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直面我國工業發展現狀

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首個十年綱領。該計劃於2015年5月8日由國務院公佈,5月19日正式印發。根據計劃,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從“製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而到2035年,也就是第二個十年結束之時,中國的製造業將超越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工業國家的製造業。


「反思」直面我國工業發展現狀


我國是製造業第一大國。目前,中國有超過20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有數十種產品的出口佔到全世界出口總量的70%以上。而製造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領域,也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對中國經濟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反思」直面我國工業發展現狀



雖然國際市場上售賣的工業產品大部分都是中國製造,但我國的製造業一直依賴外國的設備和人員代工和仿製為主的型態使得我國的創新能力、品牌質量水平處於世界低下水平,產業沒有從上到下的自主化體系、或是完整的一條龍生產條件,缺乏鍛鍊必然面臨經驗檢討與後續研發上存在有所不知的情況,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而工業和信息化部還總結了我國的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不強。

這些基礎將矛頭直指我國的軟肋——基礎工業。


「反思」直面我國工業發展現狀


提到工業,德國不得不談。我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時還被很多大媒體拿來和工業4.0進行比較。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計劃,又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所謂的4.0目標與以前不同,並不是單單創造新的工業技術,而是著重在將現有的工業相關的技術、銷售與產品體驗統合起來,是創建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和人因工程學的智能工廠,並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集成客戶以及商業夥伴,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其技術基礎是智能集成感控系統及物聯網。

「反思」直面我國工業發展現狀


而我國所提出的計劃主要內容是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作為基本方針;以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

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製造、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深入先進製造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作為任務和重點,並提供八大支撐和保障。


「反思」直面我國工業發展現狀


從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目標都涵蓋了與高新技術,互聯網相結合的工業發展模式和方向,實現智能製造,工業的智能化。但我國與德國不同的地方在於著重強調了基礎工業建設。的確,我國基礎工業和德國日本的差距很大。以上圖的機器人為例,機械的每個關節我國都是製造不了的,國產質量無法達標,關鍵部件嚴重依賴進口。我們機器人產業做的主要是在外觀和機器控制系統方面下功夫,由於部件進價很昂貴,我們的利潤空間很小,產能也嚴重受限。


「反思」直面我國工業發展現狀


最可怕的是國防方面。導彈的控制器也依賴是不可想象的。德日的工業基礎紮實,製造儀器精度高耐用。如果我們需要進口控制器才能保證武器打擊精度的話,處境是非常被動的。安全問題不容馬虎,所以提升我國基礎工業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反思」直面我國工業發展現狀


在芯片製造上我國也處於很大的劣勢。要擺脫國外的控制和壟斷,這些高新技術產業也亟待大力投入高速發展。但其實,我們很多產業並不是完全依賴進口,很多都是全部或部分關鍵部件要依靠進口。我們引以為豪的高鐵,復興號已經在表面意義上實現了完全自主。但其實,其中關鍵的變速箱製造商是我們收購的國外先進製造產業,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主,我們還需努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