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归隐前还是归隐后?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归隐前还是归隐后?

《归去来兮辞》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之一。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曾推崇备至地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篇名作标志着诗人陶渊明官场生涯的结束和田园生活的开始。有关它的创作时间,陶渊明在自序中这样写道:“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陶渊明说他作此赋于“乙巳岁十一月”,也就是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十一月解官归隐之时。史家记载也与此相同。如梁沈约《宋书·隐逸·陶渊明传》云:“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其后各家年谱、诗话多采用这种说法,如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丁晏《晋陶靖节年谱》、古直《陶渊明年谱》等。但是由于赋文中关于归隐后田园生活的描写,有“农人告余以春及”,涉及到春日景象,与《序》末的落款时间“十一月”不合,因此学者们又怀疑此赋不是归隐时所作,因此对赋的创作时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归隐前还是归隐后?

一、作于归田后

当代学者王瑶认为:“本文是陶渊明辞彭泽令后归田初所作,叙述归后的心情和乐趣。”至于赋文中的春景问题,他认为“农人告余以春及”之后所有的描写都是出自诗人的设想。而从第二个“归去来兮”至“感吾生之行休”是陶渊明对来年春天生活的美好设想。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归隐前还是归隐后?

有人则认为是诗人归隐很久后所作。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评论说:“‘园日涉’那一段,先生归去来一年中之事也。......先生归去来已久,有寒尽不知年之意,非农人之告,几不知时之为春。”逯钦立因赋中“辞涉春耕”一句,推断陶渊明先写成《序》,而“全文写成在次年”。而台北杨勇则推断:“《归去来兮辞》作于次年春,写成后补以序,序为追记,故曰‘乙巳岁十一月’”。赖义辉又因为《归去来兮辞》中有点明季节、描写春景的句子,与《序》文所标“十一月”时间上有冲突,殊不可信。赖义辉又根据《序》及《祭程氏妹文》考订陶渊明辞官的时间仍在义熙元年冬,很显然赖义辉也以为《归去来兮辞》的写作时间在辞官后次年的春天。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归隐前还是归隐后?

二、作于归隐前

王若虚认为:“《归去来兮辞》将归而赋耳。”接着又对《归去来兮辞》的写法提出了批评说:“既归之事,当想象而言之,今自问途而下,皆追录之语,其于畦径,无乃窒乎!‘已矣乎’云者,所以总结而为断也,不宜更及耘耔啸咏之事。”王若虚认为《归去来兮辞》既作于未归之时,赋中所叙之事、所写之景,自然应当是想象之词,但读来却全如归隐后追录回乡途中见闻及归田后之行事,这是文章的疵病。钱钟书也赞同《归去来兮辞》作于归隐前。但钱钟书对王若虚的所谓“追录”提出了质疑,认为王若虚太执著于《序》中之语,未涵泳本文。钱仲书引周振甫之言,“《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归隐前还是归隐后?

然而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异议,认为文章作成“倘在归来前夕,从时间与感情两方面都解释不通。就时间来说,陶渊明早有归志......加上‘程氏妹丧于武昌’,更是‘情在骏奔’,十分焦急,奔丧还怕来不及,哪里还有闲暇时间写文章?就感情来说,陶渊明满怀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忧伤,也无想象田园之乐的闲情雅趣”。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归隐前还是归隐后?

以上两种说法,见仁见智,孰是孰非,实难断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