕩” 露宿公共場所

大四下學期,小妍開始邊旅遊邊工作,她先後到了杭州、蘇州、南京、北京、重慶、成都、廣州等她以前都沒去過的城市,邊玩邊兼職補貼路費。

畢業後,小妍很想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發展,但是父母希望她回泉州找工作,爭執中,母親把她的畢業證書“扣”了下來。但這並沒有打消小妍外出“闖蕩”的心,她還是跑到外地發展,卻一直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2011年,小妍回了趟家,父母介紹她到廈門一家銀行面試,但在入職培訓後,她就再次“逃跑”北上。此後,她的“流浪”生活就開始了。

最初,小妍想找能包吃住的餐飲工作,但對方嫌她“沒力氣端盤子”,沒幾天就把她辭退了。後來小妍只能多找兼職,比如去展會發傳單,做翻譯,古箏演奏等,而除了在北京有住過25元一晚的求職公寓,小妍多是在肯德基等公共場所露宿。

“我很愛乾淨,都會找地方洗澡和換衣服。”小妍說,那時總有“好心人”給她遞紙條,寫著:“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聯繫我們。”但她從來沒求助過。

4年來兩度參加高考 仍不明白想要什麼

2013年,小妍想結束這樣不穩定的生活,回去高考。她特意回到中學母校,補辦了學歷證明,並報考了2014年的高考。

小妍白天做兼職,晚上就到書店裡看兩三個小時的書,她還會下載一些備考材料進行復習。那年,她在泉州九中參加考試,身在泉州的父母卻完全不知情。

最終小妍考上了東北的一所師範學校,可是本二院校,不是自己心儀的專業和學校,加上她把收錄取通知書的地址寫在外地,索性就不去讀了。

“流浪”的生活又持續了一年多,2016年,小妍終於回家陪父母過年。之後,她也嘗試著參加了兩次公務員考試,但都沒有入圍,就又找了泉州的一家培訓機構做起兼職英語老師。

直到去年8月底,她毅然辭掉工作,買來二手的高中教材和複習資料,在家閉門備考,每天9點開始,讀到晚上11點半,堅持了9個多月。

在母親嘮叨著你怎麼不去找工作時,小妍並不願告訴他們她要高考,只是說:她在備課。

6月7日,30歲的小妍第三次走進高考考場,她依舊滿懷希望。她暫時不願說出自己想讀的專業和學校,也說不清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但是她覺得多學一點總是好的。

父母應尊重孩子 個人要理性做出選擇

小妍露宿在外時,她從不願向父母妥協,也不主動和父母聯繫。而她的父親認為,女兒想去大城市見識一下可以理解,但是長期在外生活,他們難以接受。

在2016年時,小妍告知家人她在2014年再次高考的事,父親也不能理解。他認為英語專業只要願意,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主要是她喜不喜歡的問題,但是,就算是找到喜歡的工作,今後也會遇到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不是喜歡就能一帆風順,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

小妍的父親覺得女兒想法還不成熟,不適合在外漂泊闖蕩,而且一家人身處兩地,彼此也照應不到。

華僑大學通識學院副教授肖北嬰表示,小妍的故事雖是一個個例,但也折射出一些社會問題,值得大家探討。

首先是如何理解父母的意見與期望,要尊重父母的想法,體諒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過尊重並不是照辦,如今父母的期待,是選擇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選擇。當今社會選擇性很多,但判斷好壞卻不容易。小妍這幾年是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但付出的是時間和青春的代價。所以她在追求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應該深思那些想法是否理性,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肖教授建議,作為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規則,遵循這樣的規則能讓人生軌跡趨於平緩,不會大起大落,也不斷有積累和收穫。但同時,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教訓來引導孩子,怎麼去實現自己的想法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