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士兵大多數是廣府人還是客家人?有什麼依據?

舊莉你了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下太平天國的兩位靈魂人物:洪秀全與楊秀清。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祖輩遷於廣州市花都區。因屢次科舉皆不第,後在基督教義的基礎上創立拜上帝教,後來懷著不患貧,只患不均的思想,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後在永安建制封王,立國號為太平天國。

楊秀清,祖籍廣東省梅州市人,曾祖輩遷於廣西桂平市。出身貧寒,以燒炭為生,後加入洪秀全創建的拜上帝教,永安封王時被封為東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太平天國初起義時以兩廣兵士為主,既有廣府人,但大部分是以客家人為主,其中不乏女兵。因客家女子並不纏足,以天足上戰場,風風火火,巾幗不讓鬚眉,在當時也很是讓曾國藩等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清朝將領們頭疼。


後來太平天國勢盛,一路高歌猛進江南,途中又吸收了湖南、安徽、江蘇、江西等地人。

後來太平天國發生內訌,王殺王,元氣大傷,終於被清廷和外國列強聯合絞殺了。值得一提的是,當洪秀全定都南京時,信仰相同的英國曾派員秘密接觸洪秀全。許以臂助,只願洪秀全定鼎後能放開鴉片貿易,被洪秀全斷然拒絕。後來英國才聯合清廷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是一起以客家人為主導,廣西、廣府、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基層人民參加的反抗壓迫、反抗列強的起義,影響深遠。

在最後附上洪秀全作的一首散發著濃厚客家話氣息的詩歌,至於好不好,各人見仁見智吧。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躁氣不純靜五該打,講話極大聲六該打,有喚不應聲七該打,面情不喜人八該打,眼左望右望九該打,講話不悠然十該打。


李134250861


當年還沒有客家和廣府的稱呼,只有貧苦農民和地主剝削階級,而參加太平天國起義的人都貧苦農民和受土著剝削壓迫的百姓,廣府人也是多數是貧苦農民,只有少數地主土豪,所以參加太平天國起義的有後來被稱為客家,廣府和廣西貧苦農民



張氏海龍


客、壯、廣府及其它都有。及至到湖南後也有大量湖南人,不分民系的。主要還是哪些中下階層的人及各種民間組織。至於哪批太平天國客家人主要是土客械鬥剩下的倖存者,約有二到三萬人。在廣西本土,他們一直是處於被追殺狀態的。沒有一處立足之地。及到南京之後才立足下來。


嚴中藝


起義前桂平趙裡跟甫裡一帶土客械鬥,客家人(在當地被土人稱為軍佬)整村被屠殺,沒死的逃到貴縣,死了的清明被挖墳棄骨。最後很多客家人跑到金田參加起義。


小乙62262533


阿蒙:反清復明是整個漢族的呼聲,不分廣府與客家,而太平天國運動,怕以兩廣客家人為主力,但兩廣其他方言區也不少。香港拍的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以一班客家女子唱著滿懷深情略帶憂傷眼神惆悵的歌曲作結尾,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香港藝術家這一細節處理,非常高明,非常有水平。


用戶61512180465


本人膚淺瞭解太平天國的兵將百分之七十都是兩廣人(廣東廣西)居多,因為起義首領多數是兩廣人。


夏日清風318


太平軍的兵將中 客家人居多,客家話也是當時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日常生活也是用客家話居多,如:“立春遲早看萌芽,耕種視此總無差”中的“總無(mao)差”是應該沒錯的意思。在洪秀全發旨頒行的《幼學詩》中,把自己比作“日頭”意思是與日月同輝。


大騫哥說歷史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曾數次參加科舉,因未仕。基於基督教的勸世良言小冊子,結合中國當時實際情況,創立了拜上帝會,從金田起義,自號太平軍,建立天國。從其名號,很自然讓人想到東漢張角太平道,基教義人人有飯吃,人人有屋居。跟洪起事大多是地無一壟,房無一間,窮苦人。他們造反無非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放手一搏。成功了,福妻蔭子,失敗了,不過就是丟掉一條賤命。廣府人,和客家人有區別嗎?


濟陽老哥


太平天國前期是客家人多,出廣西前太平軍總人數差不多3萬人。到湖南後至天京事變前是湖南、湖北人多,約50萬人。天京內訌後是安徽、江浙人多,號稱100多萬人


製衣廠228


客家人有但並不多,廣西客人本來不多,參加大平天國起義的都是一些信教的貧苦人,殺向客家區後僅作為搶賊,大家躲都來不急。還參加,更何況那些人信的是外來邪教,殺人放火沒幹什麼好事,本地人組織團練保護自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