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产生的原因 蚜虫怎么防治

蚜虫——繁殖最快的昆虫。蚜虫俗称腻虫或蜜虫等。蚜虫是花卉种植最常见的害虫之一,每每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花长得不错的时候,却发现被虫害了,是一件让人十分气愤的事。

蚜虫为植物的大害虫,幼蚜多在新叶背面危害,初展叶时危害严重,造成叶片大量卷缩,且分泌大量蜜露似雨露般洒向路面及行人,打农药的话建议先看看使用农药的六项注意,并吸引大量蚂蚁上树吸食蜜露;进入5月份,大多数植物的幼嫩组织开始老化,由于食料缺乏,产生大量有翅蚜,出现了暴发迁移现象。易引起煤污病危害,叶片早落;七、八月份由于多雨发生量下降,九月份发生量又重新增加,洒向路面的分泌物也比较明显;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树体美观、环境卫生和人们健康。

蚜虫产生的原因 蚜虫怎么防治

蚜虫产生的原因

1、天气导致蚜虫大发生。偏高的气温、偏少的降水,较低的相对湿度对蚜虫的发生、繁殖非常有利(蚜虫发生的最适温度24-28℃、最适相对湿度50-85%)。3-5天即可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50-70头,且世代重叠,造成防治难度大.

2、蚜虫的主要活动时间为4月中旬至9月下旬,蚜虫的成虫有的会飞的,有时会被人带在身上传播开的,也可能是风把附近的蚜虫传播开来,只要盆栽植物适合蚜虫生长很快就繁殖开了。

3、天敌的数量减少导致蚜虫大发生。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喷洒的大量农药,导致七星飘虫数量减少,草蛉更是很少发现,天敌数量减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是导致蚜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4、蚜虫识别颜色的能力与人眼不同,蚜虫对黄色光有正的趋性,而对银灰色的光有负的趋性。另外日照的长短变化常是多种蚜虫生活史中的重要信息因素。实践证明,秋季短光照周期的到来是产生两性蚜的条件。

蚜虫的防治措施

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隔离,并立即选用药物或土法消灭虫害,其具体措施如下:

1、人工防治:可以利用高压喷水来杀死或冲洗掉大量的蚜虫,春季如遇到干旱的情况下,可利用补充水分的机会,用喷水来控制虫口密度,减少蚜虫的发生,但一个季节最好连续喷水,方能取得理想效果。

2、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和利用蚜虫天敌,蚜虫的天敌主要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中华草蛉、食蚜蝇等。利用人工迁移瓢虫、食蚜蝇等天敌,也能进行有效的防治。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方法很多,各地使用的药物配比也不尽相同。有的在树干、树根部进行注药或埋药,但其技术难度较高,需掌握好用药时期及时用药。我场主要采取树冠喷药的措施,其效果也很显著。

(1)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

(2)用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喷洒。

(3)用1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马拉硫磺乳剂1000至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

(4)用5%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24.5%的爱福丁乳油(有效成分为阿维菌素)3 000倍液;40%氧化乐果2 0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2 000倍液喷树冠。

应注意的是使用树冠喷药容易使药剂在空气中扩散污染环境,最好是在傍晚人畜活动较少的时期进行,药物喷洒时还应掌握好高度和风向,避免周围人畜及其它物种受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