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托物言志藝術表現手法的寫法,爲你的文學創作插上騰飛的翅膀

好的詩歌創作應該是這樣:不同層次的人都可以鑑賞,都能夠看得懂,品評出詩中所表達的意境美,收穫到不同層次的享受。若要創作出動人的作品,文學藝術手法是我們創作者必須掌握的常識,比如託物言志藝術手法,常借用 託物而進行言志是屬於作文的整體手法,是以物寫人,通過賦予意象某種人格化特徵,來寄託作者的某種情感。我們在創作中要靈活運用。

掌握託物言志藝術表現手法的寫法,為你的文學創作插上騰飛的翅膀

隔浦愛紅蓮

隔浦愛紅蓮,昨日看猶在。夜來風吹落,只得一回採。

—— 白居易

一、瞭解託物言志藝術表現手法,為你的詩文創作儲備力量

(1)託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所謂託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揭示作品的主旨。

(2)採用託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

(3)寫好託物言志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繫。

首先

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

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

掌握託物言志藝術表現手法的寫法,為你的文學創作插上騰飛的翅膀

早梅發高樹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柳宗元

二、掌握託物言志表現手法的寫作方法,為你的詩文創作奠定基礎

我們運用託物言志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創作時,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修辭手法。古典詩詞在創作託物言志這一類作品時,首先要通過細緻的觀察和悉心的體驗,進而準確地尋覓出能表達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觀對象,即找準言“志”之“物”。

託物言志這一類詩詞的創作,常常源於詩人對某一特定事物內在意義的直覺頓悟,之後再將這種直覺的頓悟進行提煉並完善,最終形成單一而明顯的主旨。因此詩人必須置身於現實生活之中,在對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徵或特性進行觀察、體驗、比較、玩味的基礎上,進而準確地揭示出所詠之物的品性或品行。

如:(北宋)周敦頤《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掌握託物言志藝術表現手法的寫法,為你的文學創作插上騰飛的翅膀

簷前甘菊移時晚


簷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杜甫

三、把握通過寫物來寄託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為你的詩文創作插上騰飛的翅膀

託“物”言“志”,寫景或狀物,一定要讓物成為情和意的載體,寓情於物,這樣不僅使所狀之物生動形象,富有靈性,而且所表之情深厚雋永,意味深長。

(1)、由此及彼,聯想言志。

首先要選好所託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徵”,然後再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找準“物”與“志”的相似點,由此及彼展開聯想,“志”才能凸顯。

如:【唐】 盧照鄰《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2)、由表及裡,想象深思。

創作時,抓住被描寫景物的形象特徵,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裡,從而能生髮出哲理或人生啟示。

如:【唐】虞世南《蟬》

垂緌(ruí)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jiè)秋風。

(3)、抓住特徵,象徵詠懷。

象徵是寫文章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能從具體事物的本質特徵中,抽象出某種特殊的意義、或某種品質和精神,以達到“詠懷”的目的。

如:《白楊禮讚》,用來寄託感情的是生長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白楊樹。作者抓住白楊樹的特徵,具體描寫了它的幹、枝、葉和皮,顯示其“偉岸、正直、質樸、嚴肅,也不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的“偉丈夫”性格。作者用白楊樹,象徵北方的農民,象徵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充分地表達了對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崇敬之情 。

掌握託物言志藝術表現手法的寫法,為你的文學創作插上騰飛的翅膀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王安石《北陂杏花》

總之,託物言志 是間接表現主觀主題思想的方式之一。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劃,間接表現出作者的志向、意願。採用託物言志,關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意而志為物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