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江不招安,反而造反,那梁山軍馬有可能奪得天下嗎?

十二安


首先要明白《水滸傳》 其實就是一部小說而已,他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近日就暫且將這部著作當做歷史來解讀一番, 相信有許多人都喜歡看《水滸傳》,在看《水滸傳》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假如說宋江最終選擇的路不是詔安,選擇直接造反,樑上的好漢們能夠推翻統治者拿下江山嗎?

答案是否定的,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梁山好漢都不可能起義成功。很多人可能覺得梁山好漢各個英勇神武,如果造反肯定能夠取得一番成就,實際上全部是紙老虎,他們可沒有膽子和朝廷去作對,似乎在梁山眾多好漢中唯一說出造反二字的也就是李逵了,剩下的人打心眼裡是不想真的去造反的。

古時候造反可不是小罪名,只要失敗就是必死,所謂的好漢們真的有那個膽子嗎?未必吧,總之從原著來看,他們是不敢的。大宋為什麼一開始不滅了梁山好漢,因為在人家眼中這些人不過是烏合之眾而已,梁山偏隅一地,想要奪天下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歷史上本來農民起義勝利的就很罕見,更何況梁山還是這樣子。

假如說朝廷認真了,不說別的,僅靠一個託字,這些樑上好漢們都得被拖死,梁山好漢並不是鐵板一塊,各種小團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這樣的部隊去奪天下也不太可能,更何況他們的大哥宋江一心想的都是詔安。

如果去仔細品讀《水滸傳》你就會發現,宋江這個人骨子裡是忠於朝廷的,同時他是看不起他的這些兄弟們的,他想的只是去詔安,而不是自立為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實話,其實很傷人,梁山不招安,如果真打的話,沒有半分可能奪得天下的。

說梁山無法得天下,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 內部原因:說實話,梁山就是一個鬆散的組織,梁山一百零八將分為好多個小集團,宋江雖然是頭把交椅,但他本人在梁山中,無論文濤謀略,心機智慧還是武藝功法,全都不算出眾,之所以可以服眾,不過是因為他講義氣。換句話說,就是大家給你面子。但面子是別人給的,給你面子你才有面子,如果不給你,那麼你憑什麼服眾。而梁山眾人的想法也無法統一,就拿招安這個事情來說吧。梁山裡邊分歧就極大,但宋江有辦法壓制分歧沒有,沒有辦法。很簡單一個道理,假設宋江和林沖有了分歧,宋江不是沒有辦法殺掉林沖,這點宋江能夠做到,但殺掉林沖之後呢,宋江能當老大靠的是義氣,一旦他動了刀子,義氣也就沒有了,那麼他還靠什麼管理梁山,還憑什麼服眾,梁山將馬上面臨分裂。所以梁山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如果大家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宋江完全沒有辦法的,只憑這一點就註定了梁山得不了天下。

2.宋的原因:在水滸傳中的宋軍被寫得不堪一擊,屢屢被梁山擊敗。但實際上呢,如果宋真的對梁山重視,或者是梁山真的要做大,準備顛覆天下,那麼它能否成功的關鍵,其實也取決於宋的戰鬥力。

那麼當時宋的戰鬥力有多強呢。征伐梁山宋的主力西軍根本沒來,西軍也就是种師道、种師中兄弟手下的軍隊,也就是水滸傳中常常提到的老種、小種經略相公,梁山中好多人其實原本不過是西軍的中下級軍官。若是他們來了,梁山勝算幾何?

再有什麼擒拿呼延灼、關勝、徐寧,似乎大宋能打的將領都被收入麾下了,事實上真正能打的將領一個都還沒有出現。

梁山是什麼時候,宋徽宗時期,提到宋徽宗除了他和李師師的事情之外,靖康之恥也不得不提。金兵南下,徽宗被俘北上,這也就是在梁山之後不久的事情。這裡不是說徽宗,而是說北宋被滅之後,出現的絕世名將,岳飛。關勝這些加一塊的名氣恐怕都不及岳飛的一半,你能想象精忠報國的岳飛會投靠梁山。一旦梁山真的如同金兵那樣威脅到宋的存亡,岳飛難保不會提前出現,對上岳飛我怎麼都看不到梁山眾人的勝算。

另外還有一個絕世名將,和岳飛齊名的韓世忠,歷史上真正擒拿方臘的就是韓世忠,因為方臘和宋江,幾乎是同時期的,也就是說和岳飛不同,在宋江時期韓世忠已經在軍中嶄露頭角,要想奪得宋的天下,宋江需要打敗韓世忠和岳飛這兩位宋代的絕世名將,怎麼看都感覺梁山上的那些人物和這兩個比起來就是烏合之眾,不夠分量。

3.外部原因:其實外部原因前邊提到岳飛和韓世忠的時候,大家也應該想到了,那就是金人。不久之後大舉南下的金兵,歷史上宋軍伐遼不是靠的宋江,當然也失敗了。

即便宋江有心一統,那也不是說一兩年就能拿下宋的江山的了,你看看歷史上哪次改朝換代,打上個十年八年那都是短的,一旦到時候金兵南下,宋江靠什麼抵擋,局面很可能變成明末,起義軍,清兵,南明這樣的局面,而宋江手下的這些人物卻似乎沒有外拒滅遼士氣正盛的金兀朮,內壓擁有嶽韓的宋的能力,怎麼看梁山都是最弱的一方。

所以從這三點來看,招安其實是很明智的,就算宋江當時預料不到有岳飛、韓世忠和金兵的出現,但其內部的矛盾以及西軍的威脅那是絕對能看在眼裡的。宋江就是不招安,也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


葉飄刀


宋江造反是有可能奪取天下的,前提是堅持到金人入侵。

歷史上的宋江,只是一小股流寇,後來被張叔夜招募千人輕易剿滅,肯定不具備造反奪取政權的能力。這裡我們說《水滸傳》中的宋江。

《水滸傳》中的梁山兵力當然比歷史上強得多。宋江曾經自誇時是“雄兵十萬,上將百員”。按書中,宋江在征討遼國和方臘時,曾幾次和盧俊義兩路分兵,每一路都是三萬餘人馬。這麼計算,加上留守部隊等,梁山巔峰兵力應該是小十萬。而且其中頗有不少天下一流的猛將。能夠數次擊敗童貫、高俅率領的朝廷征討軍就是明證。

不過,憑藉這些兵力,暫時在梁山打敗朝廷征討是可以的,要割據一方卻差點味道。因為一個勢力要長久堅持,至少得有充足的經濟來源。梁山早期費用靠了晁蓋的十萬生辰綱,後來打祝家莊、曾頭市,以及李應、柴進等人的錢財維繫,再往後已經支持不住了,誆騙盧俊義上山一個目的就是解決經濟問題,打大名府、東平府、東昌府也掠奪了一些金銀錢糧。畢竟,半道上收買路錢,能養活王倫的幾百人,養活不了宋江的幾萬人。

可是,等周圍郡縣都劫掠一遍後又如何呢?朝廷以後會把這些地方變成軍寨,不會再給你送錢了。梁山要獲得穩定收入,總不能光靠劫掠。最終,還是無非兩條路,一是接受招安,吃皇糧,給皇帝賣命。二是自己拉開造反的架勢,佔領州郡城池,自己徵收賦稅,如同方臘那樣。

但這第二條路對梁山難度很大。以前梁山背靠山寨,抵擋官軍進攻,然後趁空隙出擊周邊郡縣,打了就走,可以說很是主動。一旦開始佔據州郡,那麼官軍征討就不必上你水泊了。他們只要分兵攻打郡縣,你救還是不救?不救,你的地盤就丟了,還是沒錢;救,你就得離開水泊的地理,去和官兵逐個爭奪城池。這樣實力消耗會比過去背靠水泊快得多,而且對軍事的要求也更大——《蕩寇志》裡面梁山已經發展到40多萬人馬,就是佔了若干州府,然後這樣被逐漸剿滅的。

所以,如果大宋一直是江山如故,那麼梁山要造反難度很大。憑藉梁山108人中的狗頭軍師吳用,是沒法承擔這麼大的戰略規劃的。梁山也缺乏治理地方搞經濟的人才。所以算起來招安才是正途。

只不過,如果梁山能看到未來之事,多堅持一陣倒是可以等到機會。方臘死是在1121年,而到了1126-1127年,就發生了靖康之恥,金兵進入,北宋滅亡。那時候,北方成為了一片群龍無首的地段,名義上交給金人的傀儡張邦昌。但廣大民眾則奮起反抗金人。

如果能堅持到那時候,宋江憑藉這數萬精兵和數十員猛將,確實可以割據一方,乃至奪取天下。但前提他必須補充大批新的人才,尤其是真正能規劃戰略的軍師類人才和適宜治理國家的文官類人才。


巴山夜雨涮鍋


假如宋江不招安,而是帶領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造反,成功的幾率和國足在十二強賽的幾率是一樣的0.02%,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宋江並不是一個明君雄主。

眾所周知,宋江是個好助樂施的仁義之士,仁德廣撒天下,被世人尊稱為“及時雨”,同時,他心胸寬廣、並且頗有領導藝術才能,也正是因為這樣,晚上梁山的他能力壓晁蓋當上梁主寨主。

但是宋江他也有致命弱點,一是眼界低,在他的眼裡只想為貧苦大眾解難,打抱不平,讓他們不受官府欺凌,除此之外並無遠大的政治抱負。他的眼光裡並沒有擁有整個天下的構想,他加入梁山也是被逼的,並沒有想到謀天下、奪天下、坐天下。因此,當朝廷對他進行招安時,他便蠢蠢欲動,因為在他骨子裡還是效忠朝廷的,他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禁錮了他思維的創新和眼界的提高。換句話,如果他不接受招安,以他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手腕,並不能當好“帶頭大哥”,如此一來,奪天下也就是痴人說夢了。

其次,百姓並非都熱衷革命。

宋朝雖然腐敗,但並沒有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而天下百姓也沒有到無衣穿無飯吃的地步,他們也沒有到為了生存而群起造反的地步。因此,如果宋江率梁山好漢造反,只有少量活在最低層被欺凌的百姓會加入其造反隊伍,而絕大多數因為還沒有被逼上絕路的百姓會執觀望態度。因此,失去了天下百姓這個“護身符”的支持,梁山好漢在梁山自營一畝三分地還能暫時維持下去,而要想奪取天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再次,宋朝並非一隻紙老虎。

宋朝官場雖然腐敗黑暗,但朝中卻不乏良忠勇將,各地均駐紮精銳之師。如果梁山好漢想奪天下,走出梁山這個易守難難的老窩,必將處處受到宋軍的圍剿和鎮壓,征伐之路可謂步步艱險,難於上青天。

當然,宋江如果帶領梁山好漢造反,立志推翻宋朝,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也不是一線機會都沒有。如果能和南方方臘這隻革命達成革命聯盟,南北呼應,以方臘的軍隊牽制住宋軍主力,宋江再出奇兵直攻京城,也有一舉拿下京城的機會。畢竟方臘大軍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這個在宋江招降後在征伐方臘時,梁山好損折大半就可見一斑。當然,這個就不是宋江一個人所能主宰的了,存在很多不可預料的因素,成功的幾率不會高於0.02%。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宋江的人馬不受招安也翻不起大浪。《水滸》是文學作品,其與史實的貼近度還不如《三國演義》。真實歷史宋江隊伍的將領沒有108人只有36人,而且是被打敗投降後接受的詔安。

方臘起義軍確鑿,當時佔據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義軍人數幾十萬,其勢力浩大遠超過樑山,當時接受詔安的梁山人馬不過幾萬人。對朝廷而言,宋江的隊伍不過是肘腋之患,而方臘的義軍才是心腹大患。而且方臘是被朝廷軍隊剿滅,抓住方臘的是韓世忠,而不是宋江手下的武松。

至於宋江部隊是否參加南征討伐方臘,至今史學家們還有爭議而無定論。本人想,無論他們是否參加了征剿方臘,都不會作為主力現身,因為那幾個人是不可能打垮方臘的,反倒會被方臘一腳就踏到地裡去。


手機用戶山丁子


沒有半點可能,若論戰鬥力,宋江的起義軍大概是兩宋農民軍中戰鬥力最弱的一支,屬於土匪割據勢力。被一個地方官張叔夜輕鬆吊打。

海州之戰中,張叔夜只用了一千多正規軍,就擊潰了宋江主力,並且迫使他投降。

當時張叔夜不過是個海州知州,相當於個市委書記,手上也不是朝廷的禁軍和西軍等精銳部隊,就是一群地方駐軍。然而就能以千餘人馬就將橫行河朔山東江蘇等地,坐擁數萬人馬的宋江勢力拿下,以此戰功被朝廷加封為直學士,並很快遷知濟南府。在濟南又平定了當地的一些農民起義,升封龍圖直學士,知青州。

其實你從小說也能看出來,宋江的梁山好漢們,戰鬥力和謀略著實太差,每次攻城都是吳用派時遷潛入放火,還總是失算,打個地主武裝曾頭市和祝家莊,都能損兵折將,宋江和吳用的智商堪憂。歷史上,他們的真實戰鬥力,就是一群不入流的匪寇。

所以,打他們,北宋都沒有出動當時的名將小種經略相公,別說種氏名將了,就是童貫童公公,他們也是打不過的,小說把他們美化太多了。

當然了,底層人民的反抗精神,我們是要鼓勵的,所以在歷朝歷代的小說和評書中,他們都是好漢和英雄。


平原公子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繼續造反下去,梁山軍馬有可能奪得天下嗎?有,那就是在夢裡。夢醒了呢?宋江團伙根本不可能成事。

你以為歷史上的宋江真的像《水滸傳》描寫的那樣,有一幫人馬,有一百零八名好漢?那是小說家編造出來的好不好?宋江實有其人,但只不過是北宋末的一股小匪而已,為首者三十六人,手下大概也就幾百人、上千人的規模。他最後也不是被招安的,而是兵敗投降。

來看《宋史·張叔夜傳》的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跟同時期方臘的民變規模相變,宋江就是毛毛賊而已。如果不是水滸戲流行,你恐怕連宋江的名字都不會聽說過。實際上,即便是方臘,規模也有限。兩宋300餘年,並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民變。北宋初期最大的王小波民變,並未蔓延出川地;北宋後期最大規模的方臘民變,也才佔領六個州(北宋末有三百多個州級行政區);南宋最大規模的鐘相、楊么民變,也只是限於洞庭湖一帶。

宋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是亡於內亂的正統王朝——兩宋均亡於惡劣的地緣政治與軍事失敗。非亡於內亂,庶幾可說明宋王朝的內部系統一直尚能保持正常的運作,沒有發生崩潰。

因此說,宋江一夥不可能奪得天下,除非做夢。


吳鉤的鉤沉


首先要談清楚,到底是談歷史,還是談虛構小說。

如果談的是虛構小說裡的世界,那麼梁山勢力當然有機會取得天下,因為無論朝廷派什麼能人來,都能被梁山一古腦都收為己用,最後朝廷就只剩一群飯桶了,不滅了才沒天理。


但要是談真實歷史呢?


梁山泊其實不是被招安,而是被剿滅的,,剿滅他的人是張叔夜。


張叔夜生於1065年,剿滅梁山擒獲宋江時是56歲,當時在海州任知州。(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市長),他可不是一般的文官,從年輕時就喜歡軍事,自身武力值也至少是80朝上走的。曾出使遼國,與遼人比射箭,首先命中目標。遼人驚詫,想查看他的弓。張叔夜以無前例為由拒絕。出使歸來後,張叔夜畫出遼國的山川、城郭、服器、儀範等資料,上呈宋徽宗。


宋江於1119年起事,縱橫十幾個郡,宋朝地方守軍完全奈何不了他,最後宋江打到海州時,已經奪取了官軍鉅艦十數艘。而且艦上裝滿了財寶和糧草,張叔夜派兵輕裝前去海邊,引誘宋江軍出來交戰。同時,張叔夜又吩咐士兵潛匿在海邊,等到宋江軍上岸與誘兵對戰時,突然放火焚燒宋江的船隊。宋江軍隊的士兵看到船隻被燒,急著回去搶救被燒燬的財寶,結果軍心渙散,這時張叔夜的大軍殺出,一舉擊敗了宋江。宋江於是投降。


當然歷史上也有其他的說法,比如《折可存墓誌銘》說:“公諱可存,字嗣長,府州之折也……方臘之叛,用第四將從軍。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將兵。奮然先登,士皆用命。臘賊就擒,遷武節大夫。班師過國門,奉御筆:“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繼獲,遷武功大夫。”


意思就是 武將折可存率軍剿滅了方臘,後來又接到皇帝的親筆命令剿滅宋江,結果不到一個月就抓住了宋江。


不管具體抓到宋江的,是張叔夜和折可存,從歷史上來看,宋江確實只是個草寇,並沒有和宋朝野戰軍作戰的能力。


閉家鎖的紅楓


梁山團隊如果造反,絕對不會奪得天下,造反成功是需要條件的。

領導人

1、領導人一定要有野心,要有雄才大略,要有改變社會面貌的決心。

宋江哪裡有這些?宋江最大野心的體現,也只是潯陽樓題了個反詩罷了。當然詩寫得不錯:“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可是即算這首詩有氣魄,也只是喝多了酒寫得。

宋江上了梁山後,只是帶領大家進行防禦性戰爭,基本上沒有主動進攻過朝廷衙門和軍隊;當了一把手後,更是把“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這樣的領導人如何帶領大家造反?

2、領導人的心裡要有造反的意識。

宋江只是被逼上梁山罷了,宋江的意識裡從來沒有過真正造反的念頭。從小,家裡日子過得不錯,家裡有錢;長大後,又當了公務員,福利待遇不錯,灰色收入也不少;父親的教育從來都是忠孝仁禮教育,沒有其它思想意識的衝擊。

試問,這樣的宋江如何造反,加官進爵、封妻廕子才是他的目標。就算勉強衝動造反,也會非常不堅決的

3、領導人要對造反的前景滿懷信心

這點宋江是一點都不具備的,宋江對自己的團隊關於造反的事宜,毫無信心。從和官府的戰爭,以及平常的生活中可以看出來,宋江是沒有造反信心的。

團隊

造反需要有一個心很齊的團隊,看梁山團隊,有官府下來的投降派,有從其它山頭過來的土匪派,有吃飽了沒事幹、湊熱鬧的富豪派,也有犯罪殺人後的逃跑派,還有跟著混吃混合的自由派。讓這些人同心協力造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造反成功更是難上加難。

先不說造反成功,宋江只是提出招安一事時,團隊內馬上出現兩派,一派支持招安(官府過來的投降者和富豪們),另外一派反對招安(比如武松、魯智深等),說明這個團隊關於造反一事,根本就尿不到一個壺裡。

環境

北宋大的環境,造反還不成熟。造反,要麼是朝廷太過混亂,如隋朝;要麼是政府太暴政,如秦朝;要麼是人民太疾苦,吃不好,穿不上;要麼是藩鎮割據,中央控制太弱。

可惜此時的北宋,基本沒有明顯的造反土壤。朝廷的皇帝除了不務正業(愛好詩畫),國防實力稍弱之外,內部人民生活富足,是當時全球數以數二的大國,政府也沒那麼暴,朝廷也沒那麼亂。所以造反的土壤並不太夠,特別是後期的徵兵,會非常之難。北宋的倒下,只會從外部被攻破,從軟弱的國防突破。

梁山從環境上來說,缺乏造反的土壤;從團隊來說,缺乏齊心的團隊;從領導人來說,缺乏有野心的領導。所以,幸虧沒造反,造反必敗。


藍風破曉


不能,“梁山好漢”說出去大義凜然,其實是一盤散沙,凝聚力並不如“梁山好漢”這四個字強,不但如此,像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小旋風柴進以及林沖這些離心力量其實還是很強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能夠一心一意呆在梁山的並沒有幾個人,反而是把梁山水泊當成“避風港”,正兒八經的避風港,這些殺人犯奸淫擄掠無所不做的盜賊,本就做人的底線極低。

而且能夠安心呆在梁山水泊的,好像也是實力不如名氣的一群沽名釣譽之輩,大樹底下好乘涼,像武松這種實力派,其實是很不屑於與這些歹人為伍的。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他自己也是個歹人,但他卻是個拳頭硬的歹人,基本上可以做到想打誰打誰。


這些無節操無底線的歹人,有好處還好,真要讓他們提溜著腦袋跟官軍玩命,估計多數人早就逃之夭夭了。為什麼在征討方臘的時候,還有那麼多人願意出工出力呢?

這裡就要說下宋江了,會忽悠,搞得大家都以為要去享受榮華富貴呢,結果還沒明白過來好多人就見閻王爺還債去了,只有像武松這樣的明白人才能夠撥開雲霧見本質,出工不掏力,留了條命。

這又說明了一個問題,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很多人沒有,就那些個盜賊流寇,斷然玩不過宋押司的套路,他本來就是玩腦子混日子的,若是不能忽悠這些個大老粗,那還混什麼江湖。

但這種雕蟲小技斷然不可能成大事,梁山水泊的一畝三分地,就夠宋江掰扯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