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任何一項手工藝無可否認的是,全手工藝術品更具藝術收藏價值,從刺繡、雕刻到陶藝,全手工藝術品似乎都更受歡迎。全手工既能體現一個藝師的技藝功底,也能讓作品的價值更大化,故而半手工的藝術品似乎市場反響力就差很多,紫砂壺亦是如此。然而我要說的是,單就紫砂來說,全手工與半手工並非判斷紫砂優劣的標準,更不能成為區分藝術品與日用品的界線。

直以來,發現還有很多喜歡紫砂的朋友對半手工成形的紫砂壺存在很大的誤區和了解不足。有些朋友一提到半手工壺就馬上想到了機制壺、模壓壺或者注漿壺等。先來為大家排疑解惑一下哈:

機制、模壓、注漿

1,機制壺:這個講法很不靠譜。目前還沒有任何人發明過可以用來製作紫砂壺的機器,也沒有任何人見過這玩意兒吧?景德鎮製作國禮瓷的流水線倒是聽說過,但紫砂,還真沒有!

2,再說這個模壓壺:像以前我們小時候見過的壓煤球的機器那樣,一壓一個,很方便,是吧?如果拿紫砂泥來壓煤球,應該是可行的,但如果是要壓出個壺來,這個,真沒有!紫砂壺製作的歷史也有幾百年了,先前的幾代紫砂藝人不可能沒有嘗試過各種紫砂壺的成形方式,之所以沒有這種,應該是紫砂礦泥本身的物理性質(延展性、可塑性等)所決定的。

3,下面來說注漿壺:注漿壺的製作工序是將紫砂泥加入高嶺土和玻璃水、顏料等5-6種材料按一定的配方混合,攪拌成細泥漿、然後注入模具成形。其成形工藝簡單沒有多少手工成分,市面上價位較低的多是這種注漿壺,看上去很是細膩光亮,但在使用過程中就會慢慢變暗。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注漿壺)

由於加入了高嶺土和玻璃水,燒成後瓷化嚴重,它也不具備真正的紫砂壺優異的透氣性和吸水性,用開水衝淋壺身觀察便可分辨。由於注漿工藝對材質的要求,注漿壺無論裡外都很細膩,無法看到明顯的砂質顆粒。

通常,我們把半手工製作的紫砂壺稱作模具壺,與全手工壺的區別就是在製作過程中用到了模具。那麼,用了模具是不是做壺就很方便了呢?一壓一個,把把相同,其實不然,半手工壺也同樣有大量的手工成分,與全手工壺唯一的區別就是在身筒和蓋子的成形方式上。

小編如此說也並非放大半手工的優點,只是介於目前市場上眾多壺友太過於盲目關注全手工,要知道哪怕是全手工也有優劣之分。如果各位壺友還在糾結全手工的獨一無二性與半手工則批量性,你看完下面這一組圖便會明白半手工其實也有它的唯一性: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打泥條)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打好的泥條裁好)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打好的泥片,裁好,放一邊)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圍身桶,處理好接頭)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開始拍打身桶,打出大致的形狀)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拍打好大致形狀後,放進模型裡)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搪身筒,馬虎不得,不然身筒出來,會憋)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做蓋子)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蓋子的子口)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捖蓋子,要處理的乾淨)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搓嘴、把)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大致的配件制好,剩下就是精加工了)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挖壺嘴,要求厚度均勻、內壁平整,這樣才出水流暢)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控“把”的型,挺直有力)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修整好的嘴和把)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戳出水孔,排列整齊,大小適當,清理乾淨)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裝嘴把,三點一線,要裝的正)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裝三足,按等邊三角形均勻分佈)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裝壺鈕,並修整,運用“加減法”,少了補,多了剔除,胥出自然、和諧)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嘴把裝後精加工,胥出自然、和諧)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運用牛角明針,“光”,考驗制壺者的水平了)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壺蓋孔洞的細節處理,一定要乾淨)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壺蓋子口要圓)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用牛角明針,光身筒、嘴、把等,考驗功力)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牛角明針光底部)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身筒開蓋)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修整壺口,要讓蓋子正好放進壺口,需非常小心,不能太大或太小)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敲底章,這時候也快到了尾聲了)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推牆刮底,壺底內部處理乾淨)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出水孔的清理,“倒角”)

帶你看看一把半手工壺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完工)

看完半手工的制壺過程,是否有感觸呀,半手工可不是千篇一律的,手工成分很大,而不是一壓一個,不然爛大街都是了,每把壺的製出,都是心血的結晶,善待身邊每一把壺。

我再次提醒廣大壺友,玩壺也要有目的性,是為了喝茶還是為了收藏,或者其他。作為一件工藝品,首先解決了其功能性問題,其次才是觀賞性。如果是全手工製作但造型不好看也不是好作品。從文化價值上,無論是實用品還是藝術品都要注重作品本身的文化含量以及壺藝者自身的文化修養。任何藝術品,工藝是其軀殼,思想是其靈魂,文化是其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