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的寒冬,90%的通信人面臨失業

通信人的寒冬,90%的通信人面臨失業

通信人的寒冬,90%的通信人面臨失業

通信人的寒冬,90%的通信人面臨失業

寒冬已籠罩電信業,再光鮮的財務報表也掩蓋不了這一事實,一如我們無法阻擋四季交替,正從秋天直奔冬天。

2018,簡直就是全球電信業的“集體裁員年”。

印度,在遭受新晉運營商Reliance Jio低價殺戮後,整個電信市場收入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一些運營商被迫退出,行業重新洗牌,導致超過60000名通信從業人員失業。

儘管這場生存大挑戰已告一段落,最糟糕的日子已結束,運營商們正蓄勢重發迎5G,但那6萬名已經離開了的通信人估計再也回不來了,因為這些通信公司正在招兵買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人才。

諾基亞,這位百年通信巨頭,剛剛向它的10萬員工拉響了“裁員警報”。

第三季度的財務報表不好看,諾基亞不得不宣佈計劃在未來兩年再削減7億歐元的年度成本以提高利潤,其中5億歐元要通過削減運營支出來實現,包括業務整合、數字化和自動化轉型,裁員自然不可避免。

美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Verizon已證實將裁員44000名員工,數量驚人,佔其員工總數的30%以上。

澳大利亞電信Telstra已宣佈未來三年裁員8000名員工,這一數字約為其目前員工總數的25%。

英國電信於5月份宣佈裁員13000人,佔其總員工數的12%。

節省成本,高效運營,自動化和數字化轉型,全球電信業已達成共識,這是未來不可避免的方向。

來自light reading的一份調查顯示,31%的行業人士認為自動化運維可“減少員工數量”,29%的人認為可“削減人工流程支出”。

5G已來,降低CAPEX顯然是沒什麼指望的,能降的就是OPEX了。要降低OPEX,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裹挾而來的自動化運維是唯一出路。

但這波自動化浪潮還會導致多少人失業?

運營商們一直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生怕踩到了情緒地雷,但只談自動化不談對員工工作的影響就是耍流氓,與其逃避遮掩,不如爽快的直面。

大概在2016年的時候,綜合一些分析數據,我們得到的一個粗略的比例是30%,即軟件化和數字化可能會導致30%的傳統通信人失業。

不過,最近這一比例被刷新了。

不久前,一位行業高管在某論壇上表示:

自動化運維的目標是,在未來3到5年內實現僅需當前十分之一的人力來管理網絡。

這意味著未來3-5年內,將有90%的通信人面臨換崗或失業。

從30%躍升到90%,這一比例令人震驚,難以置信。

也許是伴隨著這幾年人工智能、雲化、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業界對實現自動化更添信心,將其目標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4G時代稱為Mobile First,未來,5G+雲化就是一個AI First的時代。

5G+AI能做什麼?

首先,5G雲化轉型為引入基於人工智能的運維管理奠定了基礎。

核心網引入AI,助力編排管理、端到端切片和服務保障。

接入網引入AI,實現靈活的功能分離、彈性RAN和邊緣計算應用。

終端側引入AI,實現終端自主的RF和功率管理,比如通過AI判決和執行小區重選,可節省手機功耗。

未來的網絡,AI將廣泛分佈於終端、雲端以及網絡的各個位置,實現精準網絡規劃、動態容量&資源分配、流程自動化、安全管理、主動預測型維護和服務創新等。

網絡自動化的終極目標是“zero touch”,即網絡將基於意圖實現自動化閉環操作,無需人為干預。

當然,實現“zero touch”是需要過程的。在早期,機器通過不斷學習來建立智能,輔助人類決策。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和機器不斷磨合,機器不斷學習,包括從人類的決策中學習改進,逐步提升人們對它的信任度,最終代替人類自主決策。

當下,為降低成本,裁員大潮已經襲來。未來,自動化運維是必然趨勢。這場變革將導致多少通信人失業?90%?30%?還是取箇中間值60%?

這不好估計,不過重要的是,通信企業應該及早坦誠地面對現實,提前幫助員工制定再培訓和轉型計劃,而不是需要時就招人,不需要時就踢人,最終傷透了員工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