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宣:從幼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最新公佈:從幼升小到高考要全面改革!

高考不再分文理科;數學要大幅降低難度;提高語文考試難度;外語可以多次參加考試;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


教育部最新出臺的這一系列改革制度,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家長和孩子們要引起高度重視。

同時還有一些高考加分項目最大幅度縮減:

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加分項目。


可能有的家長覺得,現在孩子還在小學階段,距離高考還有些時日,現在的政策說變就變,誰知道輪到我們孩子的時候又變成什麼樣呢?

有人說:我覺得孩子學習就好了,管什麼政策?

話雖如此,但學習哥依然覺得,咱們孩子雖然在小學,但是提前瞭解下改革方向,是一件有利的事。

只有掌握了中高考改革的細節,才能知道學習方向。

而只有知道方向,才能理解學校為什麼要從這個方向培養!

得語文者得高考


現在,語文在中高考中的“強者”趨勢愈加明顯:

自2013-2017年各地中考語文增分已是大趨勢:2013年末-2016年,北京中考語文增加30分;2015年,湖南長沙等地中考語文增加30分;2016年,陝西西安等地中考綜合素質增加100分;2018年,山東濟南等地中考語文將增加30分。


在小學有這麼一種現象,一些孩子從不讀課外書,考試成績經常很高,而一些經常讀課外書的學生在考試中並未顯出優勢。

這是因為小學語文考試卷一般都是圍繞教材來出的,考試前緊扣教材的反覆訓練,確實會讓孩子們在卷面上表現出好成績。

但是,越是這樣的情況,家長們越是應該警惕了!


教育部官宣:從幼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小學階段,不少孩子的好成績只是一種假象。這樣的考試不能考查出學生們真正的“語文水平”,它只是在考查“學課本的水平”。

然而,語文成績假象一般只能維持在小學階段,一旦進入中學,尤其是高中,語文考卷和課本的聯繫越來越弱,成績與閱讀量的相關性就顯現出來了。

如果不重視閱讀,死抱著教材學語文,那麼孩子進入中學後就會越來越力不從心,到最後在最關鍵的高考考場上,恐怕也難以獲得好成績。

而一個語文水平真正良好的學生,他可以從容應對任何形式的考卷,中考、高考中也不會表現得平庸。


培養孩子各方面興趣要常態化


很多家長以前聽說奧數競賽可以加分,就逼著孩子去學奧數,但是孩子不喜歡也學不進去。

現在,我們要知道,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一定要放棄功利化導向,越早越好!

最多兩年以後,高考錄取將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連考試大綱也要取消,大學的錄取將完全按照專業進行,學什麼樣的專業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相關。


教育部官宣:從幼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就要從小學開始進行常態化發現和培養。

原來很多家長帶孩子學文藝、科技、體育特長主要是為了小升初升學,功利性很強,現在功利性因為小升初升學模式和直升校的緣故已經被極大弱化了,但與孩子的前途、未來的關係卻被強化了。


所以學特長的出發點、目的都會不一樣了,後者變得更重要了。

越早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家長就會越輕鬆、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後的出路也越平順。

獨立思考很重要


改革後,各個高中校要在幾乎所有的方面做出與改革配套的調整,是全面的改變而不是局部的。

比如:

分班、分層、一年多考課程的設置、安排、師資調配、課時設置、教室利用、課程研發、學業課程與高考課程的配置、綜合素質評價制定、實施等等,都會與以往完全不同,對每所中學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樣就對孩子有了更多的要求。

孩子能不能適應學校的新變化?

孩子能不能學會獨立思考?


教育部官宣:從幼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只是一味的讓孩子大量的學習知識,而不給予正確的思考方法的引導,即便孩子擁有大量的學科知識,卻未經過自己頭腦的獨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麼這些學識,就遠不如那些雖所知不多但卻經過認真思考的知識有價值。

在引導孩子思考的同時,要根據不同的學科的特點做細緻有效的指導,並不失時機進行一些動手操作等。

幫孩子學會把所學會的知識,結合各方面來思考之後,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這些知識,並使其為己所用。

一定要使孩子成為一個會獨立思考的人!

知識面廣的孩子更受益


原來的考試,是有大綱的,老師按照大綱的內容教授,孩子也跟著大綱學習。

但是在未來的考試中,將會去慢慢去淡化“大綱”的概念。

有人說:“以後的高考、中考,在小學學的內容也是必考內容,明顯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試難度。”

什麼意思呢?

比如,高考會考《紅樓夢》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考察比較有深度;但是小學的孩子要知道《紅樓夢》的作者是誰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孩子在小學的時候,連基本的朝代、作者都不知道,怎麼會在高考中取的好成績呢?

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素養。通過中考、高考的強勢變革,引導學生從幼升小開始廣泛閱讀、見多識廣,增加考試的範圍、廣度而不是難度。


教育部官宣:從幼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可以說,“今後,主要學科的考試將不再有考試大綱,哪個學生的知識越寬廣、體系越健全而不是越艱深,哪個學生就會成為教改重大變革最受益的群體成員。”

想要讓孩子的知識面更廣,最快的方法就是去閱讀,去讀大量的圖書。

同時,一些紀錄片、人文景觀等等,也都能讓孩子去看看、學習、瞭解。

這些書籍、旅行經歷,即使是零散的記憶和經歷,都能給孩子帶來成長的能量。

這些政策的改變,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的孩子,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如果您家中有孩子正在就讀小學或初中,相信本文會對他起到不小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