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的“借二不借三”是什么意思?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晕晕的Honeybaby


农村老人说的“借二不借三”是什么意思?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借”字一出口,就知有没有!所谓“借”,不是借钱就是借东西呗。在过去的农村,人们物质匮乏,互相之间借个自行车骑骑,借个小农具铁锹,镰刀什么的使使,在婚丧嫁娶时借个桌子,凳子,借几个锅碗瓢盆,那都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互相之间借一点钱,应个急,也是经常的事儿!但该不该借?借多少?却是人们大伤脑筋的事。农民网红朱之文在唱歌火了以后,村里人不是就有很多人向他借钱的吗?!



这里的“借二不借三”就是人们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活哲理,意思是在两种情况下应该借给,有三种情况下却不能借给!还有地方说是“借三不借二”!

那什么情况下应该借给呢?两种情况

一是喜事可以借。农村人给儿子结婚要盖新房,要出彩礼,往往是一家人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便向亲朋好友借。这种借的行为人们是能够理解的。结婚之后,借债人也是能够积极偿还的,这就是个应急的事,应该借!

二是难事急事应该借。比如有人生病了,需要马上手术,亲朋好友们凑一凑,帮他度过这个难关,也是清理之中的事。再有比如说,家里老了人,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办丧事,亲友,邻居们也会伸出援手,借一点钱给他,大家凑一凑办了事再说。这两点可以分开说,也可以作为一点来说,所谓借二或者借三,都是这个道理。

这两三种情况下借的钱,人们大都能遵守信用还了钱,也能心怀感激感恩你的帮助!



那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借呢?三种情况

一是指那些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的人。你借给他钱,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另外呢,你还助长了他好吃懒做和赌博的坏习惯,可谓得不偿失。

二是拿高利息引诱你的人。这些人会对你讲,你借给我钱,我给你付高利息,别人给你三分,我能给你五分!记住这个一定是套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会有那么多天上掉馅饼的事,那么高的利息总得有来源!做什么买卖她可以有那么高的利息呢?分析一下你就明白了。那就是套你的钱,你连本金也保不住,更甭说利息了。有的人更精,前一两个月先给你按约定付利息,等你把自己的老本儿和周围亲朋好友的钱,都凑起来借给他的时候,他就跑路不见踪影了!

三是耗费你信用的东西不能借。现在有很多人要贷款,需要证明人,担保人。如果有人让你干这样的事,千万别!我自己就干过这样的事,还是给自己的亲人担保,但他还不起本了,最后自己连本带利都替他还了!

可见,善心也不应该泛滥!做好事也应该有度!咱有能力借钱给人,一定要做到救急不救贫!要救人于水火,却不能惯他懒和无赖的毛病!

可见,农村老话来源于生活,意味深长啊!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并加以借鉴!




村姑说村事


借东西……有借有还,在借不难。道理就这么简单!做人做事一定要讲仁义道德!能借钱给你的人才是真心的朋友和好人,但是,不是放高利贷!


晏泉水


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也就是说一个人为人处世要有信用。

朋友之间,能够借钱和借物的都是十分要好或者值得信任的朋友!

中国古话有说事不过三,当一个人失信了两次,你的信用值也就接近为零了!那这种朋友请绝对不要在给他第三次欺骗你的机会。


宜人宜事


意思是说当你找别人借东西时第一次借给你,你没有还给别人,你第二次再去借,又借给你,你又没有还。当你弟三次再去借时,人家还会借给你吗?由其是借钱。所以说三不过二。


凉山彝乡风


第一次借给你钱,你没有还我,第二次又借给你钱,还没有还我,古老的句子,在一,在二,不在三,和交朋友一样,一次两次的骗我,还有第三次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