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学”史辨——金庸小说的“历史研究”

“金学”史辨——金庸小说的“历史研究”

(当时是计划写个系列的,后来兴趣变了,就没继续写)

有名门正派的红学权威发令道:除了红学,其他都不准称学。但江湖上久已把胡侃金庸小说称为“金学”,这种歪门邪道,恐怕不是名门正派的霸主所能管得了的,故这里特称“金学”。

一、《笑傲江湖》的时代

金庸的长篇小说,大都有具体的时代背景。《天龙八部》写北宋,《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写南宋,《倚天屠龙记》写元末,《碧血剑》写明末,《书剑恩仇录》《鹿鼎记》写清朝,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且把当时的史实虚虚实实融汇进去。独有《笑傲江湖》,却没有交代明确的朝代。据说是因为要把此书写成普适的政治寓言,而有意为之。如果有了具体的时代背景,反而没有了普遍性。但作为一个有历史感的作家,在描写刻划时却也无法全然超脱于历史而面壁虚构。细心的读者,并不难从蛛丝马迹中推知《笑傲江湖》所有意模糊的时代背景。

《笑傲江湖》中有奉张三丰为祖师的武当派,并且是与少林派并驾齐驱的一大门派。书中并提到“八十余年前,日月教几名高手长老夜袭武当山,将宝剑连同张三丰手书的一部《太极拳经》一并盗了去。”(第四十回),则《笑傲江湖》所记,至少是张三丰身后八十多年的事。据《倚天屠龙记》,武当派为张三丰在元末所创,其八十多年后,不是明朝就是满清了。《鹿鼎记》第二十三回提到:“听说前朝有位独孤求败大侠,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既然说的是“前朝”而非“本朝”,那么令狐冲就不是清朝人。《笑傲江湖》中的男人脑后也并不拖着一条辫子。《笑傲江湖》所记乃是明朝事,是可以确定的。

大明共有天下二百七十七年,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十六帝十七朝,《笑傲江湖》又发生在哪一朝呢?

书中提到“湖南省巡抚”(这个说法不通,以后再说),中国之有巡抚,始于洪武二十四年(1383年)遣皇太子巡抚陕西。巡抚成为专设之职,则始于宣德年间。但湖南一带,则迟至正统三年(1438年)才有巡抚。《笑傲江湖》所记,只能是正统以后的事了。

但我们还可以把这个上限再缩小一些,其关键,就在于“八十余年前,日月教几名高手长老夜袭武当山,将宝剑连同张三丰手书的一部《太极拳经》一并盗了去。”日月教史书失载,其前身当是明教。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严禁明教,大肆屠杀明教徒。幸存的明教徒大约就因此隐埋起来,拆“明”为“日月”,改叫日月教了。如果出身武当的老教主张无忌还健在,甚或如果当年感受过老教主恩惠的大小头目还有健在的,日月教大概不会去跟对张教主有养育之恩的武当派为难。夜袭武当山之事,应当只有在张无忌和受过张无忌领导的教中长老们都死得干干净净以后才有可能发生,保守的估计,也当是《倚天屠龙记》结束之后六十年的事。《倚天屠龙记》结束的时候,朱元璋派人害死了韩林儿,这一年是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过了六十年,是明宣德年间,再过八十余年,就到了正德朝了。可见,《笑傲江湖》最有可能发生在正德之后。

正德之后,还有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六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陕西开始出现了流寇,以后的天启、泰昌(仅一个月)、崇祯三朝,盗贼蜂起,天下大乱。但在《笑傲江湖》中,虽然江湖内部杀了个你死我活,江湖之外却是太平世界,天启、泰昌、崇祯三朝,看来应该排除了。同样,在嘉靖一朝,北有鞑靼入寇,南有倭寇侵扰,始终不得安宁,而《笑傲江湖》中的人物走南闯北,却没有一点兵荒马乱的迹象,看来也不能是处在嘉靖这一朝。这样,就只剩下了相隔五十多年的正德、万历(包括只有短短六年的隆庆)两朝。根据《碧血剑》,明末另有一个华山派,这个华山派,跟《笑傲江湖》中的华山派,一点关系也没有,乃是在原华山派自相残杀毁灭之后另外发展起来的。这两个华山派,最好在时间上离得远一点才比较合理。如果《笑傲江湖》发生在万历年间,则未免离《碧血剑》太近。由此看来,让《笑傲江湖》发生在正德年间应该是最理想的了。这时候是调皮捣蛋的明武宗当皇帝,共在位十六年。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国势已走下坡路。但经过孝宗的励精图治,又有一点起色,史称“弘治中兴”。正德皇帝就享到了这中兴的后福,虽然胡作非为,全国的局势,除了在末年发生过宁王之乱,总的说来还不算坏。天下的英雄,也就还有时间有精力自相残杀,何况当今皇上,就是一位喜欢耍枪舞棍、自称“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的功夫皇帝呢?

有没有可能再把时间定得确切一点呢?《笑傲江湖》的第一回,有这样一段对话:

“林震南忽道:‘娘子,你今年三十九岁罢?’王夫人啐道:‘呸!这当儿还来问我的年纪?我是属虎,你不知道我几岁吗?’林震南道:‘我发帖子出去,便说是给你做四十岁的大生日……’王夫人道:‘为什么好端端给我添上一岁年纪?我还老得不够快么?’”

王夫人属虎,在《笑傲江湖》开始时虚岁三十九,可见那一年是龙年。正德年间共有两个龙年,即正德三年和正德十五年。正德十五年的前一年发生了宁王之乱,后一年正德皇帝就驾崩了。皇上驾崩是天下头等大事,即使不会震动武林,也不会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笑傲江湖》之中,自始至终却没有任何的迹象表明曾经有过国丧、换过皇帝、改过年号,那么,将《笑傲江湖》开始的那一年定为正德三年,也即公元1508年,应是最为合理的了。

二、“湖南省巡抚”和“小小参将”

《笑傲江湖》第六章,写衡山派的刘正风金盆洗手,买了一个官职:

“那官员展开卷轴,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据湖南省巡抚奏知,衡山县庶民刘正风,急公好义,功在桑梓,弓马娴熟,才堪大用,着实授参将之职,今后报效朝廷,不负朕望,钦此。’”

这个圣旨,第一句话就错了,并不是皇帝的圣旨都叫“诏”,只有那些布告天下、宣布重大政策的帝王文书才用“诏”,封一个官是用不着的,只一句“皇帝圣旨”也就够了。

第二句话更错得离谱。中国的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全称是“行中书省”,意思是中央(中书省)在地方的代办机构,简称“行省”、“省”。但到了明朝,却改叫“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民间仍然习惯称为“省”,但是在官方正式文件中,却是不会如此称呼的。那么改叫“湖南布政司”就对了吗?还不对。在明朝,并没有“湖南”这么个布政司,只有湖广布政司,其辖地,相当于现在的湖北、湖南。将湖广拆为湖北、湖南,是清康熙时候的事。

那么,把湖南改成湖广,把省改成布政司,该可以了吧?还是不行。布政司实际上指的是布政使(省长)的衙门,不能跟巡抚扯到一起。去掉这个“省”字,叫“湖广巡抚”,才不算太错。但这只是非正式的说法,在正式文书中一般也不会这么叫。严格地说,巡抚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名,而是职名,其主要职责,是总揽一地的吏治、刑狱,所以一般由都察院的长官(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担任,即使是尚书、侍郎当巡抚,也要兼都御史。湖广的巡抚,按规定由都御史担任。巡抚一般也要总揽当地的军事,如果是直接指挥军事,加衔“总督军务”或“提督军务”,如果只是当军事顾问,叫“赞理军务”。湖广巡抚,按规定是“赞理军务”,正式的称呼是“巡抚湖广等地方赞理军务”。把“湖南省巡抚”改为“都察院左(或右)都御史巡抚湖广等地方赞理军务某某某”(皇帝圣旨没有不提大臣姓名之理),那才算是合格了。

《笑傲江湖》写来宾的反应道:

“来到刘府的一众宾客虽然并非黑道中人,也不是犯上作乱之徒,但在武林中各具名望,均是自视甚高的人物,对官府向来不瞧在眼中,此刻见刘正风趋炎附势,给皇帝封一个‘参将’那样芝麻绿豆的小小武官,便感激涕零,作出种种肉麻的神态来,更且公然行贿,心中都瞧他不起,有些人忍不住便露出鄙夷之色。”

明朝的地方驻军将领,其军阶从高到低,分别是总兵官、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这些官职并无定员,各地配置都不一样。湖广的配置是总兵官一人、参将三人、守备十一人、把总一人,刘正风被封为参将,那就是湖广一地驻军的前四把手,相当于省军区的总参谋长一级,绝非“芝麻绿豆的小小武官”。

在金著中,象这样搞混了古今地名、官衔的比比皆是。比如《笑傲江湖》第二十二章,写令狐冲抢劫吴天德:

“打开信封,抽了一张厚纸出来,却是兵部尚书的一张委任令,写明委任河北沧州游击吴天德升任福建泉州府参将,克日上任。”

现在的河北,在明朝叫“北直隶”(江苏、安徽一带叫南直隶),在清朝、乃至民国初期都叫“直隶”,一直要到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直隶才改叫河北。吴天德的官职也是非同小可:福建驻军只有一名总兵官,一名参将,他被任命为参将,那是要去当福建军区的二把手的,绝不会说千里迢迢一个人从“河北”跑到福建,连个随从都没有,以至着了令狐冲的道儿。

1999年12月4日

“金学”史辨——金庸小说的“历史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