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心得 莫舍家风与家教

本栏目所有文章均选至干选学员的课程心得,邀请大家品鉴,欢迎踊跃投稿。

课程心得 莫舍家风与家教

曾国藩

再一次在商儒管理干选课堂上细听曾国藩,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梁启超对其评价为:“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蒋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蒋介石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之所以成就“晚清四大名臣”受其祖父曾玉屏、其父曾麟书影响极大。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且世世代代有世德明训,曾国藩谨记践行,终身没有忘却祖父的遗训,时刻用祖父的家决教育子孙,要求属下。曾国藩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受其家父影响终身“无一日不读书”,深谙儒家传统思想精髓。曾国藩受其师倭仁的影响,养成每日记日记的习惯,每日时刻反省自身。正是曾国藩的修身之道,成就了其传世功绩。

课程心得 莫舍家风与家教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在注重修行自身的同时也敦敦教导家族中其四位弟弟与其妻儿家眷。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除了蕴含着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同时也蕴含着曾国藩对其弟兄、妻儿等的行为指导,引导他们谨记家规,“耕读传家”。

曾公示其子:“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

曾公示纪鸿:“勤俭持家,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曾公示诸弟:“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傲气既长,终不进功;”

曾公示纪泽纪鸿:“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曾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今天,现代人渐渐缺失的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谁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但是再温馨的家也会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甚至是小吵小闹。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家庭中,为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子女?为人子女,又应该怎样孝顺父母?一个家族如何才能绵延兴旺地传承下去?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就通过与家人的书信中,慢慢体现出很多治家的智慧。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曾氏后裔却能历经百余年而不衰,这与其严谨的家训、家教都是紧密相联的。

曾国藩治家有一套原则:“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勤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其意:凡天下家庭大多经历一代两代,家中积累财富便挥霍无几。商贾之家勤俭持家能使家族延续三四代、耕种读书勤劳朴实的家庭能使家族延续五六代、具有孝顺、友爱、和睦、和谐等优良家风的家庭能延续十代八代。曾国藩愿家族能成就“耕读孝友之家”,家风优良,品行端正,方能传承不衰。

课程心得 莫舍家风与家教

曾国藩家训

当代社会对于家风家教的缺失愈来愈严重,如何使得家族得以兴旺和延续,靠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力量

学曾文正公治家,莫舍家风与家教,方能使家族长盛不衰,兴顺绵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