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民企:萬億減負計劃+千億紓困基金

(原標題:地方兵精糧足馳援民企:萬億減負計劃+千億紓困基金)

馳援民企:萬億減負計劃+千億紓困基金


緊跟中央及部委行動,近期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舉措。據上證報記者梳理,“地方版”馳援政策主要集中在降低企業成本和化解融資難融資貴等方面。

從各地披露的信息來看,地方支持民企“彈藥”充足。浙江、江蘇、廣東等地均出臺新一輪減負政策,各地計劃減負規模累計達萬億元。此外,多個省份發起百億級紓困基金,化解上市公司流動性風險。

最近一週,地方密集出臺促進民營經濟或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減稅降費、降低企業成本是政策聚焦的重點。據上證報粗略統計,近期各地出臺的降成本方案累計減負規模可達萬億元。

11月7日,廣東發佈“民營經濟十條”,提出持續降低民營企業成本負擔。此前,廣東發佈了“實體經濟新十條”,涵蓋降低稅收、用地、用電、運輸、融資成本等10個方面,預計未來三年可累計為企業直接降成本超2000億元。

11月6日,江西印發了《關於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補充政策措施的通知》,在落實前三批130條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系列補充政策措施。該省明確提出,力爭2018年全省企業成本降低1200億元以上、三年累計降低2800億元以上。

11月4日,江蘇印發《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這是該省2016年以來第四個降本減負的政策文件。此次共涉及28條政策措施,預計可為實體經濟企業降本減負600億元左右。

11月2日,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該省民營企業家表彰大會上透露,近日浙江出臺了新一輪企業減負政策,力爭全年為企業再減負1500億元。

這僅僅是地方為民企減負政策的一部分。此前,各地在9月份已經集中發佈了一批降成本措施。比如,山東出臺了“支持實體經濟45條”,提出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省級層面每年可為企業減負108億元。河南、安徽、福建等地均有類似政策出臺,各地為企業減負預估規模均在數百億元。

自10月中旬深圳市政府採取馳援上市公司的行動之後,越來越多地方政府加入馳援隊列。

11月以來,多地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中都列入一條政策:設立上市公司紓困基金。各地紓困基金規模基本都在100億元。

11月3日晚間,上海市出臺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成立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對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前景的民營企業進行投入,增加區域內產業龍頭、就業大戶、戰略新興產業等關鍵重點民營企業流動性。

11月2日,浙江傳出消息,要組建上市公司穩健發展支持基金,首期融資100億元,用於化解股權質押風險,支持上市公司健康發展。

此前,北京、成都等地都已發起設立規模達百億的紓困基金,不少地方政府還表示有意再配1至2倍的資金給予支持。

此外,還有多個基金正在籌備。廣東正籌建200億元左右規模的紓困基金。廈門也打算設立多個百億級專項基金,其中包括財政出資為主導、社會資本參與的紓困基金等,優先對廈門的A股上市公司採取馳援措施。

各地國資國企、各類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入紓困隊伍。據不完全統計,各地政府及金融機構擬發起設立的紓困基金總規模已超過千億元。

“目前民企融資難融資貴是客觀現象,單憑貨幣政策很難解決。”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信貸政策外,更多采用結構性減稅以及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多管齊下來促進民企發展的效果會更為明顯。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未來政策紅利將聚焦民營企業,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監管政策、資本市場建設、深化改革開放的政策紅利將凝聚合力,共同穩定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