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庙比明朝武庙,多设十哲副祀,张良、韩信在列,萧何落选

前言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5位伟大帝王,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内虚心纳谏,戒奢从简,轻徭薄赋,使天下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安定生产,国家呈现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对外扫灭东突厥、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建置安西四镇,国内各民族空前和谐,皆尊其为“天可汗”,李世民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民心安定、军事强盛,奠定了唐朝百年盛世的根基。

唐朝武庙比明朝武庙,多设十哲副祀,张良、韩信在列,萧何落选

李世民

李世民之所以能创下如此丰功伟绩,一方面是其自身文治武功卓绝,另一方面是他从不独断专行,善于虚心纳谏,因此身边聚拢了一大批能人异士并且能够做到知人善任,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李世民对每位大臣都有精准的判断,如长孙无忌善于随机应变,适合做参谋但不擅长领兵打仗;高士廉博古通今、赤胆忠心,但却不能做到直言上谏;房玄龄善于分析问题,但过于小心谨慎不擅决断;杜如晦分析问题不如房玄龄,但格局大擅长决断。

武成王庙

唐朝武庙比明朝武庙,多设十哲副祀,张良、韩信在列,萧何落选

昭烈武城王庙

李世民深知要治国安邦,人才是块宝,如果世代能有姜子牙之才的大臣辅佐,大唐江山永固又有何难。因此为招抚人才,凸显尊重人才,李世民在陕西磻溪(姜子牙曾隐居于此)修建太公庙,以周朝开国太师、军师姜子牙为主祭,以姜子牙为世人典范。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李世民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公元762年)诏令天下,所属每个州都要建一所太公庙,同时增加左昭位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穆位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晶国君乐毅等10位历代名将(称为“十哲”)副祀,每年仲春仲秋月上戊日(即农历二月、八月的第一个戊日)祭祀,发兵出师之日、将领或文武举人应诏当天,都要前去拜谒。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追谥姜子牙为"武成王",即“武圣”,太公庙也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

主祭--周太师姜子牙

唐朝武庙比明朝武庙,多设十哲副祀,张良、韩信在列,萧何落选

姜子牙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约公元前1017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商末周初人,其先祖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为官,故以吕为姓,所以又称吕尚。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文王、周武王讨商伐纣的首席智囊,是周属齐国的缔造者,历史公认的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的“百家宗师”、中国武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姜子牙《六韬》的精华,到了明代,他的铁粉许仲琳曾为他专门写了一部小说《封神演义》,将姜子牙塑造成了天神,宗教界更是奉他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武王伐纣,拜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兴周,当立首功,周初分封,君主齐国,治国有方,大国初立,遗风犹存,累世相续,桓公继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霸首。

左昭位1--秦武安君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出自芈姓,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白起是我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之首。

白起平生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大破楚军,攻入郢都,楚国被迫迁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长途奇袭魏国,魏国元气大伤,无力再战。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战争史上大规模包围歼灭战的先河,奠定了白起的一世英名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占二分之一。

左昭位2--汉淮阴侯韩信

唐朝武庙比明朝武庙,多设十哲副祀,张良、韩信在列,萧何落选

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我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是我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等誉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刘邦如此评价:“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大破楚军,无一败绩,天下无一人敢与之相争 。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经典: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左昭位3--蜀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隆中决策、赤壁斗智、定鼎荆益、用兵南中、五伐曹魏、六出祁山,尽显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蜀汉的基本国策,后人曾称赞诸葛亮“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左昭位4--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

唐朝武庙比明朝武庙,多设十哲副祀,张良、韩信在列,萧何落选

李靖

李靖(公元571年--公元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史学家蔡东藩曾称赞:“唐初名将,推李靖为第一人。靖入东突厥,颉利受擒,及征吐谷浑,伏允走死,战功卓著,彪炳旗常,虽未始无将佐之赞襄,而调度有方,终归统帅,卫公固人杰矣哉!”

左昭位5--司空英国公李勣

李勣(jì)(公元594年--公元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亡东突厥、平薛延陀、平定碛北、击高句丽,是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右穆位1--汉太子少傅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公元前186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曾熟读《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全身而退; 后又屡出奇谋-火烧栈道、下邑奇谋、劝都关中,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获胜,一统天下;最后又帮助吕后扶持刘盈顺利登上太子之位。汉高祖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唐朝武庙比明朝武庙,多设十哲副祀,张良、韩信在列,萧何落选

张良

右穆位2--齐大司马田穰苴

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又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故称司马氏。田穰苴的军事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治军贵在严,领军须有威,治军不严,将领无威,军队就不可能有战斗力,不可能战胜敌人;从严治军就是要以法治军,树立军法军纪的权威,将领要通过严格执法来树立军威。

右穆位3--吴将军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兵圣”、“孙子(孙武子)”、“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始受重用。公元前506(周敬王十四年),吴楚大战,孙武指挥吴军3万,千里奔袭袭,五战五捷,直捣楚国都城郢城,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右穆位4--魏西河守吴起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战国初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效力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曾在楚国主持“吴起变法”,有《吴子兵法》传世。

唐朝武庙比明朝武庙,多设十哲副祀,张良、韩信在列,萧何落选

吴起

右穆位5--燕晶国君乐毅

乐(yuè)毅(生卒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燕国前所未有地强盛起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也无法巩固,对占领地区要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从根本上彻底瓦解齐国。

后记

武成王庙兴于唐朝,后期又增加历代64四名将为从祀。宋朝时期,将从祀增加为72名。元朝时期,从祀被剔除,只留张良等十哲为副祀。明朝初期,朱元璋废除武成王庙祭祀,改尊关羽为武庙的主神,设立关帝庙,明朝万历年间,关羽被明神宗封为"协天大帝"、"义烈真君"、"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满清时期,清康熙四年,尊关羽为夫子,与孔子并称;雍正八年,追封关羽为武圣,将关羽的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列,合称文武庙,关帝庙不再设十哲和历代名将从祀,只有关兴与周仓从祀左右。

唐朝武庙比明朝武庙,多设十哲副祀,张良、韩信在列,萧何落选

关帝庙

民国初年,关羽和岳飞都成为"忠义神勇"和"文武双全"的历史文化人物楷模,开始推行"关岳合祀",各地陆续设立关岳庙,正位左祀关圣帝君关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飞,并以张飞、王浚、韩擒虎、李靖、苏定方、郭子仪、曹彬、韩世忠、旭烈兀、徐达、冯胜、戚继光等12人左祀关羽,再以赵云、谢安、贺若弼、尉迟敬德、李光弼、王彦章、狄青、刘琦、郭侃、常遇春、 蓝玉、周遇吉等12人右祀岳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