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这是一串惊人的数字:

四千公里风雪青藏线,平均每2.5公里就有一名倒下的军人;

六十二年来,青藏兵站部先后有781名官兵长眠于雪山冻土下。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哀乐低回,誓言铮铮。在格尔木革命烈士陵园,官兵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人民烈士纪念碑前,向先烈敬献花圈、集体默哀、深情鞠躬。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他们庄严宣誓:一定牢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激情干事业,忠诚守高原,无悔奉献!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官兵们来到了军史馆,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催人泪下,更催人奋进。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指挥修筑这条公路的正是被人们称之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

当年,慕生忠将军与无数从祖国内地进藏的战士一起,走出了一条西藏解放之路、文明发展之路、民族团结之路。这条公路镌刻着慕生忠将军的崇高荣誉,凝聚着将军对高原的无限眷念,也将永远萦绕着各族人民对将军最深切的怀念。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青藏兵站部所属汽车部队陆续开赴青藏高原,拉开了保卫、建设和巩固西南边陲的帷幕。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62年来,一代又一代官兵前赴后继,挑战极限,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英雄气概,在“世界屋脊”开辟、铺就和架设了青藏公路、输油管线、通信线路,出色地完成了战略后勤保障等重大任务。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1990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这支英雄部队“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留下过许许多多动人传说的青藏公路的最高点---唐古拉垭口,海拔5231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然而,这里并不寂寞,许多雕像和石碑都竖立在路的两旁。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上世纪50年代,军人们开辟了青藏线,西藏和内地从此有了一条母婴相连的“生命脐带”。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上世纪60年代,横贯雪域高原的通信线路建成。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上世纪70年代,格尔木到拉萨铺成了1080公里的地下输油管线,西藏从此结束了灯油照明的历史。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1998年8月7日,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干线全线开通,使西部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露天观影。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为民服务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长期驻守在高原边防,官兵们有的指甲凹陷了,有的头发脱落了,有的心室增大了,还有的永远留在了雪山之巅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张鼎全,1990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热爱高原的模范干部”和“新中国成立后100名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他逝世前是这支英雄部队的运输科长。在他的组织下,青藏线汽车部队从此开始了正规化行车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延续至今。

夜深人静,当汽车兵们酣然入睡时,在世界屋脊的星河里,还亮着一盏不熄的灯。这是张鼎全在修改他的反映青藏线汽车兵生活的长篇小说《雪祭唐古拉》。

由于常年奔波劳碌在青藏线,张鼎全病倒了。经医院检查显示:他的肺部受癌细胞侵蚀,已转移到腰部,脊椎受到了严重的压迫。专家们疑惑,这种病几年前就会有症状,尤其是近期肯定会出现剧烈的疼痛。但是,这位不平常的病人就是靠着信念和责任,支撑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孔志毅,曾荣获“有理想爱高原优秀战士”荣誉称号。1986年7月27日,他在长江漂流探险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郭和奎,曾获“扎根高原模范营长”荣誉称号。他入伍以来,从战士到营长,一直扎根在海拔近5000米的唐古拉泵站。在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一半的艰苦环境下,他一干就是15年。他始终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多次放弃到条件较优越的机关工作的机会,在身患多种高原疾病的情况下,依然克服病痛,坚持带领全营官兵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出色地完成了维护输油管线任务,确保了输油畅通。

他以牺牲奉献为本,把心拴在了基层工作上。他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10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基层干部标兵”。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四千公里的风雪青藏线上,平均每2.5公里就有一名倒下的军人。其中,仅师团职领导干部就有28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42岁。

他们当中有汽车兵、管线兵、炊事兵、勤务兵,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战士,有成熟沉稳的中年汉子,血气方刚的青年,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杨洋: 甘肃西和县人,(1991年-2013年)因公殉职。杨洋生前是某输油管线管理团雁石坪泵站柴油机班副班长,下士军衔。青藏兵站部追选他为“雪线感动”2013年度人物,给他的颁奖词是:高原飞雪,战士音容犹在,官兵含悲追忆。他把输油工作当打仗,以冲锋的姿态,化作雪线军魂。他把柴油机房当战场,以生命最后的坚守,诠释出高原军人忠诚使命、不辱使命、献身使命的铮铮誓言。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墓碑托举丰碑。正如一位诗人所写:你们从没有路的地方走来/为了让一条路站起来/倒在这高高的祭台上/成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62年来,青藏兵站部先后有781名官兵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长眠于雪山冻土下。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原总后勤部政委张文台到我部视察期间,在格尔木烈士陵园凭吊烈士时赋诗:“烈士长眠戈壁滩,英年早逝无遗憾。留得雄魂昭后世,青藏高原战犹酣。”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从事军事报道多年的资深记者陶社兰,来到青藏线采访时,来到烈士陵园祭奠这些雪山下的英烈。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她。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格尔木烈士陵园不是战争的产物,但它却是我们心中很深很深的痛。这种痛催人泪下,却也催人奋进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如今,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这条铁路跃上了世界屋脊,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青藏线在一步步地追赶着时代!

怀恋青藏线那700多位人民英雄

青藏兵站部先后历经5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这次转隶陆军后,青藏兵站部充分认清部队的使命任务和发展目标,着眼平时能保障、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职能任务,着力提升部队运输投送、物资储供和指挥通信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