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了有什么表现?

果果爱分享


Hello亲爱的宝爸宝妈,蜜桃姐姐来咯!

许多人将抑郁与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期联系在一起,但据美国国家精神疾病联盟(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disease)的数据,估计有2%的学龄儿童也患有这种疾病。能发现问题并及早寻求治疗对孩子来说才是好的。

儿童抑郁的危险因素

虽然有些孩子可能有更高的风险,但重要的是要记住,任何孩子都会经历抑郁。我们认为做一个孩子很容易,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生活是充满挑战和痛苦的。那些因为长相或兴趣而感到“与众不同”的孩子,以及患有学习障碍或学业失败的孩子,更有可能患上儿童抑郁症,那些面临严重健康问题、长时间住院、家庭问题(如离婚、家庭暴力或药物滥用)的孩子也是如此。遗传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一级生物学亲属患有抑郁症的儿童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没有一级生物学亲属患有抑郁症的儿童的两到四倍。

通常抑郁症没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它是由不同因素的组合造成的。寻找‘确凿的证据’或推卸责任是没有帮助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适得其反。通常情况下,孩子们会因为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而变得抑郁,比如严重的疾病,或者心爱的亲戚、同伴或宠物的去世,尤其是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或社交方面没有取得成功,或者家里有冲突,比如父母之间经常吵架,或者即将离婚,他们也会变得抑郁。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对这些事件产生抑郁的反应,但重要的是,如果孩子确实出现了抑郁症状,就应该寻找他们的症状和体征。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在症状开始后的3个月到1年内就会得到缓解。

儿童抑郁症状

那么,怎么知道孩子是抑郁还是有点忧郁呢?孩子们没有真正的抑郁测试,所以很难判断。父母需要依靠自己的直觉。任何情绪或行为的变化——睡眠时间变长、饮食习惯变了、注意力难以集中、总是很悲伤等,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一周或更长都需要引起注意。

了解孩子的抑郁症状很重要,这样父母才能准确地了解孩子的痛苦。需要注意的是,有任何抑郁症状的孩子实际上可能并不抑郁。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能会写故事或诗歌,或画画,以洞察他们的情绪。如果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种治疗,应该鼓励。但如果父母关心孩子写了什么或画了什么,那就寻求专业建议。

家长们还应该注意儿童的这些抑郁症状,这些症状是由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和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汇编的。

  • 睡眠困难或不安;难以集中精力或精力不足;
  • 经常抱怨身体不适,如头痛和胃痛;
  • 持续的无聊或退缩/对朋友和喜爱的活动兴趣减退;
  • 成绩变差、在学校惹麻烦、或者拒绝上学;
  • 饮食习惯改变;
  • 愤怒、易怒、悲伤、哭泣或情绪波动大;
  • 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自卑;
  • 谈论死亡或自杀;
  • 努力离家出走;

如何处理儿童抑郁症

如果担心孩子可能情绪低落,那就试着温柔地接近他。找个时间,让你们俩都能心无旁骛地交谈——身边没有电子设备或兄弟姐妹,而且不是在飞奔上学或上床睡觉前的两分钟。

  • 提问开放式的、非指责性的问题。

比如“我注意到你对足球不那么感兴趣,这是怎么回事?”或“你在学校时感觉如何?”孩子可能会回答:“我只是不再喜欢足球了。我想试试足篮球。”但如果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不喜欢足球。”家长最好试着让他放心,慢慢想,随时都可以跟自己说话。

  • 问孩子是否愿意和心理医生谈谈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想谈论他们的情感。留意孩子的表现,继续说:“我想听听你的感受。需要我怎么做呢?”如果孩子的行为或情绪限制了生活或(影响)家庭活动,如果他不能表现出正常的快乐,不能入睡,那么是时候寻求帮助了。

当世界发生糟糕的事情时——自然灾害、名人死亡、恐怖袭击——孩子们会感受到影响,尤其是焦虑的孩子。与其假设他会忘记这件事,不如谈谈这件事。告诉他基本事实,并准备好应对任何额外的担忧。如果他已经在学校或操场上听说过这件事,问问他:“到目前为止,你对XXX了解多少?你有什么问题吗?”家长需要冷静,并解释说讨论这件事是可以的。如果家长自己不知道答案,也告诉他。让孩子放心,这个事件已经被解决,有相关部门采取了安全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

治疗儿童抑郁症有两种主要方式:心理疗法和药理学。心理疗法,或谈话疗法,依靠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或社会工作者)帮助孩子克服负面情绪。

药理学依靠药物治疗抑郁症。和所有药物一样,抗抑郁药物也会有副作用,如果孩子的医生推荐使用药物,家长们应该警惕地询问这些药物的益处和潜在风险。

不知道各位宝爸宝妈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进行留言哦~蜜桃姐姐等着你!ღ( ´・ᴗ・` )比心


蜜桃姐姐


其实很多孩子是不知道自己处在抑郁的情绪中,同时我们在学咨询的时候,很多老师有时候会说,很多孩子或者说儿童,儿童出现危机干预的概率也是比较低的。不过这是题外话,我们继续来看孩子如果抑郁的话有什么样的表现。

1)情绪状态: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变化,不同性格的孩子的情绪表现有时候会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的表现可能会是发脾气或者烦躁不安为主的。也有的孩子会变得不愿意与人交流,或者变得沉默寡言。

2)行为问题:

很多孩子在有焦虑或者抑郁的状态下,一般会表现在行为上。比如,你会发现孩子早上变得起床比较难了,或者做事情拖拖拉拉。有一些更加直接的行为上,比如你发现她没有办法很好得完成自己的作业了。以及你发现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注意力不太集中。一般情况下父母会认为孩子很懒,不努力,但是没有想到孩子现在正在被情绪所困扰。

3)其他的一些变化

比如你发现孩子变得反应有点迟钝了。胃口不好,变得不爱吃饭了。晚上睡得也不好,很晚你发现孩子还没有睡着。孩子本来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但是现在好像对什么东西都有点郁郁寡欢,都不太感兴趣的样子。

这是我知道的关于孩子的抑郁的一些可能的表现,还是那句话,孩子的抑郁或者焦虑很多时候都会很直接得表现在他的行为上,父母很多时候不要直接得去归因说是孩子的品行问题,现在这个时候可能你的孩子正在遭遇到情绪的困扰。


希朴羊


首先,小孩是有患抑郁症的可能的,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中,也是有对应标准的。但是孩子的发病率较低,需要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持续两个月以上,破坏性心境等持续时间需要1年(成年人两周),发病率一般在2%-5%。抑郁症的症状有很多,核心的症状是心境低落,兴趣减退,情绪低落,睡眠问题等。但是抑郁症状谁都有,但是不是谁都有抑郁症。因为抑郁症状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消极体验,而抑郁症是这个表现程度更重,时间更长。对于孩子,可能还有其他表现,比如持续的心境低落,易激惹等等。

精神障碍很复杂,不是只有抑郁症这一种,相似的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精神障碍。要予以重视,但是也不要过于焦虑和主观。孩子患精神障碍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精神障碍原因不明,但是遗传,神经递质改变,应激事件等等,都是可能的诱因。

对于障碍的确定,一定是医生的诊断是最主要的。孩子的精神障碍比较少见,建议带孩子去精神障碍专科医院,比如北大六院,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等。医疗资源更好,医生的经验更丰富,更有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既不要过于担心,同时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切都是以专业医生的判断为主,其他任何的知识,都是作为科普和对于疾病的了解。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青音约”的头条号,向我们提问或私信留言,我们帮你解忧,让我们一起活出本真,爱人悦己


青音约


孩子因为心理生理各方面尚未成熟,自身保护能力弱小,当父母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和思想变化时,很多生活事件的发生,让他们无法及时消化,容易引起心理问题的发生。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初中留守女孩被老师性侵,在农村没有有效的帮助渠道,使她心理情绪得到及时的纾解,导致她开始自我封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走不出来。还好后来事件爆发,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总算是走出来了。看到孩子这个样子,作为旁观者都是心酸的。我知道,这也是暂时的,要走出这段阴影,也许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所以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我感觉真的比读书成绩要重要多了。

孩子的抑郁是一种以持久的显著的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障碍。在缓解期间精神活动正常,不过有反复发生的倾向。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行为障碍、躯体症状等。心境低落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快、悲伤、压抑、自我评价过低。对游戏和日常活动丧失兴趣,认为自己笨、愚蠢,显得有些孤独、退缩,甚至有的还会有自残或者自杀行为。当我们看到孩子情绪低落时,先要关注他平时喜欢做的事情,是不是开始丧失兴趣。这是一个最显性的特征了。在行为障碍上主要是动作迟缓、活动减少、精神萎靡。不过也常有表现为多动、不听话、不守纪律、逃学、打架等等。在躯体障碍上有头痛、头昏、胸闷、失眠、食欲减退等。

要明确孩子是不是有抑郁,除了结合上述三个方面去观察,还要结合孩子过往的表现来看,找出里面的差异性,看看是暂时性的情绪状态不稳定,还是真的有心理问题。如果确实有这方面担心,还是去求助专业人士比较放心一点。


鹈鹕心理


最近给我留言的朋友中,让我感到特别心痛的是几个孩子,他们知道自己有抑郁的症状,也认识到可能是得了抑郁症,感到非常痛苦,希望有人可以帮助自己,但是身边的人包括父母都不相信。今天我就要聊聊这个话题,孩子会得抑郁症吗?该怎么预防和帮助他们?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孩子会得抑郁症吗?

是的,儿童和青少年都有可能得抑郁症,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率低、诊断难度较大,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是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请父母一定要细心关注,孩子是否会出现以下的症状:

情绪上的改变:孩子突然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少语、有时无故哭泣、易忘事、喜独处、经常自责,对平常喜欢的活动也不再有兴趣。严重者可有自伤及自杀冲动。


行为上的改变:过去很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好顶嘴、不听话、表现易激愤和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小伙伴的关系逐渐疏远。


躯体上的改变:孩子在躯体方面可表现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痛,胸闷,腹痛,乏力。



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的表现

3~5岁:学龄前儿童抑郁症会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有自卑自责、自残和自杀表现;

6~8岁:主要有躯体化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痛、不舒服,或者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

9~12岁:表现为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

12~18岁:表现为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



引发孩子得抑郁症的因素

  • 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家庭关系的研究均表明儿童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

  • 关于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将导致或加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而给以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温暖,将能减轻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或减少患病概率。此外,家境贫寒的青少年患抑郁的概率更高。



    • 人际交往是孩子自我肯定和自我塑造的路径,尤其是性格敏感、情绪化的孩子,更是如此。长期处于不受欢迎的人际环境里、或者突然换了新环境,都易使孩子出现抑郁情绪,如果家长发现的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抑郁症。

    • 儿童青少年抑郁的促发因素主要源自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即各种应激生活事件。例如:健康状况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



    • 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更易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问题,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易引起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发生。另外,住院也易引发抑郁,原因是住院扰乱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孩子感到挫折或限制、与熟悉环境分离而产生自卑感、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孤立、对他人敏感等。

    • 人际因素与抑郁症有较高的负相关。人际关系的好与坏,主要表现为孩子是否能够在社会群体中感受到自我价值。其中,对同学关系的感受、喜欢或厌恶老师这两项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家长该如何预防?

      1、家长除了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外,还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帮助孩子处理不良情绪,教给孩子处理坏情绪的方式方法;

      2、家长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将孩子拉进家庭的变故,夫妻之间的问题中,让孩子承担不该承担的压力;

      3、不要忽视孩子的真实感受,教育中,充分相信孩子,不要让孩子需要时常讨好家长,让孩子的真性自体良性成长;

      4、鼓励并且带动孩子多交朋友,培养他们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以身作则;

      5、多陪伴孩子参加各项活动,简单如打篮球骑单车等等,锻炼良好体魄;

      6、尝试教孩子,包括自己做适当的情感表达,能够把各种情绪表达出来,而不是压抑在心里。



      孩子抑郁了怎么办?

      • 如果已经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孩子已经开始求助,家长除了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是,要尽早带孩子去专业机构,予以积极治疗。

      • 仅有抑郁情绪的儿童、青少年,可能在数周内自愈,而有明显抑郁症症状的孩子,病情持续6周以上时需要干预和治疗,常用治疗方法有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 抑郁症的诊断除了要看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还需要专业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个严格的诊断过程,家长们还需要谨慎的对待这个问题,谨防给孩子贴上“抑郁”的标签。

      更多心理知识,请关注@惠澜心理

      家长们一定要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