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

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
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

梁园交通便捷,是合肥、全椒、定远三角地带农副产品的集散地,百业兴隆,市场繁荣。繁荣的经济,养育了一方文化。早在明清时代,梁园讲评词、说大鼓就悄然兴起;清末民初,梁园就出现过庐剧和京剧混演的乱弹班社,民间亦有玩灯习惯,一时文化活动相当红火,尤以说书为甚。

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
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

1942年,梁园在遭受日冠多次火焚以后,不久又恢复其盛景。抗战前有四个点:南街仓房万兆仓,北街当铺(先是李府后改官办),中街慎城城隍庙,横街露天场。除露天场外,其它三个点是每天下午和晚上都有人说书。逢二、七大集的晴天下午也有人说书。抗战胜利后,书场也改了地点,重点在“大牛市”。(大牛市是在原万兆仓旧址上辟的牛交易场所)。经常来梁园说书的有沙门子弟以陈存武为代表和白龙黑大汉为代表;一般来过梁园说书不下20多大鼓艺人,说的主要曲目有《五虎平南》、《十把穿心扇》、《说唐全传》《岳飞传》、《杨家将》等传统曲目;解放后增添了现代曲目《儿女英雄传》、《林海雪源》、《铁道游击队》等。当听书人听到:“人到茶亭要歇站,马到凉亭要吊荫,诸公歇歇请稍座,喝杯黄茶定心”时,人们就开始掏钱,凑关子,只要是坐着听书的人都自觉给钱。

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

安徽大鼓,唱腔韵味浓,说的朗朗上口,掷地有声,听了前情想知后情,书到三关,越是迷人。

唱书人的本事在“扣子”,亦称“弦子”,弦是拴住人心,“扣”能扣人心弦,唱书好的人,唱、白、念、打(打皮子)四功俱佳,时而加之逼真的表演,人一听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人称当时沙门除存武有十八根“弦”,在梁园曾哄动一时。

就场面而言,安徽大鼓和评书两者有所不同,大鼓可在露天也可院内,唱书时可坐着,书到紧要时可站着。大鼓有架子,观众坐在板凳上围着唱书人在前、左、右三方。挡街的评书场全是露天,流动的,讲书人面前一长条台子,右手拿着把折扇,桌子上放着惊堂木,板子一拍,别有风味。

唱大鼓、说评书一般都有通用套路,悲欢离合,荣辱迁入场面都适应。特别是安徽大鼓套路最多,形容武将勇猛时,“枪头一翻,挑死13,枪头一扭,挑死19”,说姑娘漂亮时“艳如桃李,脸若桃花,比花花谢,比玉玉瑕,有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貌”,说到帝王住处,是“天上神仙府,人间广寒宫;天空现彩,宝殿生辉,醉乐悠扬,香烟缭绕。”说到起驾时“左右站的是紫袍银带大臣,后边站的是翠袖霓裳嫔妃。”......

每有新人或老人再来梁园说书时,总有精彩书帽,凝字炼句,用字精巧,平仄协调对仗,常用西江月词牌:“侠烈英雄本色,温柔儿女家风,两般若说不相同,除是痴人说梦。”用典贴切,烘托热烈气氛。

听书长智,消遣娱乐,正是适应了古梁园市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建国后,梁园文化站曾辟活动场所为书场,一直延续至今。

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
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哦

您看此文用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

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梁园故事丨梁园书场秒,转发只需1秒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