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起靈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麼意思?

順林海


大聖人

孔子的追隨者孟子(公元前371年——289年)把“孝”提升到了很高的位置,在他的意識裡,“孝”是一個人人品的基礎,如果一個人連“孝”的概念都沒有,那麼,他就是一個失敗的人,將來註定幹不成大事。

孟子把體現孝道的行為分成三個,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不孝有三”。第一,不能贍養父母和關愛家人的人,稱不上孝子。第二,不能尊敬父母和履行本分的人,稱不上孝子。第三,不能安身立命,不聽父母話,為父母送終的人,稱不上孝子。

可見,孟子對“孝”的闡述更為具體,也更接地氣,是實實在在教導人們怎樣盡孝。所以,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遵守。

像農村老人過世,後人穿白戴孝,為老人送終,就是體現孝道的一種具體方式。在送終時,還要舉行一些傳統儀式,比如,摔碎瓦罐,同樣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傳承。

關於“孝子摔瓦罐”的文化傳承,則跟南北朝西魏時期形成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關。南北朝時期,戰火不斷,許多人家的生活朝不保夕,那些貧苦人家的日子更加艱難。西魏北方某地有一戶四口之家,成員為父母,妹妹,以及小夥子。在兩年內,四口之家發生重大變故,因為飢餓和疾病,母親、妹妹和父親相繼去世。

到父親去世時,四口之家已經一貧如洗,小夥子連埋葬父親的一口薄棺材也買不起,甚至連擺放在父親靈堂前上香的香碗也沒有。小夥子無奈之下,狠下心拿出家裡僅有的一隻陶罐,陶罐裡是半罐種子,是來年播種的唯一希望。他決定把陶罐當做香碗使用,把種子拿去換一片席子,作為下葬父親的工具。

在倒出種子時,小夥子不小心把陶罐掉在了地上,瞬間摔碎,種子撒了一地。小夥子看到此情此景,傷心得嚎啕大哭起來。他的哭聲吸引鄰居前來,當鄰居得知此事後,為小夥子的孝心大為感動,父老鄉親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你一文,我兩文,他三文地湊錢,為這家人辦理好喪事。

從此,這則故事被廣泛流傳起來,是孝子盡孝的具體體現。這則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無論日子過得富貴還是貧賤,為父母盡孝道是做人的基本原則。而喪事又是人生最後的一件大事,不論是富貴人家還是窮苦人家,都要把這件事一絲不苟地做完,才算給生命歷程畫上圓滿句號。否則,在世的和去世的人,都會落下詬病,被人們說三道四。

再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孝子,為了傳承盡孝的品質,就一直用“摔瓦罐”的方式,延續著這種觀念。所以,我們會在一些土葬儀式中,看到起靈前,孝子會把一隻瓦罐高高舉過頭頂,讓其掉在地上打碎。

如今,“摔瓦罐”被融入了一些新意,象徵著一個生命徹徹底底地破碎和消亡了,把瓦罐摔出去算是跟這個生命做最後的告別。同時,也表示人已經死了,有去無回,活著的人要節哀,將喪親之痛摔出去,振作起來好好過完餘生。


鴻鵠迎罡


農村起靈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麼意思?農村農民話三農,看到了,還是說說孝了摔瓦罐的真正含義。


在我們河南,老人死後,在起靈之前摔瓦罐,就是叫《摔勞盆》。而不是所有的孝子,都有摔勞盆這個權利。只能是家中的長子,才配得上摔勞盆。
家中無論女兒多少,那怕兒子最小,這個勞盆必須有兒子摔。家中無兒單有女兒的家庭,經祖人協商有侄子帶勞。

首先說一說摔勞盆必須是長子,按過去的說法,長子如父。老人去世後,家裡一切事物,聽從長子接排。把過去的一切摔掉,重新開始。也就是家裡的家業,有長子繼承說了算。

獨子多女戶,無論兒子大小,女兒出嫁沒出嫁,這個勞盆必須是兒子摔,說明整個家業是兒子的。

毫無疑問。侄子摔勞盆,也就繼承了叔叔大爺的家業。摔勞盆的真正含義就是繼承。客觀的說,勞盆摔過後,過去的一切不復存在,新的一天開始。


農村農民萬歲


我是農村人,今年己五十多歲,經常參加農村各種不同場合的白事(喪事),起靈之前孝子摔得瓦罐是什麼意思呢?說來話長,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受歷史封建制度的影響。人們追憶死者的方式,可以說,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差異。筆者生活的區域是華北平原。我們這裡摔的瓦罐,叫老盆,何為老盆。人死為大,可稱老。而盆?古代勞動人,吃飯用的不是碗。而是陶瓷盆。將老盆摔在棺材的大頭上。寓意為死者送的最後一餐飯,摔碎是為了讓死者能夠帶走的意思。細心觀察,不難發現,農村盛殮死者的棺材大頭,都是用的厚厚的木板。後邊這頭略薄。棺材的組成,由三塊長板和兩快短板。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萬一有個三長兩短"的由來。



喪事,在農村被看成是一個家庭非常隆重的事情,要有家庭的最長者來主持,去延續。象摔老盆這樣的大事,必須有長子來完成。包括舉幡和摔老盆,如果長子己逝。則有長孫來完成。其他弟兄或旁系,只有舉孝棒的權力。



當然,在起靈前,是要將老盆一次性摔碎,不可來第二回重摔,否則,不吉利。如果孝子一下子沒有將老盆摔碎。則有架扶孝子的人,用腳將老盆踩碎,然後上路,整個過程才算完成。


巍巍太行59



農村起靈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麼意思呢?我來給大家說一下。

人在停喪期間,靈前放有三個離不了:香草烏盆長明燈。

長明燈是用來為親人照明的,所以不能滅,滅了他們就會摸黑走路;香是為老人指路的,煙走到哪裡,魂就跟到那裡,所以香也不能滅,滅了就會找不到方向。

那烏盆是幹什麼用的呢,是為老人攢錢用的,也就是儲錢盆。

烏盆用時,兒子、女兒要用鐵絲砸成錐子狀,各要在底部鑽一個洞,兒子要順時針、女兒逆時針鑽動,不準來回鑽,直到鑽透為止。

鑽好後,將烏盆置於靈前,凡鄉里親戚朋友送來的燒紙,都會放進去一部分燒掉,為老人上路準備紙錢。

下葬起靈時,孝子中的老大,如果老大死亡,則由長孫頂起烏盆,被人攙扶著走到在陰陽先生點燃的煙火後邊跪下,等待起靈後帶老人上路。

煙火是由亡者的枕頭糠和杆草混合後點燃的,意在燒煙送老人魂靈上天。

待抬重人一聲起靈,長孝子或長孫則將烏盆從頭頂拿下,向火堆旁預先放置的石頭上摔去,名曰摔老盆。這是在給老人上路送錢花呢!當然用勁越大,烏盆越碎越好,

摔完老盆,孝子和親戚等就會在前邊帶路,把老人送到墓地下葬。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根據有些老人說,摔老盆是幫助過世的人把錢方便帶走,也有的人講,摔老盆是希望過世的先人保佑兒孫後代碎碎歲歲平安,究竟摔老盆是什麼意思,因為我懂得不多,我也說不太清楚,如果有哪位朋友知道摔老盆是什麼意思,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家和興旺\n


這是一個關於農村喪葬儀式的重要問題,很有意思。在我的陝西關中老家,稱為摔火盆,這種民俗從前很常見,至今某些村落依然在保留。在死者入土之前,棺木要從家裡靈堂中抬出來,放到靈車,開往墓地,這個過程叫做起靈

抬棺木人被稱之為祥奉,起靈之時,一般由兒子摔破瓦罐。目前在北方農村的葬禮中,特別是土葬儀式中,廣泛保存著這個習俗。

那麼,被摔碎的瓦罐是什麼,有什麼功能呢?這裡的瓦罐,其實就是死者喪禮期間靈位下的燒紙盆。

往往是和長明燈擺在一起,有的地方是罐或瓦,也有的叫做紙錢盆,紙火盆,香火盆,表明後代香火旺盛,延綿不絕。在名稱上,有的地方還叫摔瓦,摔老盆,摔喪盆,摔屍盆或摔火盆,地域不同,稱呼不同。大概在早上六七點,村裡幫忙的基本來齊,開始最終葬禮的進行。靈車準備好之後,壯年男子們進入放置棺木的房間,也就是靈堂。

由葬禮大總管或村裡的長者給棺木上貼上麻紙,蒙上繡有萬古流芳或其他字的紅色棺材罩,起靈開始,哀樂響起,吹鼓手也開始演奏。眾人抬著棺材走向靈車,孝子頭上頂著燒紙盆,在路過門口的時候,要將這個盆摔碎,並要大聲哭,表示死者在家裡的最後一天了。

死者生前吃飯,死後燒紙,燒紙盆的摔碎,也表明了陰陽兩隔的儀式性意義。一般來說,燒紙盆中積累著喪禮期間的紙灰,彙集著親友的思念和哀悼,散落一地,暫時也不需要清掃,讓風自然吹走。

而且,摔破那一瞬間,無法重圓,破碎不堪,也象徵著一個生命的徹底消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標誌作用。如果摔不碎,那就是家裡的聚寶盆。有的地方還會讓舅舅來摔。可以說,傳統中國農村有很多講究,很多儀式,非常樸實,都有一定道理和價值,是真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慎終追遠的智慧。

農耕文明的精髓就在於一系列村落的共同活動。可惜現代懂的人越來越少了,逐步在消逝,成為一個過去的歷史記憶。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我是殯葬禮儀師,說一下這方面的認識~

任何一種能夠源遠流長的形式必有一定的文化作為依託,殯葬禮儀作為傳統習俗也必然是文化的一部分,就像《入殮師》,入殮的背後也有文化的支撐才能溫情,才能感人,所以也只有瞭解了文化才能傳下去。

摔盆是漢人的禮儀。這個盆正名叫“陰陽盆”,俗稱“喪盆”。是人去世後,家屬給亡者燒紙錢用的,去世後第一次燒的也就叫頭紙錢,要燒三斤六兩。而起靈後摔盆,通常是以男性為主,亡者長子或者長孫來摔。那麼很多家屬會問為什麼要摔盆,不摔行不行?因為要符合現在社會的現狀,跟家屬講的最多的說法是,舊時摔盆是確立跟亡者的親疏關係,也就是說誰摔盆誰就是亡者財產的繼承人。但是到了現在以家庭為主的社會活動群體,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女孩子,又不能不摔,所以又得從民俗說法裡去找。

在民間習俗裡,瓦盆的形式有多種,其說法也不一。主要的有,一是說這代表亡者的鍋,摔得越碎亡者越容易攜帶,瓦盆摔碎了,跟亡者說一路走好,也是跟亡者說你現在是去另一個世界了,除非瓦盆重聚,不然到了陰間繼續用鍋開火生活,好好的去投胎。

還有種是,瓦盆底有個洞,流傳的說法是:陰間有位強迫死者喝一“迷魂湯”的婆婆,使其神智迷糊,喝了以後忘記陽世的親人,兒子準備這一有孔的瓦盆, 可使“迷魂湯”漏掉,並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誤飲。還有的人說,人生浪費很多水,到了陰間要被罰喝髒水,喝不完不能投胎,那麼多水怎麼喝的完,就用這個帶孔的瓦盆去舀,可使髒水漏掉。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殯葬並不像從前的草蓆裹身就能埋掉。但大多數人對於人死後該怎樣做並不清楚。我希望能將“厚養禮葬”的觀念深入現代人的思想中。


逝聖歸和


死者為大,入土為安,即表明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又顯示對逝者的尊重。

生老病死是在平常不過的事,城市實行火化,入葬的儀式就簡單了許多。在農村,土葬居多,很多老規矩依然盛行。比如守靈三天,在大街上焚燒死者衣服等等。而孝子摔瓦盆就是出殯前一項重要儀式,那麼孝子為啥要摔瓦盆,這裡究竟有什麼說法呢?



瓦盆各地叫法不一,有的稱之為吉祥盆,有的喚做金錢盆,當然,叫孝盆子的居多,這是給逝者燒紙錢的專用盆。一般都是從集市購得,它直徑大約4寸,深約一寸,底部中間還有一個圓孔。

關於孝子摔瓦盆說法有多種,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瓦盆相當於老人生前吃飯用的鍋碗,把它摔碎了,就可以讓老人不在留戀人間煙火,安安心心到另一個世界。還有一種說法是怕老人在奈何橋上和迷魂湯,把瓦盆摔碎了 ,老人就沒有了和迷魂湯的工具了,如此,就不會忘記自己在世上的親人了。總之,它寄託了生者對逝者的依戀、關心。



瓦盆雖小,干係重大,不是誰都可以摔的。一般摔盆的重任有長子擔當,長子不在,有次子來完成。如果老人沒有孩子,就有親侄子來執行,女兒是沒有這個權利的,這也是農村重男輕女一個重要原因。沒人摔盆子,不僅意味著絕戶頭,老人也會走的不安心。

盆子要求一次性摔碎最好,摔兩次就有些不吉利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都會在孝子面前放一塊石頭,盆子摔在上面,幾乎都會粉身碎骨。如果真的沒摔碎,抬棺的人會上前用腳把它踢碎,這才開始出殯。

農村過去死一個老人,會驚動一個村,大家都會去幫忙。現在雖沒有過去那麼隆重,但守靈、摔盆子這些老規矩還是被一代又一代傳承者。這既是傳統,又是我們民族的一個特色 ,充分反應了兒女對已故父母的敬重與追思。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問:農村起靈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麼意思?

過去父母亡故叫"當大事″。

起靈之前,主孝子摔瓦盆,扛引魂幡,這是農村習俗。

這摔老盆的習俗,各地有各地的說法。但最早的早普遍的說法是古代一個故事。

年代不可考,就是古時候吧,有一家老人故去,兒子很孝順,但家裡很窮,無錢葬父,但喪父乃"當大事″,家中只有一陶罐谷種,他把陶罐砸開取一碗放在靈前,想用谷種換一領席子葬父,鄰居們受到感動,湊錢買來一口薄皮棺材,幫他辦完喪事。

從此留下習俗,周圍凡有老人故去,無論窮富,出殯起靈前都要摔瓦罐或瓦盆,這叫破家葬老。

意思就是"當大事",為葬父母傾其家業,日子不過了也要盡孝道。

以後就是"窮兒不可富葬″,以摔老盆代之。






金蘋果老楊


問題:農村起靈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習俗和講究時值今日依然在沿用,在農村參加過葬禮的朋友應該都見過,就是農村在埋葬老人時,當棺材由眾人抬起的那一刻,一般由家裡的兒子將燒紙錢的土瓦盆或瓦罐重重的摔在地上,摔的粉碎,那麼這個摔瓦罐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取義歲歲(碎碎)平安,讓老去的親人在天之靈保佑孩子們歲歲平安。


在農村摔瓦罐這個也是有些講究的,不是說那個人隨便就被叫來都可以摔的,老人去世後,給老人戴孝帽的都是孝子,而這個摔瓦罐的一般是家裡的老大兒子,如果沒有老大,那麼按照年齡順序,長幼順序來選人。如果家裡的男孩子還比較小,沒有力氣舉起瓦罐,而父親發生了意外死亡,那麼可以在妻子的幫助下一起抬起瓦罐摔下。對於家裡沒有兒子的,我們這裡可以由上門女婿來摔這個瓦罐。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孝子摔下瓦罐後,需要從棺材的下面有大頭爬進小頭爬出,這個時候就可以起靈前往墳地入土下葬了!這個每個地方的說法不一,有的地方只摔瓦罐,人不用爬棺材,有的地方說女婿不可以摔瓦罐,還有的說無子無侄沒有人送終的不摔。也不知道大家哪裡也是不是這樣講究的呢?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作者、三農問答達人,我將以專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專講三農問題,為大家解疑答惑,歡迎大家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