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张良:从恐怖分子到无双国师(下)(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史料摘译——

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史记·留侯世家》

刘邦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了子房。”我(司马迁)原以为此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照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对于留侯也可以这样说。

1

他出身宰相世家,亡国的命运让他成为一个恐怖分子。

他一心复国,却阴差阳错成为一个王朝开创的无双国师。

他运筹帷幄之中,左右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他是一个花样美男,却在武庙中有着至高的地位。

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

张良:从恐怖分子到无双国师(下)(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2

张良是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之一,但汉初三杰中只有萧何一个人是从一开始就紧跟刘邦的,张良和韩信都不是刘邦的铁杆嫡系,张良跟随刘邦更是一波三折。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烽烟四起。

张良也拉起了一支百多人的队伍,准备投靠陈胜部将秦嘉所立的楚王景驹。半路上,张良的队伍遇到了刘邦,刘邦这时候已经有了几千人的实力。

张良和刘邦一见如故,张良就加入了刘邦阵营。

张良数次献计,刘邦欣然采纳。任何一个有才能的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视,张良也不例外。张良对刘邦的评价是“沛公殆天授”。

这一段君臣相得的经历为未来埋下了伏笔。

从某种程度上说,刘邦不仅是识得张良这匹千里马的伯乐,更是张良的救命恩人。如果张良按照原定计划投靠景驹,那么,在景驹被项梁追杀的时候,张良也面临危险。

所以说,无意中的相遇实际上让张良躲过一劫。

张良:从恐怖分子到无双国师(下)(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3

虽然说张良和刘邦彼此推崇和欣赏,但张良并没有从此死心塌地追随刘邦打天下,因为张良心中还有一个复国梦。

张良先后两次离开刘邦,但命运最终还是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第一次是项梁拥立楚怀王之后,韩信向项梁推荐韩国王族横阳君韩成,并亲自辅佐韩成,离开了刘邦。

但韩成张良势单力孤,根本无法正面和政府军对抗,最后成了一支游击队,于是当张良再次碰到西进的刘邦时,又一次跟随刘邦。

第二次是项羽火烧咸阳分封诸侯时,因为韩成得到了韩王的封赏,张良虽然和刘邦仍然保持着很密切的关系,甚至为刘邦出谋划策,但为了韩国的复兴,还是离开了刘邦。

不过,没多久,韩成就被项羽干掉,复国梦破灭的张良侥幸逃脱,这才第三次来到刘邦的身边。

张良:从恐怖分子到无双国师(下)(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4

张良并不是一个上阵杀敌的武将,而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谋臣,“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

张良一生为刘邦出谋划策,罗列下来可以归纳为“张良九策”。

第一策:计取峣关。

当时,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峣关挡住了刘邦的西进,刘邦想用两万人的兵力强攻,但张良分析了守将的性格,以利相诱,守将投降,不但避免了兵员伤亡,更是节约了西进的时间。

第二策:秦宫规劝。

刘邦进入咸阳后,在皇宫中乐不思蜀,赖在里面享受,不肯出来。张良直言劝谏,用“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说服了刘邦回到军营,保持高昂的斗志。

第三策:鸿门解围。

著名的鸿门宴中,张良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首先,张良当年流窜下邳时结识的朋友项伯送来了项羽要对刘邦不利的情报。其次,张良陪同刘邦前往鸿门,化解了项羽的怨气,并且在刘邦“尿遁”之后,收拾残局。

第四策:取信项羽。

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刘邦最初的地盘只局限在巴蜀地区,正是张良通过项伯,又为刘邦争取到了汉中,不然的话,刘邦出川的困难更大。

张良离开刘邦回到韩国之前,还给刘邦除了一个主意,让刘邦进川时烧掉所经过的栈道,打消项羽对刘邦的戒备,项羽果然不再担忧西边的刘邦,起兵北上攻打齐国。

第五策:下邑定策。

刘邦平定三秦之后,部队向东进军,张良在下邑这个地方为刘邦倚马定策,认为黥布、彭越、韩信这三个可以独当一面,必须拉拢,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张良选定的这三个人,正是最终击败项羽的中坚力量。

在之后的楚汉相争中,张良又说服了刘邦,同意韩信自立为王,避免了三国混战局面的出现。

第六策:制止分封。

刘邦一度被项羽揍得很惨,困在了荥阳,忙乱之中,刘邦出昏招:封立六国的后裔,共同对抗项羽。张良及时制止了刘邦,用八条理由说明这样不但起不到团结凝聚力量的作用,反而会削弱自己阵营的实力,只可能导致混乱的局面。

第七策:化解争功。

刘邦胜利之后,封赏功臣,但手下日夜争功,甚至大打出手,闹得刘邦脑仁疼。张良让刘邦先封赏了雍齿,因为雍齿曾经是刘邦的死敌,现在连雍齿都获得了封侯,其他人都觉得不用担心了,大家都有份,慢慢听消息就是。

第八策:定都长安。

刘邦在定都问题上左右摇摆,手下的功臣希望定都洛阳,娄敬劝说刘邦定都长安,充分利用长安的地理优势。

刘邦举棋不定的时候,张良赞同娄敬定都长安的建议,一锤定音。

第九策:力挺太子。

刘邦晚年,曾经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而且决心很大。已经基本淡出政坛的张良,在吕后的强迫下,请出“商山四皓”站在太子刘盈这边,刘邦换储的企图没有得逞。

张良:从恐怖分子到无双国师(下)(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5

纵观“张良九策”,我们可以发现,只有“计取峣关”算是纯粹战术层面的策略。

“秦宫规劝”、“鸿门解围”、“化解争功”这三招介于战略和战术级别之间,但其意义重大。

“取信项羽”、“下邑定策”、“制止分封”这三招可以说直接左右了楚汉之争的走向和结果。

“定都长安”、“力挺太子”更是直接决定了西汉王朝未来的道路。

张良虽无国师之名,有国师之实,而且无人能与张良比肩。

张良不是一个武将,却把“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诠释得淋漓尽致,无愧于名将之名。

张良:从恐怖分子到无双国师(下)(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6

张良是汉初三杰中结局最好的,他既没有像萧何那样自污保命,也没有像韩信那样兔死狗烹,而是潇潇洒洒、急流勇退,转向修道成仙的道路。

据《史记•留侯世家》,早在刘邦刚刚打下天下的时候,张良就“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后来又对刘邦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张良放下政事,专心“学辟谷,道引轻身”。后来吕后当政的时候,才强迫张良恢复饮食。

史书上当然记载了张良的去世,但是在修道界,去世也可以叫做“解形于世”。

赤松子是远古时期的人,刘向的《列仙传》中记载,赤松子是神农的雨师,常常去昆仑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里歇息,随风雨自由上下。

有一种说法,张良在下邳遇到的黄石公其实就是赤松子。

张良是不是和赤松子是师徒关系,实在说不清,神交、仰慕的可能性应该更大些。

张良:从恐怖分子到无双国师(下)(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7

张良和著名的“商山四皓”是好朋友,这个倒是有记载。

《太平广记》神仙卷以及《仙传拾遗》里都是“商山四皓”和张良属于“云霞之交”,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太子刘盈在张良的计策下能够请到“商山四皓”的原因,张良打个招呼的事情。

据传,张良成仙以后,当上了太上老君身边的太玄童子,常跟随太上老君在天界遨游。太上老君身边很多童子,其中两个看守丹炉的童子就是《西游记》里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不过,张良的太玄童子地位应该比较高。

相传,著名的张天师,也就是天一道的创始人张道陵就是张良的八世孙,在一些道家典籍中,张道陵得道去朝拜昆仑山的时候,老祖宗张良还专门去看望了他。

可以肯定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张良确实曾经修道、辟谷,《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就是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

不过,是不是成仙,咱们凡夫俗子不可能知道,了解一下传闻就好。

张良:从恐怖分子到无双国师(下)(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