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農藥的貓膩,一看就懂!

瞭解農藥實用知識,就會從根本上避免藥害地發生,是確保安全、高效、合理使用農藥的必要保證。今天,就彙總一下農藥方面的知識,供大家參考。

常用農藥的貓膩,一看就懂!

01

農藥的類型及毒性

農藥一般可分為化學農藥、微生物源農藥和植物源農藥。但農藥品種繁多,作用、功能和用途各異,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分類。

按防治對象分類,農藥分為殺蟲劑、殺蟎劑、殺菌劑、殺鼠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中殺蟲劑是用來防治農、林、牧及衛生等害蟲的藥劑。其品種多,應用廣,發展快。殺蟲、殺蟎劑根據其作用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胃毒劑、觸殺劑、內吸劑、熏蒸劑、拒食劑、驅避劑、粘捕劑、昆蟲生長調節劑。殺菌劑可分為保護劑、治療劑和剷除劑。除草劑可分為內吸型除草劑和觸殺型除草劑,按作用性質則分為選擇性除草劑和滅生性除草劑。

農藥是有毒物質,農藥的毒性是能否危害環境與人畜安全的主要指標。急性毒性是衡量農藥強弱的常用指標。我國農藥毒性的分級標準為五級: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

02

常用農藥分類介紹

現在常用的殺蟲劑、殺蟎劑、殺菌劑、殺線蟲劑、除草劑、殺鼠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

(1)殺蟲劑:用於防治害蟲的藥劑。

甲維鹽 比阿維菌素殺蟲、殺蟎、殺線蟲活性提高了10-100倍,殺蟲譜變寬;胃毒作用為主兼有觸殺作用;害蟲發生不可逆轉麻痺,停止進食,2-4天后才能死亡,殺蟲速度較慢;持效期長,害蟲為10-15天,蟎為15-25天。對作物無內吸性能,但能滲入表皮組織;對鱗翅目害蟲、蟎類,鞘翅目及同翅目害蟲,薊馬類有極高活性,且不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在土壤中易降解;在保護地或者10倍於推薦使用劑量下對所有作物高度安全;在10天以上又出現第二個殺蟲高峰;

吡蟲啉 菸鹼類;觸殺、胃毒和內吸;害蟲麻痺死亡;速效性好,1天即有較高的防效,殘留期長達25天左右;溫度高殺蟲效果好;刺吸式口器害蟲;易被作物吸收,並向頂分配,有根吸作用;

蟲酰肼 促進鱗翅目幼蟲蛻皮;與其他抑制幼蟲蛻皮的作用機理相反;對高齡和低齡的幼蟲均有效; 6~8小時就停止取食(胃毒作用),比蛻皮抑制劑的作用更迅速,3~4天后開始死亡;無藥害,對作物安全,無殘留藥斑;

馬拉硫磷 氣溫低時毒力下降,可適當提高施藥量或用藥濃度;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害蟲;觸殺和胃毒作用,一定的燻蒸和滲透作用;對害蟲擊倒力強,高溫時效果好;殘效期短;對高粱、瓜豆類和梨、葡萄、櫻桃等一些品種易發生藥害,應慎用;採果前10天停用。

滅幼脲 初齡幼蟲期用藥,蟲齡越大,防效越差。;抑制幾丁質合成;胃毒作用,能侵入昆蟲和卵的表皮發生作用,但無內吸作用;在植物葉背面噴藥;藥效期長達30天以上,耐雨水沖刷;對天敵安全,對鱗翅目及蚊蠅幼蟲活性高;藥後3天開始死亡,5天達死亡高峰;對成蟲無效;

喹硫磷 殺蟲、殺蟎作用,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無內吸和燻蒸性能;有良好的滲透性,有一定殺卵作用,在植物上降解速度快,殘效期短;防除咀嚼和吮吸害蟲效果良好

啶蟲脒 氯化菸鹼吡啶類;觸殺和胃毒,很好的內吸活性;抑制乙酰膽鹼受體的活性;有效防治半翅目中的蚜蟲、葉蟬、粉蝨、蚧殼蟲和鱗翅目中的潛葉蛾、小食蟲以及鞘翅目的天牛、薊馬等各類害蟲;顆粒劑作土壤處理,可防治地下害蟲;速效,持效期長,可達20天左右;

噻嗪酮 抑制幾丁質合成和干擾新陳代謝;藥後3—7天才能見效,對成蟲沒有直接殺傷力,但可縮短其壽命,減少產卵量,並且產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蟲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對半翅目的飛蝨、葉蟬、粉蝨及介殼蟲類害蟲有良好防治效果,藥效期長達30天以上;不可以毒土法使用;不宜直接接觸白菜、蘿蔔,否則將出現褐斑及綠葉化等藥害。

異丙威 觸殺作用,有一定的滲透和傳導活性,且速效性強;主要用於水稻防治水稻飛蝨和葉蟬,並能兼冶薊馬;不可與敵稗同時使用,須間隔10天以上;該藥劑對芋有藥害,不得使用。

辛硫磷 殺蟲譜廣,擊倒力強,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無內吸作用,對磷翅目幼蟲很有效,對蟲卵也有一定的殺傷作用;光不穩定,最好在夜晚或傍晚使用,殘留期短;土中,殘留期很長,適合於防治地下害蟲;黃瓜、菜豆對辛硫磷敏感,易產生藥害,高粱敏感,不宜噴撒使用;玉米田只能用顆粒劑防治玉米螟,不要噴霧防治蚜蟲、粘蟲等。收穫前5日停止使用。

殺撲磷 觸殺、胃毒和滲透作用;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蟲,對介殼蟲有特效,對蟎 類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殘效期10-20天;果園中濃度不可太高,否則會引起褐色病斑;

聯苯菊酯 殺蟲、殺蟎劑;胃毒和觸殺;作用迅速,持效期長;活性比其他菊酯類藥劑高几倍;蔬菜收穫前4天停用;低溫下更能發揮藥效,春秋兩季使用。

滅多威 作用迅速;觸殺和胃毒作用,同時是一種極佳的殺卵劑,並能滲透到植物體內,隨體液由下往上移動;

毒死蜱(樂斯本、氯吡硫磷、毒絲本) 廣譜,胃毒、觸殺和燻蒸;對地下害蟲效果好;鞘翅目、鱗翅目害蟲及害蟎;瓜類苗期敏感;

氯氰菊酯 觸殺、胃毒作用,還有驅避作用,擊倒力強,殺蟲速度快;對鱗翅目害蟲有特效,並對蚜蟲、小綠葉蟬有效。對蟎類、盲蝽防效差;殘留期較;穿透力較弱,對果實內部汙染較少;

溴氰菊酯 觸殺作用,兼有胃毒、驅避和拒食作用;鱗翅目幼蟲有特效,對蟎類無效;穿透性很弱,僅汙染果皮;

三氟氯氰菊酯(功夫、PP321) 對害蟲和蟎類有強烈的觸殺和胃毒作用,也有驅避作用;耐雨水沖刷;不可做土壤處理;

氟氯氰菊酯(百樹菊酯、百樹得) 觸殺和胃毒;多種鱗翅目幼蟲有很好的效果;殺卵;拒避作用;

蘇雲金桿菌 細菌性;胃毒,產生細菌毒素;藥效較緩慢;殘效期10天左右;溫度愈高,取食愈多,效果愈好;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甜菜夜蛾、銀紋夜蛾等鱗翅目害蟲的幼蟲;30℃以上才能發揮殺蟲作用;提前2~3天使用

阿維菌素 廣譜的抗生素類殺蟲、殺蟎劑;胃毒和觸殺,驅避性;

四聚乙醛 很強的引誘力;春、秋雨季;秧苗播種或移植後;低溫(1.5℃以下)或高溫(35℃以上)因蝸牛活動力弱,影響防治效果;

丁醚脲 硫脲殺蟲、殺蟎劑;用於棉花、水果、蔬菜和茶樹上;具內吸和燻蒸作用,在紫外光下轉變為具殺蟲劑蟲活性的物質,宜在晴天時使用;抗性的蚜蟲、大葉蟬和煙粉蝨等;控制小菜蛾、菜粉蝶和夜蛾的為害;

除蟲脲 幾丁質合成酶受到抑制;導致成蟲不育,對幼蟲、蛹、成蟲、卵都有毒殺效果;對鱗翅目、雙翅目的幼蟲防治效果更為顯著。

氟鈴脲 殺蟲和殺卵活性,而且速效,尤其防治棉鈴蟲;多種鞘翅目、雙翅目、同翅目昆蟲抑制害蟲吃食速度;較快的擊倒力。

(2)殺蟎劑:用於防治害蟎的藥劑。

有專一性殺蟎劑和兼有殺蟲作用的殺蟲殺蟎劑。

噠蟎靈 廣譜、高效、觸殺性;卵、若蟎和成蟎;速效和殘效期長;正反兩面均應噴灑均勻

炔蟎特 觸殺和胃毒;對卵效果差;20℃以上使用效果好,20℃以下效果隨著溫度遞減;殘效期可達15~25天;在高溫、高溼條件下使用,必須採用低濃度

四蟎嗪 冬卵孵化前噴藥,能防治整個季節的食植性葉蟎;對榆全爪蟎(蘋果紅蜘蛛)有特效,對捕食性蟎和益蟲無影響;有機氮雜環類;觸殺作用,殺卵兼殺幼、若蟎,但對成蟎的效果較差。持效期可達50—60天;防治蘋果紅蜘蛛,在開花前越冬卵初孵期施藥,防治山植紅蜘蛛,在落花後越冬代成蝸產卵高峰期施藥;藥效較慢,用藥後2—3周才能達到最高殺蟎活性,在蟎初孵期適時施藥不受溫度高低影響,可以和石硫合劑混用;貯存期間要防止凍結及陽光直射;

噻蟎酮 對植物表皮層有穿透性,無內吸傳導作用。有強烈的殺卵、殺若蟎的特性,對成蟎無效,但對有抑制孵化的作用;非感溫型殺蟎劑,藥效可保持50天左右,藥效發揮較遲緩,施藥應適期偏早的原則;可與波爾多液、石硫石劑等多種農藥混用。對葉蟎防效好,對鏽蟎、癭蟎防效差;

三唑環錫 觸殺作用強;廣譜,可殺滅若蟎、成蟎和夏卵,對冬卵無效。對光穩定,殘效期長,對作物安全;對甜橙在32℃以上時噴霧,對新梢嫩葉會引起藥害,在高溫季節應避免使用。

甲氰菊酯 有一定殺蟎活性但不含氟的神經毒劑;殘效期較長;驅避其取食和產卵,非感溫型;鱗翅目;不用為專用殺蟎劑作用;殘效期在10天左右。

(3)殺菌劑:用於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藥劑。

代森鋅 廣譜;霜黴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發病初期用藥,持效期較短;瓜類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黴病等多種病害。

代森錳鋅 瓜類的炭疽病、疫病、霜黴病、葉斑病、黑點病等;高溫避免用藥;雨後不必補噴;

甲基硫菌靈

廣譜;保護和治療;灰黴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葉黴病等;灌根,防治枯萎病;可與石硫合劑等鹼性農藥混用,但不能與含銅製劑混用,或前後緊接使用,也不能長期單獨使用;收穫前14天停止使用;甘薯、桃;水稻於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噴霧可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等;油菜在盛花期噴霧可防治菌核病;大豆結莢期噴霧防治灰斑病;

百菌清 廣譜;具預防作用,沒有內吸傳導作用;不易受雨水沖刷,殘效期長;番茄、蘑菇、草莓、茶樹、桃、菸草,對某些蘋果、葡萄品種有藥害;防洽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及灰黴病在封行前;防治葡萄炭疽病、白粉病、果腐病在開花後2周開始噴藥;防治桃褐腐病、瘡痂病在孕蕾階段和落花時,祧穿孔病通常在落花時;防治草莓灰黴病、葉枯病、葉焦病及白粉病通常在開花初期、中期及未期各噴藥1次;

甲霜靈 具上下傳導,保護和治療;殘效期10~14天;瓜類霜黴菌、疫黴菌和腐黴菌;

多菌靈 廣譜,保護和治療;對許多子囊菌和半知菌都有效,防治瓜類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黴病,葉斑病等;桃、菸草、番茄;麥類在始花期噴霧防治赤黴病;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噴藥可防治紋枯病;

腐黴利 保護和治療;持效期長,且能阻止病斑發展;葉、根內吸;對葡萄孢屬和核盤菌屬所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如在高溼低溫條件下發生的灰黴病、菌核病和對甲基託布津、多菌靈具抗性的病原菌有特效;不宜與有機磷農藥混配;在幼苗、弱苗、高溫、高溼條件下噴灑,要注意施藥濃度,避免藥害產生;草莓、桃和櫻桃;

異菌脲 廣譜,觸殺型,保護和治療,根部吸收起治療作用;葡萄孢菌、念珠菌、核盤菌、交鏈孢菌等引起的病害,特別為防治灰黴病、菌核病、早疫病的特效藥;櫻桃、桃、李;防治葡萄灰黴病可在葡萄花托脫落、葡萄串停止生長、開始成熟和收穫前20d各施1次;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蘋果春梢生長期初發病的開始噴藥;核果類(杏、櫻桃、桃、李等)花腐病、灰星病、灰黴病、花腐病於果樹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噴l次藥;

氟硅唑 廣譜、內吸性三唑類;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均有特效;持效期約7天;在多變的氣候條件和防治病害有效劑量下,沒有藥害;

腈菌唑 三唑類,內吸、保護和治療;白粉病、鏽病、黑星病、腐爛病等;對作物安全,刺激生長;

多抗黴素 廣譜抗生素類,內吸傳導;干擾病菌細胞壁幾丁質,抑制病菌產孢和病斑擴大;

惡霜錳鋅 接觸殺菌和內吸傳導;卵菌綱和霜黴目病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白粉病、霜黴病,疫病;

霜脲錳鋅 疫黴、殼二孢屬、尾孢屬等真菌性病害如疫黴病、霜黴病均具特效;採收前7~14天停止使用;先將藥劑配成母液;

咪鮮胺 保護和治療;對由子囊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多種病害具特效;不具有內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傳導性能,對水稻惡苗病,芒果炭疽病,柑橘青黴病及炭疽病和蒂腐病,香蕉炭疽病及冠腐病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還可以用於水果採後處理,防治貯藏期病害。另外通過種子處理,對谷禾類許多種傳和土傳真茵病害有較好活性。單用時,對斑點病、黴腐病、立枯病、葉枯病、條斑病、胡麻葉斑病和穎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與萎莠靈或多菌靈混用,對腥黑穗病和黑粉病有極佳防治效果;

常用農藥的貓膩,一看就懂!

惡黴靈 土壤消毒殺菌;能被根吸收及在根系內移動,在植株內代謝產生兩種糖苷,提高生理活性;腐黴病、鐮刀菌等引起的土傳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等;溼拌或悶種易發生藥害;應嚴格控制用藥量,以防抑制作物生長;

戊唑醇 廣譜三唑類;促進生長,提高產量;高粱、茶;白粉菌屬、柄鏽菌屬、喙孢屬、核腔菌屬和殼針孢屬

常用農藥的貓膩,一看就懂!

噁霜靈 對霜黴目病原菌具有很高的防效,持效期長;菸草;兼治多種繼發性病害如褐斑病、黑腐病等

苯醚甲環唑 殺菌譜廣有保護、治療和內吸活性;提高作物的產量和保證品質。

嘧黴胺 屬苯胺基嘧啶類;防治灰黴病活性最高;抑制浸染酶的產生;內吸傳導和燻蒸作用,施藥後迅速達到植株的花、幼果等部位;藥效更快、更穩定;對溫度不敏感;灰黴病以及果樹黑星病、斑點落葉病等;露地菜用藥應選早晚風小、低溫進行;氣溫高於28度時應停止施藥。

福美雙 有機硫類保護性殺菌劑,中等毒性;有一定滲透性,在土壤中持效期較長;對作物安全性較低,幼葉、幼果期易發生藥害;廣譜性殺菌劑,目前主要用於防治葡萄白腐病、炭疽病,梨黑星病、黑斑病,蘋果早期落葉病,棗褐斑病、爛果病,蔬菜立枯病、根腐病、葉斑病、灰黴病等;

葉枯唑 保護和治療;對魚類安全;持效期長,對作物安全;具有強烈的內吸傳導性能;對作物細菌性病害具有特效;秧田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以及柑橘潰瘍病具有優良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噴藥後4h遇雨對藥效無影響。

井岡黴素 較強的內吸性,易被菌體細胞吸收;紋枯病封行後至抽穗前期或盛發初期;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期;棉花立枯病的防治;麥類紋枯病的防治;

稀酰嗎啉 肉桂酸衍生物,對霜黴科和疫黴屬的真菌有較強活性;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對卵菌生活史的各個階段均有作用,尤其在孢子囊梗及卵孢子的形成階段更敏感;內吸性較強,可進入植株的各個部位;當黃瓜、辣椒、十字花科蔬菜等幼小時,噴液量和藥量用低量。

霜黴威 有保護、治療及刺激生長;抑制細胞膜;藻狀菌;對蔬菜霜黴病、疫病、猝倒病、番茄晚疫病、茄子或番茄綿疫病、十字花科白鏽病等效果理想;黃瓜上的安全間隔期為3天。

(4)除草劑:用於防除園田雜草的藥劑。

丁草胺(馬歇特、去草胺、滅草特) 選擇性芽前;幼芽和根部吸收,對芽前及二葉期前的雜草有效;對後茬作物沒影響;禾本科雜草、某些莎草科雜草及部分闊葉雜草;瓜地雜草可在苗前或移栽前1~2天施藥;對牛繁縷防效差。

異丙甲草胺(都爾、杜爾、甲氧毒草胺、稻樂思) 選擇性芽前土壤處理劑;芽鞘(單子葉)或幼芽、幼根(雙子葉)吸收;花生、大豆、蔬菜、玉米、甘蔗、瓜地等旱地作物除草;藥後一定要保持土壤溼度;

二甲戊樂靈(施田補、除草通、胺硝草) 抑制分生組織細胞分裂。不影響雜草種子的萌發。在雜草種子萌發過程中幼芽、莖和根吸收藥劑後而起作用;大豆、玉米、棉花、菸草、花生和多種蔬菜及果園中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某些闊葉雜草;防除單子葉雜草效果比雙子葉雜蘋效果好;先澆水後施藥;

精穩殺得(精吡氟禾草靈) 內吸傳導型的選擇性莖葉處理劑;禾本科雜草;莖、葉吸收,並被水解成酸;闊葉作物;禾本科雜草;作用速度慢;持效期可達45天左右;溼度較高時除草效果好;

高效蓋草能(高效吡氟氯禾靈、精蓋草能、高效吡氟) 內吸傳導型的選擇性除草劑;莖葉處理;殘效期長;夏天1周見效,冬季20天才能見效;闊葉作物田;禾本科雜草;對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無效;收穫前60天停止用藥;

精禾草克(喹禾靈、禾草克) 內吸傳導型選擇性除草劑;2天即新葉變黃;1~2小時即使遇雨,也不影響除草效果;闊葉作物;禾本科雜草;瓜類、大豆、花生和蔬菜地;對莎草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無效;

威霸(驃馬、驃靈、高惡唑禾草靈) 選擇性內吸芽後除草劑;施藥時期靈活(雜草一葉期至分櫱末期)、對作物安全、對後茬無殘留;瓜類、蔬菜、觀賞植物、果園、茶園、藥用植物防除禾本科雜草;

殺草丹(滅草丹、稻草完、稻草丹、除田莠) 內吸傳導型的選擇性除草劑;幼芽和根吸收;種子萌發後吸收藥劑才起作;稗草二葉期前使用效果顯著,三葉期效果明顯下降;水稻、蔬菜、大麥、油菜、紫雲英地除草。瓜地使用一般在播後苗前;

(5)殺線蟲劑:用於防治植物病原線蟲的藥劑。如噻唑磷等。

(6)殺鼠劑:用於防治害鼠的藥劑。如敵鼠鈉鹽、氟鼠酮等。

(7)植物生長調節劑:用於促進或抑制植物生長髮育的藥劑。如赤黴素、乙烯利等。

常用農藥的貓膩,一看就懂!

03

合理選藥要“五看”

一看對象。市場上農藥品種繁多,農藥質量參差不齊,防治對象也有很大差異。要根據防治對象選擇農藥,做到對症用藥,避免盲目用藥。儘可能選擇對天敵殺傷作用小的農藥品種。如:咬食葉片的害蟲可選用胃毒作用強的藥劑,像菜青蟲就可選用敵敵畏等具有胃毒作用的藥劑;吮吸植物汁液的害蟲宜選用內吸性藥劑,像蚜蟲、飛蝨、葉蟬可選用吡蟲啉等內吸性藥劑。

二看藥種。購買農藥要根據需要防治的病蟲害種類、主治什麼和兼治什麼來確定農藥品種。優先選用安全、高效、經濟的低毒低殘留對口農藥,特別是生物農藥,逐漸淘汰高毒、高殘留的廣譜性農藥,堅決不用國家明令禁止農藥。

三看包裝。購買和使用農藥,要認真識別農藥的標籤和說明,凡是合格的商品農藥,在標籤和說明書都標明農藥品名、有效成分、註冊商標、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並有三證號 農藥登記證號、生產批准證號和產品標準號,而且附有產品說明書和合格證。

凡是“三證”不全和沒有“三證”號的農藥不要購買。此外還有仔細檢查農藥的外包裝,凡是標籤和說明書識別不清或無正規標籤的農藥不要購買。除衛生農藥外,農藥標籤下方都有一條與底邊平行的、不褪色的特徵顏色標誌帶,以表示不同類別的農藥。除草劑為綠色;殺蟲劑、殺蟎劑和殺軟體動物劑為紅色;殺菌劑和殺線蟲劑為黑色;植物生長調節劑為深黃色;殺鼠劑為藍色。

四看外觀。如果粉劑、可溼性粉劑、可溶性粉劑有結塊現象;水劑有渾濁現象;乳油不透明;顆粒劑中粉末過多等,以上農藥屬失效農藥或劣質農藥不要購買。此外,選購農藥要注意農藥的一藥多名或一名多藥,不要買錯,特別是殺蟲劑。如大功臣、四季紅、一遍淨、撲蝨蚜和吡蟲啉可溼性粉劑,屬一藥多名;而同叫稻蟲淨的農藥,有的為殺蟲單與BT的復配劑,有的為菊酯類農藥與有機磷農藥的復配劑,有的為幾種有機磷的混劑等,藥名雖同,其有效成分截然不同。

五看劑型。農藥的常見劑型種類有乳油、可溼性粉劑、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顆粒劑、水分散劑和煙劑等,應優先選用水乳劑、微乳劑、水溶性粒劑等環保劑型產品。

04

安全配藥把“兩關”

一是用準藥量關。根據植保部門要求或按農藥標籤上推薦的用藥量使用,準確稱取藥量和兌水量,不隨意混配農藥,或任意加大用藥量。

二是採用“二次法”稀釋關。先用少量水將農藥稀釋成“母液”,再將“母液”稀釋至所需要的濃度;拌土、沙等撒施的農藥.應先用少量稀釋載體(細土、細沙、固體肥料等),將農藥製劑均勻稀釋成“母粉”,然後再稀釋至所需要的用量。

05

科學用藥注意“六點”

(1)適期用藥。施藥要避開敏感作物和作物的敏感期,以防止產生藥害。要根據病、蟲、草害的發生特點和藥劑的不同特性,選擇最佳時期施藥。既不能單純強調“治早、治小”,也不能錯過有利時期。特別是除草劑,既要看草情又要看苗情,如芽前除草劑絕不能芽後用。殺菌劑一般在發病初期施用,殺蟲劑一般在卵孵盛期或低齡幼蟲期施用。如防治水稻穗頸瘟以破口期為用藥適期,早破口早用藥,遲破口遲用藥,齊穗期再用1次藥。殺鼠劑毒餌的投放宜掌握在鼠類斷食階段和大量繁殖前最好,因而春季滅鼠效果最佳。針對生物農藥藥效較慢的特性,可以適當提前施用。

(2)對症施藥。首先要準確識別病蟲害的種類,確定重點防治對象,並根據發生期、發生程度選好合適的農藥品種和劑型。防治病害,要在病害發生前噴灑防護劑,病害發生後,則要噴灑治療劑。防治病害要掌握先保護後治療的原則,抓住最佳施藥時機,並連續用藥幾次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3)合理用藥。在保證防治效果的情況,不要盲目提高藥量、濃度和施藥次數。有些農民朋友在使用農藥時,習慣增加用藥量和使用次數,認為這樣才保險、才放心。一味加大用藥量極易使病菌和害蟲產生抗藥性,嚴重時還會發生藥害,造成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應在有效濃度範圍內,儘量使用低濃度藥品進行防治,防治次數要根據藥劑的殘效期和病蟲害的發生程度來定,防止定期普遍施藥,防止配藥時不稱不量,隨手倒藥的不合理做法。

(4)適法施藥。在田間施藥時,要細緻周到,講究質量。根據病蟲在作物上危害的部位,把農藥用在要害處。不同的農藥劑型,應採用不同的施藥方法。一般說來乳油、可溼性粉劑、水劑等以噴霧為主;顆粒劑以撒施或深層施藥為主;粉劑以撒毒土為主;內吸性強的藥劑,可採用噴霧、潑澆、撒毒土法等;觸殺性藥劑以噴霧為主。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也應採取不同的施藥方法,以達到最高防效為目的。

根據病害的發生部位、害蟲的活動規律以及不同的農藥劑型,選擇不同的施藥方法和施藥時間,為害上部葉片的病蟲,以噴霧為主,鑽蛀性或為害作物基部的害蟲,以撒毒土法或潑澆為主。凡夜出為害的害蟲,以傍晚施藥效果較好。

此外,還應當注意噴藥質量,如噴施土壤封閉除草劑時,必須均勻噴施足夠的藥液以形成封閉膜,否則藥液只呈點狀分佈,達不到封閉除草的效果。在噴施殺蟲劑、殺菌劑時也必須做到施藥均勻,使藥液均勻分佈在葉面、葉背或莖基部,否則,就地形成新的蟲源和菌源,導致危害再次發生。

(5)合理輪換和混用農藥。實踐證明,同一地方長期連續使用單一的農藥品種,容易使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特別是一些菊酯類殺蟲劑和內吸性殺菌劑,連續使用數年,防治效果大幅降低。而如果輪換使用性能相似而不同品種的農藥,就會提高農藥的防治效果。農藥的合理混用不但可以提高防效,而且還可擴大防治對象,延緩病蟲產生抗藥性。但不能盲目混用。否則,不僅造成浪費,還會降低藥效,甚至引起人畜中毒等不良後果。

混用時,必須注意:一是遇鹼性物質分解、失效的農藥,不能與鹼性農藥、肥料或鹼性物質混用。一旦混用就會使這類農藥很快分解失效。二是混合後會產生化學反應,以致引起植物藥害的農藥和肥料,不能相互混用。三是混合後出現乳劑破壞現象的農藥劑型或肥料,不能相互混用。四是混合後產生絮結或大量沉澱的農藥劑型,不能相互混用。

此外,植物油助劑和有機硅助劑具有展透性、粘附性,適當選用可有效提高藥效、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6)選對藥械。綜合考慮防治對象、防治場所、作物種類和生長情況、農藥劑型、防治方法、防治規模選擇合適的施藥器械。我國農藥噴霧器械種類很多,應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經質檢部門檢測合格的藥械。注意產品的使用維護,避免跑、冒、滴、漏,並定期更換磨損的噴頭。比較常見的噴頭有兩種,一種是扇形噴頭,噴霧面呈扇狀平面,霧滴較大,飄移較少,適合於噴灑除草劑;另一種是空心圓錐形噴頭,這種噴頭霧滴較細,容易飄移,霧滴可以從更多方向接觸葉子,適合於葉面噴施殺蟲劑,不適合噴灑除草劑。如用此種噴頭噴灑除草劑,極易產生飄移藥害。施藥器械不能混用,一般情況下,噴施殺蟲劑、殺菌劑的噴霧器在三次清洗後可再次噴施其它殺蟲劑、殺菌劑,但噴施除草劑的噴霧器要專用,不能用於噴施其它種類的農藥。

常用農藥的貓膩,一看就懂!

06

農藥藥害發生的症狀

農作物使用農藥,發生藥害時一般具有如下症狀:

1、斑點 這類藥害主要表現在作物葉片上,有時也發生在莖稈或果實表皮上。

2、黃化 在植株莖葉部位均有表現,以葉體黃化發生較多,主要是由於農藥藥害阻礙了葉綠素的正常光合作用所引起的。

3、畸形 在植株莖葉和根部均可表現。常見的畸形有卷葉、叢生、腫根、畸形穗、畸形果等。

4、枯萎 這類藥害往往整株表現,大多數是由除草劑使用不當所引起。

5、生長停滯 這類藥害是抑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長,使整株生長緩慢,一般除草劑藥害或多或少都有抑制作物生長現象。

6、不孕 這類藥害是在作物生殖生長期用藥不當而引起的不孕症。

7、脫落 這類藥害大多表現在果樹及雙子葉植物上,有落葉、落花、落果等症狀。

8、劣果 這類藥害主要表現在植物的果實上,使果實體積變小,果表異常,品質變劣,影響食用價值。

常用農藥的貓膩,一看就懂!

07

農藥藥害產生的原因

1、農藥方面

(1)農藥的理化性質。在一般情況下,農藥對作物都有一定的生理影響。一些廣譜性的除草劑,噴施到作物的綠色部位,吸收後干擾植物的苯基丙氨酸的生物合成,使植物莖葉枯黃,根基腐爛而枯死。

(2)農藥質量。使用質量差,含雜質或變質的農藥是引起藥害的重要因素。

(3)混合使用不當。農藥之間混用不當也是造成藥害的一個因素。例如敵稗和樂果混用就會造成水稻藥害。

(4)藥液濃度。農藥的使用劑量和噴施濃度超過了植物的承受能力,也可產生藥害。

(5)噴施次數。重噴和連噴會引起藥害,如用速克斃防治大豆蚜蟲時,重噴就會引起大豆藥害。

(6)施藥方法。施藥方法同作物藥害有一定關係,例如:稻田使用丁草胺時,莖葉噴霧比毒土法撒施容易產生藥害。

2、作物方面

(1)作物種類和品種。不同作物對每一種農藥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抗藥性和敏感性。

(2)作物生育期。作物不同生育期對藥劑的敏感反應有較大的差異。

(3)植株部位。作物各個部位之間對藥劑敏感性差異較大。

(4)作物長勢。作物長勢弱,抗藥性差也會產生藥害。例如:水稻插秧後緩苗前施用除草劑會引起藥害而緩苗後則不易產生藥害。

3、環境方面

(1)溫度。氣溫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農藥的活性,也關係到作物的安全性。在高溫環境下農藥的活性高,而導致有些農藥產生藥害。氣溫高於35度時不宜使用,另外低溫條件下施藥,雖然農藥活性低但作物抗性也低,也易產生藥害。

(2)溼度和降雨。溼度過大,水分過多是引起藥害的原因之一。

(3)風力和風向。在噴施除草劑時,風可導致除草劑產生霧滴飄移,造成敏感作物藥害。

(4)土壤質地。粘性重,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對農藥粘附力較強擴藥劑在土壤中移動性小,不易產生藥害,而有機質含量低的土壤,沙質土壤上的農作物易產生藥害。

08

防止產生藥害的方法

防止藥害應本著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的原則。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預防在先。

1、充分了解藥劑性質。要考慮應用藥劑品種是否對路,嚴格控制使用劑量和濃度,選擇正確的使用時期和方法,仔細閱讀所用藥劑使用注意事項,不能任意提高用藥量和改變使用方法。

2、充分了解藥劑質量。如可溼性粉劑和膠懸劑的懸浮率下降,乳油穩定險差,有分層,大最沉澱或析出許多結晶,都會產生藥害,應避免使用。

3、提高藥劑配製技術及施藥技術水平,減少藥害的發生。

4、注意被保護作物種類及不同生育期特點,掌握對藥劑敏感的作物種類及不同生育期的耐藥能力,選擇適宜品種和劑量,避免藥害發生。

5、注意施藥時的環境條件,夏季高溫(30度以上)強烈陽光照射,相對溼度低於50%,風速超過3級(大於5米/秒),大雨或露水很大時不能施藥,否則易產生藥害。

6、農藥混用時,注意所混配品種的特性。

7、對當地未曾用過的農藥在施用前必須進行小面積的藥害試驗,找出適用量、適用時期和使用方法後才能使用。

8、抓好施藥後的避害措施,在施用完一種農藥後,應徹底清洗噴霧器。妥善處理噴霧餘液,不可隨地亂倒,以免產生藥害。

常用農藥的貓膩,一看就懂!

09

藥害的補救措施

減輕藥害的補救措施一般有以下幾種:

1、施肥補救。一般對產生葉部藥害,植株黃化等症狀的藥害,增施肥料可減輕藥害程度。

2、排灌補救。對一些除草劑引起的藥害,適當排灌也可減輕藥害程度,如農利來引起的藥害可通過排灌減輕。

3、激素補救。對於抑制或干擾植物赤黴素的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如2.4D-丁酯、二甲四氯、乙稀利等藥劑,可噴施赤黴素緩解藥害程度。

一旦農作物發生藥害,也不要過分悲觀、失望,要在作物發生藥害後,根據藥劑種類和受害程度採取綜合性補救措施。藥害發生嚴重時,應在考慮二次藥害的前提下,及時補苗或改種,爭取把藥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