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 胡浩:資產負債表失衡與銀行利率風險管理

許可 胡浩:資產負債表失衡與銀行利率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核心是通過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但目前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管理水平還難以達到要求,資產負債結構存在失衡現象,導致利率風險加大。本文分析了中國銀行業資產負債表失衡的表現,及其對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影響,提出了商業銀行適應新市場環境下的利率風險管理對策,以提升商業銀行的適應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

許可 胡浩:資產負債表失衡與銀行利率風險管理

1

中國銀行業資產負債表失衡的表現及其演變

過去十年,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為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政府推出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銀行業在這場信貸盛宴中大幹快上,為突破資本、存貸比等監管限制,開展了廣泛的銀信合作,打開了銀行業資產負債結構調整的“潘多拉盒子”。基於資產負債結構的大幅變化,銀行業流動性覆蓋率受到較大壓力。

存款貸款等傳統業務的佔比在下降。從資產結構上看,貸款仍然是商業銀行資產端份額最大的部分,但是貸款規模佔比卻經歷了曲折的變化過程。從2010年開始,央行為了遏制資金氾濫和緩解日漸加大的通脹壓力,對銀行整體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疊加上調部分銀行準備金率,緊縮的貨幣政策下銀行貸款規模持續下行。2015年去槓桿政策實施以來,貸款規模處於下行通道。從負債結構上看,存款規模在總負債中的佔比從2011年開始便進入下行通道,上市商業銀行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三季度的84.65%降至2016年底的71.68%。

“非標”和同業業務盛行,資產與負債存在期限錯配風險。為防範風險,監管機構2010~2011年連續出臺了針對銀信合作的監管文件,強制要求銀信合作資產回表。為應對監管,銀行與信託公司將原來的銀信合作產品正式裝入信託SPV,使其成為規範的信託產品,此即金融市場所稱的“非標”。由於負債端高度依賴短期同業市場,而資產端高比例投資於長期限的貸款與非標,流動性很低,資產與負債兩端存在明顯的期限錯配,因此整個銀行體系的資產流動性變得非常脆弱,系統性風險越來越大。

相關監管正在加強,但也帶來了新的風險。監管機構逐漸注意到這一風險,開始加強對銀行表外理財配置非標的管理,2013年“8號文”出臺,限制表外理財投資非標資產,非標開始回表。同時,在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總規模控制下,銀行偏向於壓縮同業資產來適應監管,部分商業銀行開始縮表。2017年4月,中信銀行總資產5.75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3.02%,受到MPA中對相關項目的考核及“去槓桿”的影響,同業負債規模佔比逐漸回落。在同業負債受到嚴格限制的情況下,同業存單成為銀行短期內吸收資金支持或擴張資產規模的重要工具。為滿足監管要求和接續資金支持存續資產,銀行不惜主動提升同業存單報價,推動了同業存單價格的持續上行。商業銀行債和同業存單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應收債券規模的攀升,對利率波動產生較大影響。

2

資產負債表失衡對銀行利率風險管理造成衝擊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核心是通過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的管理水平還難以達到要求,多數銀行中長期資產與負債匹配失衡,面臨著較大的中長期利率風險。

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嚴重,導致重定價利率風險加大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主要用短期資金匹配中長期資產,造成存貸款期限錯配的結構失衡,無法按資源優化和經營效率原則進行信貸資金的增量配置,導致貸款增量配置扭曲,進而引起存量風險,形成惡性循環。

商業銀行在資產負債數量上存在明顯的錯配現象,資產和負債的期限結構、數量不匹配的情況十分明顯,造成銀行整體上生息負債大於生息資產,存在負利率敏感性缺口。雖然利率下降週期對銀行有利,但長期來看,銀行的利率敏感性資產和敏感性負債的規模越大,利率波動對其收益的影響也就越大,從而使得商業銀行面臨更大的重定價利率風險。

而且,銀行間的結構性差異較大。中小型商業銀行與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擴張增速存在差異。2011年一季度至2016年三季度,中小型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速始終保持在17%之上,高於同期大型銀行總資產增速。

債券持有比重較高,收益率曲線風險加大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持有大量的長期債券,而不同期限組合的負債結構的利率波動情況受到的影響不盡相同。例如,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非平行移動說明了不同期限債券的價格波動不同,不同商業銀行持有債券組合的期限結構不同,則債券組合升值或者縮水的幅度不同,從而整個組合的價值也處在波動中。這些情況表明,我國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收益率曲線風險。

收益率的變動使得銀行資金存在“脫實向虛”的傾向。銀行對其他金融企業債權佔比由2010年1月的14.54%增長至2017年4月的24.36%,而同期對非金融企業及居民的債權佔比則由54.16%下降至51.27%。

資產負債息差非對稱變化,利率基差和期限選擇權風險加大

國外利率市場化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過程將導致資產負債業務的利差經歷一個由低到高的階段。以美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為例。初期,存款利率大幅上升,息差呈現迅速收窄的趨勢,這種非對稱的利率變動,導致商業銀行利率基差風險加大。中期,由於銀行主動調整其存貸款結構,改革並完善其內部管理機制,實現了融資來源的多元化,使商業銀行的息差空間逐步擴大。在這種情況下,貸款業務的利率變動水平將超過負債業務,貸款客戶可能為減少利息支出而提前還貸,存款客戶由於存款利率較低而提前支取,銀行將面臨更多的利率期限選擇風險。後期,息差穩定,利率風險減弱。

利率市場化進一步增加了管控資產負債表的難度

利率市場化將是一柄“雙刃劍”,在完善我國金融體系的同時,給予銀行更多經營自主權,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的戰略機遇。利率市場化促使商業銀行全面審視其管理架構與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對其利率風險防控能力也將提出更高要求。

由於我國實施了長期利率管制政策,使得商業銀行更加習慣於在固定利差環境下,通過增加生息資產規模來實現收益增長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利率風險管控的主動性不強。同時,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健全,導致銀行可用於對沖利率風險的交易工具有限,主動調整利率風險的政策空間較小,導致其對資產和負債方面的利率變動引起的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等的影響關注較少。

利率市場化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的優秀銀行的相對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不同風險管控能力銀行之間的盈利能力差距加大,促使商業銀行將資金的使用效益和價格管理納入衡量經營成果的標準體系。貸款規模的增長不再表示其資金收益的提高,銀行為獲取持續的利差空間,將必須加強其對客戶的分層管理,通過風險識別和差別化定價,嚴控資產負債業務的利率風險。

3

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利率風險控制是商業銀行實現有效利率風險管理的關鍵。目前,由於長期利率管制,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還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利率定價及風險管理體系。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存貸款組合、投資組合和借入資金等經營策略使用較少,對缺口管理、持續期模型管理和模擬模型管理等西方商業銀行採用的管理工具的使用水平也不高。我們建議,以資產負債管理為關鍵抓手,建立銀行內部利率集中管理模式。

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嚴格執行風控程序

商業銀行應當注重利率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將利率風險管理作為資產負債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不斷在企業文化中增強全行的利率風險意識。有條件的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和技術人員來負責全行利率風險的監測和管理。改變職能分散、專業性不強和不恰當的機構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杜絕管理缺位或職能重疊的現狀。

因此,商業銀行應該成立專門的職能機構。一方面,這些專門的職能機構要根據國家的宏觀經濟狀況、產業發展改革及國內外時事來主動準確預測利率變動趨勢;另一方面,要進行利率風險的控制分析,評估商業銀行所能承受的利率風險,確定利率變動的影響程度,並通過資產負債的調整來控制利率風險。

提高缺口管理水平,改善資產負債失衡狀況

當前我國缺口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對於日益嚴重的利率風險狀況,缺口管理水平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商業銀行要提高缺口管理能力,根據市場利率變化和宏觀經濟情況,按照本行的經營戰略,適時科學地通過調整資產負債結構,使商業銀行在所處市場條件下實現淨利息收入和淨資產價值最大化。為改善資產負債失衡狀況,可以從計劃期、利率管制機制和風險預警系統三個方面出發,提高缺口管理水平。

第一,選擇適當的計劃期。資產或負債的利率調整期限決定了利率調整是否與計劃期內利率相關,計劃期的設定應根據銀行管理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將缺口數值的大小與正負控制在最有利的範圍內。因此,選擇適當的計劃期對於商業銀行進行缺口管理尤為重要。

第二,建立高效的利率管理機制,科學預測利率走勢,併合理調整資金缺口。因此,商業銀行要密切關注國內形勢和國際匯率動態,分析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等利率變化情況,利用先進方法對利率水平和結構進行科學預測。

第三,建立利率風險預警系統。通過建立多維度的利率風險監測和分析指標體系,定期開展利率風險指標的監測和分析,通過模擬多重情況下的壓力測試,分析利率風險對銀行損益和股東價值的影響,對利率變動風險做出正確的評估和判斷,為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同時,銀行可以通過對利率變動的預測調整資產負債結構,規避利率風險。

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建立內部利率集中管理模式

要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必須適時著手重整管理架構,由目前單一以分行為核算主體的管理體制,逐步平穩過渡到以業務線為核算主體的縱向管理體制,全面推行內部利率定價體系,完全實現市場風險集中管理。這樣就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分產品、分客戶、分部門的績效報告,為管理層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

商業銀行務必要構建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FTP)。內部資金轉移價格一般參考市場利率,反映了即期的市場資金價格,是市場利率風險的最好體現。因此,銀行可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來指導分支機構對外報價。此外,商業銀行可以通過FTP來引導分支機構將資源配置在有利於其綜合效益最大的項目上,實現全行經濟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因此,在銀行內部,通過建立FTP定價管理信息系統,對每筆進出資金業務進行合理定價,剝離分支機構和業務部門的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通過FTP工具實現風險的集中化。這樣,總行利率風險專職管理部門就能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能,以調整定價政策、資產負債結構和利率衍生工具對沖等方式,實現對利率風險的有效管理。

此外,還應加強信息技術和數據支持。目前,我國多數商業銀行都沒有建立專門的利率定價管理和利率風險監測分析系統,使利率風險管理的基礎數據很難採集,信息加工數據量大,準確度和精度也相對不高,這勢必大大降低了商業銀行對風險的預測控制能力。

實施“交叉銷售”,提高盈利能力和利率風險承壓能力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儘量開展“交叉銷售”,以幫助客戶實現自身收入增長為目標,加強對客戶多種潛在金融需求的數據挖掘,分析並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有效提高銀行中間業務和零售渠道的收益水平。

利率市場化所引起的利率風險壓力可能導致中小商業銀行利差大幅縮水,銀行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然而,對於中小商業銀行而言,全面系統地推進中間業務和零售業務發展,在短期內存在較大難度。

因此,從國外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和中小商業銀行自身的發展現狀來看,只有通過精耕細作,在負債端,通過籌資渠道的多元化,努力降低資金成本;在資產端,通過“精準營銷”和“交叉營銷”等模式,提高收益率水平。收益水平的提升,將大大提高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承受利率風險的能力,減少由於息差水平大幅降低帶來的衝擊。

(作者單位:北京物資學院;哈爾濱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